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听完樊登说《次第花开》的第二遍,依然在书带给我的思绪里沉静着,思索着——并等待纸质书的到来。
初生时。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由长辈引领着,面对所有的人情世故,懵懵懂懂,所见所闻也只是局限在有限的环境里。
尔后,长大成人,经历不同的环境,学习,冲击,知晓世故,分辨对错,在磕磕碰碰里成长。每个人都是如此。
今天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多人活了一辈子,思维层面上一直就是单一维度,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单面定义,要么对,要么错,对自己的生命的认知也是单一维度,跟随世俗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错的,对于人际关系的认知也是如此,要么这个人是友人,要么这个人是敌人。
也许终其一生,如此沾沾自喜,也未尝不可,不一定非要上升到某种高度,再觉得自己在俯瞰蝼蚁。
我觉得,我在慢慢放下对执着故,感知自己的存在,感知情绪,感知内在,感知悲喜,感知错误,学着接纳自己。书中谓之:菩提心。
我真的很喜欢这一段: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意识诚实地觉察自己的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对自己。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依然不忘记知足和感恩,做到这点很重要,因为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能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
听到这段的时候,我热泪汹涌而出——心里满是喜悦!
知道我们最应该对生气的,难过的孩子说什么吗?“我知道你很难过。”——只需要这一句,表达你在接纳孩子的情绪。
对待成人,同样是这句。
几年前,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出去学习一个一周的课程,同学来自天南地北,课堂上,我来的迟,一个人坐着,后来又来了一位气质优雅的女人坐在我身边,就自然而然聊起来,熟悉后,慢慢得知,她是做完一次生死大手术,刚刚痊愈不久,也因此放下公司出来散心,我就觉得她需要多照顾一些,也因为如此,在大家知道她很有钱后,有一位女同学当面损我,说我拍她马屁——姑且不论我有无拍马屁,天南地北各不相干的人,拍了又有什么用?
我在意了这个负面的评价,所以多年还会想起——这是怨,没关系,我承认自己内心不够强大,轻易被人影响,也不曾像孔子所说“以直报怨”把自己对她的误解和不满当场怼出去,以至于只能放在心上多年。现在我明白,无需在意,我也不是在意,就是这个事情印象深刻而记得而已。
于她,“不吝于最大恶意去揣测他人”,应也是惯常行为了,对相处几天可能不再相见的人都可以如此刻薄,就不难想象平日里要怎么对待身边认识的人了。她也不懂何为善意和体贴,见我如此,不是觉得我在照顾,而是趁虚而入——如果她走不出这个维度,终生内心都是充满了阴暗的想法,也是个可怜人。
一个人能被接纳,能被他人看见,是如此重要,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本就要面对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批判,点评,他人的意见,情绪,任何的一点点他人可能只是发泄完就转身忘记的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辞,有时可以让我们记得并难过一段时间,一年,甚至一生之久。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你还不断告诉自己:我被人批判了,否定了,讨厌了,我自己不好了,我再也好不起来了,我永远只能这样了。——有多少人,走不出这个坑?一直在这座自我构筑的牢笼中出不来?——我也有很多,我要一一放下,清空我的内心的阴霾。不去在意,也不再对自己苛刻。
学会对自己感恩,对他人随喜,这就是喜乐。
喜乐之心,感恩之心,感恩自己,感恩一切遇见,如此值得去学习的能力,学习爱自己的能力。
读《次第花开》之菩提心
网友评论
……这段我也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