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析

作者: 龙隐 | 来源:发表于2016-05-27 08:11 被阅读1763次

    本文发表时使用的微信APP版本为:Version 6.3.22。使用的手机为Android系统。

    目的:本次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微信这款产品,因此,在分析过程中,不涉及比较,不涉及褒贬,试图以客观的立场了解微信设计的每一个细节。

    方法: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部分分别还原设计的出发点,力图还原整个的设计轨迹。

    战略层

    企业目标

         理解微信必须充分理解“连接”这个词汇,微信致力于做移动时代的连接使者。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组织,人与场景。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用户,因为用户是所有连接的中心。换句话说,没有用户就没有连接。事实上,严格来说并不是微信在连接一切而是人在连接一切。微信只不过是帮助用户更方便的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组织等等。因而,微信首先需要吸引大量的用户使用该产品。在具备充足的流量之后,连接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自有人类社群历史以来,人群中便存在着连接的需求。那么,为什么是微信而不是其他应用程序。原因或许在于使用的频度,以及平台所承载的内容赋予平台的隐性属性。你不可能指望用户会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想到使用一款音乐APP来完成场景中的任务。信息沟通是人的社会生活片刻不可离开的高频次事情,而且与年龄、性别等无关,或许是因为这一原因,使得微信具备中性化的色彩。微信以信息沟通为主使得微信本身就具备了更具包容性的平台属性,也正是这一点赋予了微信连接一切的可能。

          因此,为了加强平台对于用户的吸引,以及强化用户的活跃度就需要围绕信息沟通(也只能是信息沟通),来进行不同形式的开发。

    用户需求

         用户需要的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在大量信息充斥于社交平台(譬如微博),一个用户可以对流经的信息进行掌控的平台。

    范围层

    微信产品架构(一) 微信产品架构(二)

         很明显,微信利用其本身搭建的以帮助用户信息交流为中心的平台来吸引用户,使得平台成为一个大流量的入口。此基础上,通过提供给用户游戏、支付、购物等功能实现流量变现,最为核心的变现手段其实是广告。

    功能规格

          信息作为整个微信平台维持用户活跃度的关键,应该作为核心功能进行设计。信息功能包括:朋友圈、短信交流、交流群、公众号、摇一摇、附近的人、通讯录等。

    朋友圈:朋友圈的功能在于分享日程生活的点滴,那么什么样的形势会最大程度的激发用户的参与度呢?文字?图片?视频?很明显,相较于              文字的麻烦、高要求、枯燥,图片一方面可以弥补用户表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方便快捷,且可以更加快速的展现当前场景的六要                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换句话说,相较于文字,图片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平等的分享生活内容(注意平等两                个字)。鉴于此,微信朋友圈的发表按键是一个相机的icon,且刻意隐藏了单纯发表文字的操作(发表文字需要长按相机icon)。

    通讯录:对联系人的分类管理。需要保证用户可以快速搜索到联系人。公众号应该作为一个单独的联系人存在而不应该与联系人并列展现,原              因在于避免用户被过多的公众号信息干扰。通过将公众号收纳到一个单元内隐藏,有利于帮助用户管理信息。这样做,也使得用户                作为信息的接收方可以掌握对于信息阅读的主动权。

    公众号:公众号是企业、团体、专业用户与用户群之间连接的窗口。随着用户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的增加,顶置功能有利于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更              加感兴趣的内容。

    即时消息:每一个用户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间段都有可能进行相较于其他交流更加频繁的交流。譬如处于恋爱中的男女,譬如正在实习的实                 习生对于公司群的通知,譬如某患者主治医生在治疗期间,等等这些阶段时刻可能需要快速的在大量的即时消息中发现这些更加关                 心的消息,因此顶置这些消息是必须的。

    微信表情包:表情包在这里也将其归为信息沟通分类中。我们知道,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表情包有着一个独特的生态。用户交流对于表情包                    有着较为普遍的需求,且存在一定的变现价值。虽然微信要连接一切,但是目前来看核心还是信息交流,表情包可以看做是微信                    信息交流生态土壤中的一种有机肥料。

         当平台依靠信息交流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之后,微信平台就成为了一个入口。一个连接一切的入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的在微信中添加内容,需要考虑在最为广泛的用户的潜在需求与接入内容的变现能力(这里的变现能力可以理解为盈利与进一步提高平台活跃度)。很明显这就需要考虑使用场景的问题,移动应用与pc端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户可能会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微信,因此入口内容的接入需要考虑是否有相应的使用场景,合适的场景加之对应的功能不但可以实现流量变现还可以使得平台深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入口一:游戏。

                每个人,每一个使用移动设备的用户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至少玩一两款游戏打发时间。因而将游戏分发作为一个入口极容易为平台留                住大批用户。这可以说是微信连接一切中的连接人与娱乐。

    入口二:支付。

                当代社会金融秩序正在发生一个巨变,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金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现代社会人们信息沟通与消                费是跨域年龄种族地域的需求,因此谁为用户解决了不同场景中的消费支付问题,谁便赢得了用户。这可以说是微信连接一切中的                连接人与消费。

    入口三:购物。

                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这可以说是微信连接一切中的连接人与物品。

    产品优先级

    微信产品功能优先级排序

    结构层

    信息架构图

    微信产品信息架构

    交互

    从整体操作看交互:

    1 微信允许用户左右滑动实现各模块之间的快速转换。虽然微信容然是以信息交换为主,但是随着微信在不同场景下的使                                 用,需要保证用户可以在各种功能能够之间快速实现转换,这时滑动切换的优势就得到了体现。

    2 注意导航栏的两个按键,搜索与更多功能隐藏键。这体现了微信对两大功能(信息流通与支付)的重视,搜索是为了帮                                 助用户快速找到信息。更多功能按键下的功能:发起群聊、添加朋友、扫一扫、收付款。发起群聊、添加朋友还是为了                                 快速实现信息交流,收付款是针对线下支付场景中的各种场景下的快速操作。

    3 功能模块化,在设置中用户可以对一些自己不常用的功能进行设置。这使得平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且不至于过于                                 臃肿。

    4 长按内容可以调出隐藏的操作,避免了界面的繁杂。

    5 将低频操作隐藏于深层结构中,界面更加简洁,核心操作清晰明确。

    从信息流通看交互

         作为一款以信息流通为主的应用,其对于怎样对待用户与用户在信息互动时的方式是很值得注意的。总体而言,微信在交互细节中的处理趋向于谨慎。以确保用户拥有信息互动的主动性,不使用户因为系统的设置陷入于被动为首要原则。相关设置如下图:

    1 在即时消息这一页面需要理解一点即----用户对于读取信息的主导权。置顶聊天便是帮助用户设置获取信息的先后顺序,对信息进行标记     这是让用户决定信息阅读时间(事实上标为已读即是帮助用户忽略某些干扰信息),删除聊天则是帮助用户整理即时聊天页面的信息。公       众号全部收藏于订阅号体现了微信对于用户获取信息的克制,倘若订阅号与即时消息排列在一起很明显会对用户形成干扰,因为用户关注       某一公众号,并不一定会希望实时接收该订阅号的所有信息。

    2 在通讯录这一页面需要理解的一点即----合理的组织逻辑。用户在通讯录的活动被分成了三类:对单个联系人进行操作,与对多个联系人     进行操作,添加联系人。公众号依然被收纳到了一个单元里。对每一个联系人长按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3 在朋友圈这一页面需要理解的一点即----照片。相较于其他内容的分享,照片分享是最为傻瓜式的方式。这种分享方式天生具备平民化的     特性。相片不像文字,文字会因为文笔的差异使得分享自动的带有区分用户说准的特质。图片不想文字需要敲击,且一张图片可以告诉用       户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也解释了icon为什么是一个相机的图标。换句话说朋友圈是图片社交。也因为图片分享的简便快捷,使得用户在使       用文字场景下不会分享的内容,用户也乐于用图片形式分享。对于照片的赞与评论只有互为朋友才可以看见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发朋友圈       可以设置可看对象。

    框架层

    界面设计

    微信即时消息页面主要作用在于帮助用户快速读取对于用户有价值的信息。界面设计在于如何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段手段,在交互设计的配合下凸显对于用户来说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用户界面设计而言,合适的信息分类,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的排列逻辑的重要程度远大于视觉设计。

    微信即时消息界面

    红色的圆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锁定未读消息。公众号采用淡蓝色的字体既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分类,又可以降低公众号信息对用户的干扰。被置顶的是对用户来说最为重要的信息,以灰色作为底色在视觉上凸显。

    微信通讯录界面

    通讯录是为了帮助用户管理联系人,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分类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联系人。界面通过联系人首字母将联系人分成了26组,浅灰与白色的间隔很好的区分了每一个组。将不常用的分类方式归置于上侧,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微信发现界面

    发现栏目以内容的不同分作四组。以icon的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微信我界面

    以不同的展现内容分为四类。以灰白间隔进行区分。不同的类辅以不同的icon使得分类明确。

    信息设计

    所谓的信息设计是为了帮助用户快速的发现所在页面的有用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能需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需要某一些信息突出, 需要将某一些信息隐藏,需要根据展示信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那么从这这角度来分析一下微信页面:

    微信界面分为四大部分:即时消息、通讯录、发现、我。前两项是针对信息流通中的信息与人的分组,以便于用户及时查看信息以及对好友公众号的管理。对于一个以信息流通为主的平台来说这种分类是合情合理的。发现组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微信对于朋友生活、陌生人、周围生活的人、商品、娱乐等等外在世界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是微信帮助用户连接一切的尝试。在发现的栏目下或许会出现更多的版块儿。我栏目下是纯私人化的操作,无论是钱包下面的各种支付场景还是收藏相册无不是私人化的功能。当然,有一些栏目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这就需要权衡其重要程度,以及各模块所包含的项目的均衡。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每一个操作界面隐藏在深层结构中的操作。这种将不常用的操作隐藏于深层结构中的设计,一方面使得界面趋于简洁干净避免了用户迷失于繁复的信息中,另一方面保证了用户在各个界面中的核心操作流程不被干扰。使得相应功能在在用户最需要其出现的地方出现。

    表现层

    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设计,围绕的核心点都应该是用户在这个界面上的核心流程。

    在即时通讯(微信)页面,视觉设计的目标在于帮助用户在各类即时消息中快速找到目标信息。也就是说,视觉设计应该配合信息设计将繁杂的信息进行视觉上的归类(不同的类别的信息归为一组)、凸显(譬如刚刚发来的最新消息)、强化(譬如女朋友的信息、老板的信息)。当然,这些目标的实现主要还是应该依靠交互设计、信息设计等来实现,但是视觉的完善是不可忽视的。譬如,即时通讯(微信)页面中群聊的图标的边框用了两像素的描边而其他类别的图标则没有。再譬如,即时通讯(微信)页面中所有群聊以大字号深颜色凸显对话框名称,而已小字号浅颜色来表现最新一条消息。而独一淡蓝色凸显服务号名称。通过这些视觉的手段帮助用户快速的在各类信息对话框中找到目标消息。

    事实上,微信作为一个综合信息的大平台,其视觉元素应该是尽可能隐匿的,原因在于视觉元素越强烈平台性格倾向越明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这是应该避免的。较之视觉,信息的归类整理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微信的视觉设计,实际上也是在为信息的归类整理服务。

    写在最后


    在整理微信设计逻辑的过程中,我觉得理解微信应该从三个点出发。

    1 聚焦化。所谓聚焦化其实即在于通过对系统功能的严格限制,以恰当的形式隐匿部分功能,明确每一部分的核心操作,使得用户在每一个                 单元模块都可以快速完成目标任务,不会被各种附加操作干扰。

    2 可控化。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信息交换的中心,微信通过对信息的各种设计,使得用户对于流入流出的信息,始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                 行控制而不会使得系统被杂乱信息污染,用户不会因为不同信息流的流通而迷失在信息流之中。

    3 体系化。所有的功能都建立在一个明确的目标之上,即打造以信息通讯为基础的连接一切的平台。从这一点出发去看平台的每一个功能点                 的设计,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功能点都有着其存在的合理诉求。



    参考文献

    1《微信朋友圈背后的设计》作者:ATorange橙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166374

    2《朋友圈诞生记:四周年,所有人问朋友圈》 作者:微信派    http://mt.sohu.com/20160420/n445171323.shtml

    3 张小龙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gx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