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历史有意思
黄帝之时,明明为母系氏族社会,为什么当权的都是一群男人?

黄帝之时,明明为母系氏族社会,为什么当权的都是一群男人?

作者: 王玄陵小文库 | 来源:发表于2022-09-24 13:59 被阅读0次

(【王玄陵史记注解<02>】《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接前文,《史记》所载黄帝“五帝”世系,到第三代帝喾之时,明显发生了一些事情。

据张守节《正义》引《帝王纪》云: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卨,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

则周始祖后稷、殷始祖契、帝尧、帝挚,都为帝喾(《帝王纪》作“帝幹”)之子,且其后皆有天下。

然而据司马迁所采,姜原“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殷契,都为“感生”之说。也就是说,二氏虽都自诩为黄帝后裔,但是与帝喾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与此相同的还有夏后禹、嬴秦大业,按《史记》所说,“禹父曰鲧,鲧父曰帝颛顼”,则禹、弃、契为同代,从世系上讲皆为帝颛顼之孙。然而禹同样也有感生之说,《帝王纪》说鲧妻修己“吞神珠薏苡”而生禹,则禹同样非黄帝血脉。

前文我们已证之,黄帝本天神而传为人王者,所以夏商周之祖无黄帝血脉是正常的。但是,他们不但无黄帝血脉,而且无帝颛顼血脉,则帝颛顼的身份亦惹人怀疑。

嬴秦女祖曰女修,为帝颛顼之“苗裔孙”,则女修和禹、弃、契为同代,而女修亦“吞玄鸟卵”而生大业。

“母系氏族社会”

种种迹象表明,在传说中的帝喾时期,人类史上发生了某些重大的变数,以至于夏商周秦的始祖都是生于此时,而且四代皆以女姓为初祖,又皆为“感生”而出。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母系氏族”这个概念,但正如郑慧生教授在《我国母系氏族社会与传说时代》一文所提出的疑惑:“既然为母系氏族社会,充当它的首领的,为什么都是一群男子汉?”

郑教授据此得出了他的推论:自黄帝以来的帝王都是女性,自黄帝以来的帝系皆是女系,而帝尧是母系氏族社会最后一位女性帝王。

但郑先生此文证据牵强,不足以为立论,无法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我们国家曾经存在“母系氏族社会”,这是学界公论,符合原始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且有考古遗址和文字记载为依据。

《吕氏春秋》曰:“昔太古尝无君,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盗跖》曰:“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据已故赵国华老师《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考证:“大体上说,半坡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半坡遗存的晚期,已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这一说法大概不虚。

距今约6080-5600年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斧、粮食、精美彩陶、祭祀遗址、早期文字等,这明显与史书记载中黄帝之后的社会一致。

除此之外,据赵国华老师的考证,出土彩陶中发现的大量鱼纹、蛙纹正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半坡原始居民有“鱼祭”、“蛙祭”的传统,这些正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重要文化标志。

赵老师还从今传”河图“、“洛书”中推导出八卦“母图”,并且在半坡发现的“鱼纹”、“蛙纹”的演化中得到了验证,证明了传统“河洛文化“起源于早期社会的女性生殖崇拜。

继“蛙和鱼”象征女性生殖以后,象征男性生殖的“龙和鸟”才渐渐出现,这正是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男性氏族社会的标志。

带着先辈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再来审视司马迁所采“五帝”以来的帝王世系,来试着解答一下前面的疑惑。

母系氏族社会分野

当然还是从帝喾说起。

自黄帝以来,传统的帝王世系完全是男人之间的代代相传,与夏商周以后的继承模式无二,自黄帝至帝喾看不出有什么奇怪之处(黄帝之前同样如此)。

可到了帝喾的时候,奇怪的现象接踵而出。先是中古时期最古老的几个民族,夏商周秦,其始祖全部追溯到了帝喾的下一代——即禹、弃、契、业。

其次,他们皆自诩为黄帝后裔,而且都是帝颛顼的支系,可是他们都是女祖“感生”,跟黄帝世系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公羊传》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正是源于对这种现象的描摹。

这是很明显的母系氏族“知母不知父”的现象,如果根据这个现象推论,帝喾以前的古帝极有可能是母系氏族首领,则帝喾、帝颛顼、黄帝和崇伯鲧当都是女性首领。

禹的来源有二,一说是鲧妻修己吞“吞神珠薏苡”而生,此说见皇甫谧《帝王世纪》,明显是晚出。另有《天问》“伯禹腹鲧”之说,《帝系》有“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之说,可见鲧非禹之父,而是禹之母,而鲧则是颛顼妈妈之女。

颛顼之上,郑慧生教授列举了很多证据,来证明黄帝也是女性,其主要证据来自古代的天文星象学: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

“轩辕者,帝妃之舍也。”

司马迁《天官书》记载:

“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又曰:

“黄帝,主徳,女主象也。”

古人认为,人间有皇帝而天上有太一(天帝),太一在天上有一套自己的“政治体系”,其中天极星为太一的中宫居所,也就是现在的北极星。

离北极星不远有一个轩辕星系,轩辕星系有十七星(也有说十二星),被称作是太一的后宫,其中最明亮的一颗星就是“女主”。

我国古代的星象学起源很早,与黄帝的传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据司马迁所采,黄帝“名曰轩辕”,这说明黄帝代表的是女性。

如此说来,黄帝、颛顼、帝喾、鲧应当都是女性了,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跟古史传说记载矛盾重重。

按照常理推测,既然帝喾以前应当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个时期的古代帝王自然应当是女人,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推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黄帝、帝喾等人真的是古代帝王。

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上古史难题,所以黄帝等人为女人的说法,我认为是靠不住的,证据不足。

上古帝王的性别问题

以生殖崇拜来验证上古传说,夏商周秦的男性始祖,都与“鸟”与“卵”有着莫名的关系。

殷契和大业是“玄鸟”后裔,禹为修己“吞神珠薏苡”而生。比较费解的是姜原,姜原“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千年以来聚讼颇多,但是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说法。

现在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以闻一多、赵国华先生的“求子说”为上。先民祭祀求子之时,有“神尸”舞于前,模仿禽鸟的步伐跳“鸟舞”,而姜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

所以,殷契、大业、大禹、后稷皆与“鸟”和“卵”有关,而“鸟”和“卵”正是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这就很奇怪,姜原、女修这些老祖奶奶的传说,明明表示他们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可为什么又充斥着明显的男性生殖崇拜要素呢?

或许如易中天所说,这其中必定有男人们的阴谋。

母系氏族社会当中,所有新生人口都应该生活在女性为首的部落中,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如果一个部落中分支出其他的部落,同样也应该是以女人为首。

但是在母系氏族的后期,男性的权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到了帝喾之时由量变产生质变,最终从母系氏族部落中分裂出父系氏族部落,大禹、殷契、后稷、大业可能就是父系始祖部落最初的男性首领。

按照这个逻辑,帝喾之前自当是父系氏族社会,可早在传说中的黄帝之时,就已经是一片男人的气息了。古籍记载中的黄帝肯定是男人,战国以来这已经是共识,而且黄帝和龙这种生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而龙也是男性的象征,其起源则很可能是男性生殖崇拜。

母系氏族社会之前,怎么会有男性崇拜呢?这当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这说明帝喾以前的古帝王身份可疑,要么是他们应该为女性,要么他们可能是虚拟出来的。

女性的说法是靠不住的,所以答案应该是后者。

在黄帝世系当中,帝喾的下一代,明明都是“知母而不知父”,可唐尧却是唯一一个例外,他是明确记载的“父传子”,这是帝喾之前和之后明显的不合拍。

除此之外,帝喾以前,自黄帝开始明明就是所谓的“家天下”,黄帝血脉一代传一代继承下来的,可到了唐尧以后突然变成了所谓的“公天下”,三代以后的夏朝又恢复了“家天下”,这又是一处明显的不合拍。

这应该也是男权改造的后遗症,这说明尧舜禹以前的帝王世系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古史只能从尧帝开始,而且明确的帝王世纪记载也是从唐尧开始的。

而唐尧以前的帝王,是男权社会整齐历史的结果,黄帝和颛顼可能与“五方帝”之说同源,其初相应该是天神上帝。而帝喾据王国维等前辈考证,和帝俊为同一人,可能是殷商民族的上帝。

取代母系氏族权力的男人们,为了抹杀掉“篡夺权力”的事实,便把天上的诸神拉下来,拼凑成一个黄帝世系,黄帝的初相既然是神,自然也就不存在是男是女之说。

而作为男权主义的男人们,自然不会去宣扬母系氏族社会,历史上也就不会出现女性古帝王,即便是有也是经过改造的。比如女娲氏,明明是女性帝王,却被改造成了伏羲的妻子。

文|王玄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之时,明明为母系氏族社会,为什么当权的都是一群男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jo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