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IOD自我通识教育想法
11. “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终身成长》:如果是你,会做得比T

11. “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终身成长》:如果是你,会做得比T

作者: 马用雷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9:23 被阅读12次

“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是我们起步在运营的「终身成长」系列子品牌之一,此外还包括线上社群、小打卡圈子等,未来可期。而取名“大材小用”,一因小用是我的昵称,更重要是因「欲成大才者,更须踏实务用、坚持不懈」,取“大材小用”、“大智如愚”的涵义;否则,即便天赋异禀,生活同样将你拽下来,狠狠的摔你一屁墩。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保持下去,许自己一个靓丽未来。


一、“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的首次亮相

卡罗尔·德韦克  《终身成长》

昨晚 8 点,“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迎来首次亮相,由我担任主持兼主讲人,选取的是《终身成长》这本书,作者是17年全球奖金金额最高(3000万港币)的“一丹教育奖”首届得主 Carol·Dweck 。但可能80%的人初读时,会觉得它很“鸡汤”,啰嗦反复地说着同样的道理,语言缺乏美感,坚持完整读下去实在考验人。而全书最能值回“票钱”的可能就是下面这张图了:

成长型 VS 固定型,每个人都多少有点

实话说,我很反对读书是为了 “值回票钱” 或者 “开心就好” 这种念头,实怀疑 “唾手可得” 的东西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持久的快乐和价值,我宁愿去相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此这一周里,我一直在社群里提醒大家:读好书,当取其大者;尤其此书,功在书外,不在书内。拿它当一面镜子,照自己、照朋友、照家人、照领导、照社会,对照一切可让你拿来反思和验证的情境,不断强化和刺激我们思维意识里的这部分神经元,直到它长成一棵树。

如此,感谢大家一周的持续努力,终于演绎了昨晚的精彩辩论和有意义探讨,我们开了好头,方才每个人都分享了他们最关切的真实生活经历,并启动了深刻反思:

有人曾经从220斤的体重巅峰,4个月就减到140的可怕经历,着实佩服。但最后因为松懈,Ta的身材又回去了不少。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因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眼看着自己从攀登的山上摔下来。因为他们享受的是攀登的过程,挑战自我身体极限后有所突破的喜悦,以及路上的风景。之后,便开始寻找下一座山峰,而不是张望自拍。

有人刚大学毕业,但待业在家半年。Ta经历过内心的焦虑、与家人争吵、尝试独立生活、放弃一份工作,到再寻觅的完整心路历程。半年时间,经历很多、成长很多。有过迷茫,也会和解。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一条更好的路上,原来父母这么支持,从未想过限制我们的步伐。于是砥砺前行,制定详细而具体的备战计划,年轻就该去体验更多精彩的职业、生活、挑战,直到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也有人面临着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原本的高期待却给Ta来了一记掌声响亮,措手不及。现下的研究生导师实在“牛仔很忙”,做生意、到处走穴、抢占课题……最后留给学生和课堂的势必少之又少。困境之下,如此反倒刺激了Ta回归本心,想通自己选择读研本来是为了追求学术精进,而不是非得跟着一个好导师。一条路不通,还可以开辟更多的路来到达目的地。于是前方的路便宽敞明亮了起来,潜心学习、充实自我。

这样的Ta,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想必很多。更多的可能是某个临近结婚担不起责任的男朋友A;工作不开心但始终迈不开脚的同事B;以及那些让我们又爱又恨,想过好生活、想拥抱爱情,但自身实在乏善可陈的亲人C,这样ABC们,只能抱憾、苟活……

如果你是Ta,会做的更好吗?你想做得更好吗?

二、 时刻警惕人在身体、语言和思想上的惰性

成长型思维,未来可期

要说《终身成长》这本书,及其所反复强调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究竟价值几何,还是要追溯到实战过程中的复盘与反思。就是我提倡的IOD学习路径法则的 “D原则”。

其核心观点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拥抱挑战和变化,把挑战看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如果挫折或失败来临,他们不会停滞不前,沮丧退缩,而是重新评估现状,解决寻求帮助和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努力、坚持不懈、百毒不侵、不怕别人的评价、而且本真的学习欲旺盛。另一种很显然,逃避、拒绝、舒适圈、懒惰……这样的人,人生肯定是停滞不前的、很难成长,因为过度害怕改变,往往导致裹足不前、作茧自缚,所以叫固定型思维模式。

面对生活,不同的思维模式带来不同的结果

但是,你要以为书中的每个字都看得懂,因此就觉得获得成长型思维是轻而易举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不然,现在也不会存在那么多的拖延症患者、“明日复明日”患者、喜欢对天发誓的怪癖、以及“一立Flag,就被打脸”的情况。

要知道,成长的路上,我们面对的敌人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凶残、最狡猾的那一个——人性,需要我们时刻警惕自己身体、语言、思想上的惰性,还要抵挡住放松的诱惑。毕竟,人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但是因为偷懒、害怕而选择简单的路,往往是一条不归路。

身体上:所有人都知道应该让自己身体健康、吃嘛嘛香,早睡早起好。但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于很多人简直是难如登天。太多人都将注意力习惯性地错误放在早睡早起面临的挑战和诱惑上,比如“手机太TMD好玩了,忍不了”,“床太TMD舒服了,它不想让我起”,或者“资本主义老板心太狠,工作太多,要加班”等等诸如此类。但很少有人向前迈出那一步,将问题推进到【如何解决】领域。人性,会让我们无限放大困难,并止步于此。但放大苦难,永远都是 The Easy Way,但肯定不是The Right Way。问题要解决,就必须往前推进,去想应该制定一些计划,思考相应的策略,或者寻求朋友的帮助和监督等。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你的计划是否具体、详细、可执行。

语言上:当我们对别人或对自己做出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谨言慎行,想清楚自己说的话背后可能传递出的用意和杀伤力。那么,这么想了之后,你还会那么说吗?另外,对别人的东西做出评论时,一定要给带有建设性的评论,而不只是说别人哪哪不好就完了。挑错永远是The Easy Way,但肯定不是The Right Way,因为纯批评并不解决问题,除非你有更好的答案,或者你愿意付出,花时间和经历陪着Ta一起克服、一起成长。不要说,你觉得自己没有这个义务或者责任,因为从你开口那1秒开始,提出所谓的意见的时候,这个责任就降落在你的身上了。如果负不起,最好还是闭嘴。

思想上:在《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最后章,作者集中阐述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Mindset,不为其所累。从广义上讲,思维模式就是我们在遇到事时(挑战、变化、挫折、失败、成功等)无意识跳出来的那个念头、内心的声音或独白,更进一步将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解读、归因和认知方式,构成了狭义上的思维模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决策,和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事业、爱情、家庭,无不受其影响。但我们要知道,贴标签、极端化情绪反应、推辞责任等等都是 The Easy Way,但肯定不是The Right Way。从思想上,我们需要养成善于从一件事上提取学习点、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以及提出具体清晰且可执行的计划来,并坚定不懈地去执行。

小用的思维导图

换一句话说:要知道,选择成长,永远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肯定是对的那条路。



三、 成长型思维模式+ ……(语文教育)

成长型思维模式,重新定义成功的意义

记得书里是这样重新解读《龟兔赛跑》的故事:因为乌龟和兔子实在是实力过于悬殊,有些动画片里更是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本来在赛跑这件事上,乌龟赢兔子几乎是小概率时间,但就因为兔子中途打了个盹,被乌龟绝杀了。而且某种程度上,像迪士尼的动画片里,对乌龟的形象是有丑化的,滑稽、老迈;兔子就被衬得很美,长腿长睫毛,雄壮健美。所以,这样会给孩子稚嫩的心中留下一个错误的形象:我要当兔子,因为兔子美,而且即便一次被乌龟绝杀了,但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下一次。而对于天赋不佳的孩子,就会自我贬低,觉得自己是乌龟,即便是赢了,也是侥幸的,也是因为对手骄傲了,给了自己这个机会。就像一个孩子说自己是班里第三名,但整个班只有三个学生一样的残酷事实。

如果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真的想放大乌龟的努力,提倡努力的价值,首先应该慎重地选出一对公平形象,并且不做任何偏袒和刻画,比如小狗和小猫;然后让他们各有输赢,但在决胜场上,小狗笨笨坚持锻炼身体,并请教鸭子教练,掌握游泳的绝技,最后完成绝杀……得出结论,看似笨的人,但是善于坚持、努力、寻找核心竞争力,最终也能赢!

类似的案例,读书会上我们还讨论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同样激烈热切。

因为按照传统课堂里的套路走,最后是必须要得出所谓的愚公精神的,而且这种精神往往只能有一种解读,那就是无论面对多大的苦难,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如此如此……

且不论这种唯一标准答案的灌输式教育,实在无趣。如果一个有智慧的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去找寻《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源,做一个整本书阅读的探究,而不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那样的语文课堂,谁不爱呢?

比如下面这篇知乎上的文章:

毁童年系列之:《愚公移山》原来是道教故事 “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 VS “期功于旦夕”,实在妙哉

这样一看,是不是愚公也变得很有意思了,是真正的大智如愚了?

另外,这个语文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做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愚公的子孙你会怎么做?情愿被老爹道德绑架,跟着一代一代的干苦力;还是干脆搬出去不回来了。这个问题刚好也与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 make connection了 :Papi酱人生排序中,将自己放在第一位,而孩子和父母都靠后。

是不是瞬间语文课堂变得有意思多了?还能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精神,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未来教育趋势Top 10。

叔叔,我们不约!

我们只讨论,我们不灌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 “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终身成长》:如果是你,会做得比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ny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