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益瑜伽冥想修行
叶嘉莹:让我受益最多的一本书!

叶嘉莹:让我受益最多的一本书!

作者: 自然减压冥想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22:12 被阅读0次

我们家是一个旧式家庭,在北京,我是女孩子,所以没有去学校读书,只是在家里跟着私塾老师学习。我开蒙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那时的教学方式是你不懂,但一定要会背诵。有一次我读到论语中的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也就是你早晨听到了“道”、明白了“道”,那么你晚上去世了你也会没有遗憾,你也会感动一辈子没有白活。当然我才七、八岁,不太懂得这句话的具体涵义,也没有问老师,因为那时的旧式教育就是要求你反复背诵,不一定需要知道明确的意思。但这句话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个“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而一直到了我年老,《论语》中的一些话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七七事变”爆发后,八年抗战中,我父亲随着国民政府到后方去了,没有音讯,我母亲也去世了。我作为大姐带着两个弟弟,大弟刚上初中,当时生活非常艰苦,我那时大学已经毕业,做了老师,去教书时都是骑脚踏车。那时中国妇女都是穿长袍,不似现在妇女可以穿紧身旗袍,这样就很不方便,我的袍裙被磨破了一块,不富的我只有找相同颜色的布缝补好,继续穿着去给学生上课。

当时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显得非常坦然,这是因为我小时读的《论语》,那里面有一句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是孔子说的,意思是一个读书人,如果你有志于求“道”,可是你却以穿的衣服不好,以吃的食物不鲜美为羞耻,那么不值得相议论也。

我非常喜欢《论语》。还记得我有一年去新加坡给那些快毕业的同学讲学,那里有个风俗,每个老师都要留下一句给你影响最大的,让你觉得你终身都受用的话,同学们也要我写。我就说:“影响我的不只是一句话,而是一本书——《论语》,那里面有许多让你读了后获益匪浅的名言。”

我还记得《论语》里面孔子夸奖子路“衣敝缊袍,与狐貉者立而不耻”,只因为子路心理有“道”,努力去追求“道”。如果有“道”,那么还可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听似空言,是教训,但是如果你有了体验,就会明白里面的精妙。

《论语》是我童年时所读的第一册启蒙读本,也是对我平生影响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书。

幼年时,我跟着父母认了不少字,也背了不少唐诗。到了入学的年龄,父母没有送我进入一般的小学,而是请来家庭教师教我读“四书”。第一册读的就是《论语》,所请的教师是我的姨母,所用课本是当时坊间常见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姨母觉得我年纪尚小,讲书时并不斤斤于字句训诂,而着重说明义理大略。我对书中义理并无深刻了解,却极感兴趣。以后我常常回想,大概我生来就喜欢反思人生种种问题,想要将所学的义理在生活实践中印证。

记得我初读《论语》时,对其中之深义虽然并不能理解,但却已经有了一种朦胧的追求和向往,想要在人生中求得印证。《论语》里种种为学与为人的境界,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等,那时我自觉可以理解和印证;至于“仁者不忧”、“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类,则自觉还不能完全理解和印证。就我的天性而言,则是偏偏对于这些未能全解、未能印证的,有着更大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早年我所接受的是以熟读背诵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无论懂与不懂、解与不解,一概深深地印入脑中。《论语》是我最早背诵的书,也是我最为熟记的书,此后数十年的人生路途中,无论遇到任何困惑或苦难,常常会有一两句《论语》中的话闪现出来,我往往就由此一两句话,得到了答案和解脱…

这种融会贯通的体悟,也应该正是孔子所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

孔子称许子贡、子夏两人是“可与言诗”的弟子,子贡从孔子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联想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句诗,子夏则从孔子对“素以为绚兮”一句诗所作的“绘事后素”的解释,联想到“礼后乎”的人格修养。

孔门论诗,特别注重“兴”,既说“诗可以兴”,又说“兴于诗”。大概正是由于我在幼年时诵读《论语》,受了这些言语的影响,所以我后来教授诗词,才特别注重兴发感动的作用,而且这种感发往往与人生之体验和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看来,不仅诗歌充满了活泼的感发之生命,《论语》一书也同样充满了活泼的感发之生命,而我平生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从中探求、体会这一份活泼的、可以使精神提升起来的生命力量。也正是从这一点来说,《论语》是对我平生影响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累积,我对于当年所不能理解的“仁者不忧”及“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言语,也开始逐渐有所理解和体悟…

作为一个自幼诵读《论语》而受益者,我却想藉此机会对有心诵读《论语》的青少年,再说几句话。那是因为,我此前找出一册朱熹的《论语集注》阅读。方一开卷,就在序里面看到几句极其值得注意的话,那是朱子引程颐的几段话,其中一段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又有一段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论语》一书的可贵之处,就在其语言简短,各自独立成章。悟到一句话,就有一句话的受用,而且所悟之道随年龄、体验之不同而与日俱进…。

相关文章

  • 叶嘉莹:让我受益最多的一本书!

    我们家是一个旧式家庭,在北京,我是女孩子,所以没有去学校读书,只是在家里跟着私塾老师学习。我开蒙读的第一本书就是《...

  • 23 夏日里的一瓣心香

    夏日炎热,可读一些书以清心。 这个夏天,重温了叶嘉莹先生的一些讲稿:《叶嘉莹说杜甫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嘉莹...

  • 52岁前从未为自己活过的叶嘉莹!

    与叶嘉莹相遇,就是与诗词、痴迷、人品相遇。如果没有诗词,也就没有今天的叶嘉莹。 叶嘉莹从小...

  • 学霸与学渣都应明白的事,哪里有古诗词的一半生命

    文/叶嘉莹 去年9月,叶嘉莹先生出版...

  • 怎样教小孩子背诗?

    | 叶嘉莹答疑系列 原创 2017-09-04 叶嘉莹 给孩子 今天继续叶嘉莹先生答读者问的内容放送(想向叶先生提...

  •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转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一般来说,我...

  • 叶嘉莹

    叶嘉莹 听到这个名字是否还以为是一位妙龄女子,人家可是九十多岁的古诗词大家。 央视新闻频道总有不少深度惊喜给我,如...

  • 叶嘉莹

    只要你有活泼的心灵,你有一个单杆的,充满了对宇宙万物伤爱和关心的心灵,处处就都是生活的情趣,处处都是你生活的理想 ...

  • 叶嘉莹

    96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我这两天才有个大概的了解,且越发令人肃然起敬,并“相见恨晚”! 现在真的感觉自己“孤陋寡闻...

  • 苦难的废墟

    近期做了一篇关于叶嘉莹先生的资讯,是同时对叶嘉莹先生的生平有了更多的了解。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少年丧母,晚年丧女,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嘉莹:让我受益最多的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rh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