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窝子北京窝主

作者: FOD生活升级 | 来源:发表于2016-08-23 22:01 被阅读53次

    茶窝子北京窝主

    意匠042:茶窝子北京窝主

    2016年8月22日

    题记:惜物•当知天下本无弃物,非真我辈不肯维新。

    ——采访手记

    介绍一下您自己吧?

    云烨,习茶者。惠量、和雅集茶道老师,茶窝子北京窝主。中华茶人联谊会发起人。习茶多年,行走于各大茶山,对于茶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在京多家茶馆、空间分享茶及生活方式。

    怎样去理解茶与道呢?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规律、人生的法则,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剑有剑道,连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中华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华。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它最终是要走入人的内心深处,挖掘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内在觉知力。

    茶人是借茶修习完善自我的人。我始终认为,茶道与生活息息相关,智慧与福报也在修习中慢慢累积。东方的茶道,谦逊本真、包容养性,通过茶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质朴的生活方式,实为一件幸事。我们应当将这份茶之心传承下去,美好我们的生活。

    对于我们的茶道要如何传承呢?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关于传承首为重要的一点是体系。宋代,日本僧人到天台山朝圣带回了抹茶道和当时流行的点茶方式,荣西和尚学会了种茶、采茶和制茶。而千利休按照自己对茶道的理解建立了茶道体系,流传下来形成了若干流派。国内近30年分别从潮汕工夫茶和日本茶道吸取了很多东西的台湾茶人,也在逐步的学习和创新中形成了对茶道的独到见解。这两者都各自长成了独立的文化,但仍然不难看出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在其中的若干思想,在此基础上,中国茶道在敞开的心态与交流过程中,建立的适于本土文化的茶文化系统亦会越来越丰满。

    与日本茶道的区别呢?

    日本的茶道是有着严苛的流程和尺度的,步幅的大小、备点前的姿势、擦拭枣的方法等等。很多日本的茶人用毕生的时间去修习茶道,通过不断的重复强化,从技艺中感悟人生,从茶汤中体悟浮华的变迁,在不断的重复中,思考加深中最终到达身心的统一。看似简单枯燥,却在不断的修习中推演启迪心智。中国的茶道以茶为本,一切的陈设布置安排,都以茶为中心,因为茶汤才是每一位茶人的作品,它的完美呈现体现着茶人对茶的理解,对茶的诠释。

    每一个茶席,每一泡茶,每杯茶汤的呈现,都体现了茶人对茶的理解。从开始准备就要围绕着茶的这个主题开始,空间的搭配、器物的选择,氛围的营造都是需要很多的心思,这一切的一切只为那最后入口的一碗茶汤。

    怎关于习茶,您的感悟是?

    学茶没有捷径,对于一款茶,从冲泡前的观察,到水温,到注水的方式,到出汤的时间,无处不蕴含着茶人对茶的思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小小的失误,整泡茶的呈现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茶人需要反复的操习,不能有半点的懈怠,在不断的研习中找到心、手、呼吸的默契。呼吸的平顺,直接会影响到茶汤的顺滑,呼吸之间,张弛有度。

    行茶中再简单的一个动作都需要无数次的重复,沉肩坠肘,将泡茶器作为身体延伸的一部分,越松沉越轻盈越优雅,看似简单,皆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沉淀。最终研习茶道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其成规、章法、技巧,而是在于通过习茶的过程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茶道带给您怎样的心境呢?

    惜物•当知天下本无弃物,非真我辈不肯维新。

    平时在布置茶席的过程中,我最喜欢使用的是一些搜集来的古器物,这些瓶瓶罐罐虽然很多已经破损残缺,但它们的光泽气韵依然,稍加修整,便是一件件在茶席中闪耀夺目的茶道具。

    我一直认为它们不应该被束之高阁,那些只可远观而不能使用的器物是没有生命力的。器物一定要在使用中完成它生命的圆满。在使用与把玩的过程中,是与远古匠人隔空对话的过程,你可以感受到那一刻匠人们制作过程的洒脱随性,自信谦和。常常我会看着看着心领神会,会心一笑。

    如何看待中国的茶道前景呢?

    陆羽的《茶经》以严谨的态度总结了当时的喝茶方式且制定了非常重要的准则,这为中国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系基础,而近几百年的历史积累与整个学科的科学体系的完善更是飞速推动着中国茶道的发展。茶文化是我们血液里的东西,它必将以越来越丰满的姿态沿袭和传承下去。

    關於我们

    發現工作&生活的最佳裝備

    FOD工具控|國內第一家以裝備為報道的自媒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窝子北京窝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sn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