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学习文坛笔耕匠想法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4)乔迁之喜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4)乔迁之喜

作者: 河南妞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18:20 被阅读0次

改革的号角越吹越响,很快吹到了大西北的各个角落,兵团基层单位也搭上了改革春风的末班车,很快基层连队的危房改造提上了日程,永成子、张军、宋得志等所在的连队也在其中——哈巴公路下面的一大片土地成为了新连队的地址。

房子是传统的营房式,两家一排,围墙大门都是统一走向,每家独门独户,分为前后院,每户占地面积一亩,就是667平米,内部分成三种结构:一种是三大间的格局,另一种是两室一厅的格局,最后一种是捷克式的三室一厅。每一种房子都有前后院,前院可以种花、种菜,后院养牛、养羊、养鸡养鸭,各取所需,每家选取适合自己的格式。

七连和八连的原址上建了养殖户型的房子,有三间住房和一个大型养殖温棚,面积大小一亩半,即1000平米。适合养殖户居住,人畜分离。

永成子留在了七连的养殖基地,他家养了十几头牛、还有几十个羊,鸡鸭都有,大院子适合他们家的养殖模式,更主要的他们承包的土地都在七连,管理土地也比较方便。

罗大哥留在了八连的养殖基地,八连是他的老根据地,而且罗大嫂是四川人,喜欢养猪,每年都腌制腊肉,下面的大院子可以施展开来。还有一条罗大嫂不会骑摩托车,上下管理土地不方便。

办公室、医院、学校都搬到了居民区的新址上,张军和宋得志自然也要搬到新连队住址上。张军选择一套离学校比较近的两室一厅,而宋得志则选择了靠近路边的三大间,方便给牲畜出诊。

住了半辈子土木结构的房子,有的房子年代久远,小门小窗,住在里面都感到憋屈。如今终于有了漂亮的砖木结构的新房子,而且还是营房式排列,内部装修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思,想想都开心。

当时的收入有限,除了极个别的家庭全款付了房费,大部分家庭选择了按揭,宋得志和张军家也不例外。可是两批移民是个特殊的群体,河南省政府和兵团有十年的对口移民政策,国家对移民们有安家费补贴,他们的住房不用出钱购买,对移民们是个宽慰,更是经济上的扶持。

生意人的头脑向来都是灵活的,嗅觉更是灵敏,装修是个大工程。大多数居民也就想当然地认为,退休前可能就要在这里住下去了,装修当然舍得出成本。

吊顶,安装土暖气,定制窗帘,购买新家具一系列操作按部就班地涌上来。生意人把原材料运到新居民区,让居民们自由选择,更让人想不到地是窗帘加工商户在新居民区搭建了简易帐篷,用户即时选料加工,也可以来料加工,生意十分火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商户还开展加工沙发套的业务,即便不买新沙发,套上新沙发套,也和新房子搭调呢!

张军家的户型是典型的两室一厅,装修比较简单方便;可是宋得志家的三大间,属于一明两暗,装修起来比较麻烦。宋得志属于神经大条的人,对吃住都没有过高的要求,而梦云毕竟在中原大地出生长大,见多识广,又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心底里一直有少女情怀,有那么一点点小资情调,所以对装修比较上心,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房子装得十分温馨——蓝天白云的吊顶,湖蓝色的窗帘,橘黄色的沙发套,又给女儿购买了一张粉色的单人床,被褥颜色和床的颜色十分般配,温馨、大气。

在大多数人搬到新居居住时,也有个别人家依然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关医生家就是如此。说起关医生家还有一段渊源呢!

关医生刚工作的时候是煤矿的一名矿工,而他媳妇石梅香(小名石妞妞)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到兵团投靠在煤矿工作的哥哥,并在煤矿学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在煤矿那么小的地方,高大英俊的关小伙很快引起了石梅香的注意,而石梅香的知性优雅也让关小伙欲罢不能,两个人顺理成章地谈起了恋爱。

石梅香的父母原计划让女儿曲线调动,先在兵团弄个职工身份,然后再顺理成章地调回老家工作,坚决反对女儿留在边疆——他们地恋情遭到了石梅香父母的反对,动用关系把女儿调回了老家工作。

本以为这段恋情无疾而终,可是一场意外让事情发生了反转。井下塌方,关小伙的腿部受伤,随着受伤职工们被转移到了洛阳进行治疗。备受打击的关小伙忍不住给石梅香写信说明了当时的情形,爱情的力量驱使着石梅香不顾一切,前往洛阳。关小伙出院之后,被团场送到红星医院学习一年,回来后当了一名医生。就这样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分居两地长达九年之久。

儿子要上小学的时候,石梅香放弃了老师的身份,调回兵团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工,自然关医生也放弃场部医院的位置,到连队医院工作,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石梅香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关医生自然对媳妇宠爱有加。

在买房这件事上,关医生自然听从媳妇的意见,不买连队的新住房,既然媳妇坚持不买,自然有不买的道理,也许有她自己的打算。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4)乔迁之喜

    改革的号角越吹越响,很快吹到了大西北的各个角落,兵团基层单位也搭上了改革春风的末班车,很快基层连队的危房改造提上了...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上)

    一 1981年金秋,又是一年开学季,红星中学高中一年级二班迎来了40名新生,分别是: 家住场部的张解放、李文、李梅...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下)

    十二 春节过后一年一次的团场职代会如期举行,其中一项就是招收适龄人员纳入职工管理队伍,这么利好的事情,让一大批外地...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23)后记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终于完成了,但是没有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而是有点心情沉重,都是因为书写过程中有点小波折导致的,...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序

    远在伊犁工作的龚光荣终于结束了职场生涯,回到本地看望老母亲。刚好提前退休跟随媳妇在广州陪伴媳妇的张炬国也回到了本地...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8)子女出彩

    向军是这几个兄弟中结婚最早,生孩子也最早的一个,女儿考上新大的时候,张解放的女儿张雪和程建军的儿子程楠鑫刚上高一,...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6)迎来转机

    上一年的亏损,虽然保险公司给予赔付,但等于杯水车薪,毕竟额度有限,一部分职工风险承受能力有点差,压缩承包面积,甚至...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9)不同待遇

    虽然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但有时候个人的力量真的难以和命运抗衡,不自觉间就向命运屈服了;也有的人经过坎坷,柳暗花明又一...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3)业余农民

    春节过后一年一次的团场职代会如期举行,其中一项就是招收适龄人员纳入职工管理队伍,这么利好的事情,让一大批外地嫁过来...

  • 军垦二代铁杆兄弟(22)归宿何处

    宋得志、张解放、程建军、向军、永成子、万军这几位曾经的爹哥们,除了张解放媳妇还在外地带班工作,其余几家都是夫妇双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军垦二代铁杆兄弟(14)乔迁之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uz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