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低频产品打造成高频消费?解析营销策划方案背后的秘密,

作者: cf03709dd14c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1:18 被阅读0次

我们做营销的,提起互联网营销或者项目,常挂在嘴边的都是刚需,高频,高利润,市场大,才是好的产品等等,不错,实际上这样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这样的品类才是好的品类,这样的创业才有可能最大化成功。

但是找到那些产品自带属性的高频,不是那么容易筛选的,要么利润低,要么竞争大,一句话,你看好的领域,早有人提前布局耕耘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两个能力,一个是洞察,洞察巨头企业没有精力或者没有关注的创新品类,在产业链上下游找到机会,利用传统企业互联网升级转型的历史机遇,在重构社区中弯道超车,另外一个是营销洞察,找到能够让低频产品进行高频传播的属性,进行口碑、感觉、视觉、触觉等场景式的心智认知。

如何才能把低频产品打造成高频消费呢? 第一:从产品功能属性着手 因为任何产品属性的升级包装认知,都首先离不开产品本身的基本属性。举个例子,你比如说瓶装水或者饮料,首先解决的是口渴问题,所以我们口渴的时候必须要喝水,这是谁也没办法违背的自然定律,要想让低频产品高频重复消费,你就得想办法让人口渴,没有需求创造需求。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的时候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则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突发奇想:向每一位买票的观众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是老板坚决不同意他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做担保,请求老板让他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他的工资里面扣;如果赢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这才勉强同意。

于是,以后每次马戏团的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来看马戏喽!买一张票免费赠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观众进场后,哈利就开始叫卖起饮料来,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之后觉得口渴都会买上一瓶饮料。

这样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平常增加了十几倍。其实,哈利在炒花生的时候加了少量的盐,这样花生更好吃了,而观众越吃越口渴,饮料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了。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案例中的主人公哈利还是从水的产品本身属性出发,从解决口渴的基本属性出发,反其道而行之,想办法让观众口渴,进而才让饮料大卖。

把原本低频的饮料变成了高频的重复消费,让饮料变得畅销起来。

这个产品本身层面的属性是自然属性,又称第一属性,任何营销属性的升级,都是基于产品本身属性的升级,这是第一个层面的着力点。

第二:从产品的社交属性着手 你们觉得买花是高频还是低频?低频,对吧!同样一百块钱,很多人会用来请客,但绝对不会想着买花。

鲜花因为没办法进行大规模普及,于是有人给鲜花注入一些社交属性,让它有迷惑性,比如跟星座挂钩,买一个什么价位的花可以提高运气;比如跟节日挂钩,情人节的时候,玫瑰花是最畅销的;跟礼节挂钩,去不同场合看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花就代表不同的意义,代表了你的一份心意。

而商家为了多卖花,又编出了了很多的意义属性,让你深信不疑,数量不同,代表意义不同,比如1朵玫瑰代表只爱你一个,11朵代表对你一心一意,33朵代表三生三世的爱恋……99朵代表嫁给我吧,直至最高的送1001朵玫瑰——寓意直到永远。

再一个鲜花种类颜色不同,代表意义也不同,比如还是以玫瑰为例,蓝玫瑰代表敦厚、善良;粉红玫瑰代表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 、初恋, 喜欢你那灿烂的笑容;白玫瑰代表天真、纯洁、尊敬、谦卑; 黄玫瑰代表不贞、嫉妒, 欢乐, 高兴, 道歉;紫玫瑰代表忧郁.梦幻,爱做梦……

所以,你看吧,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我敢打包票,这些都是卖鲜花的人研究出来的,是他们告诉你,你才知道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约定俗成,慢慢演变成礼节,慢慢的我们也就接受了这个行业制定出来的标准和规则。

所以这时候送花就变成社交型的内容,原本低频的鲜花,瞬间被高频的市场拉动起来,自然也就变得畅销。

第三:从产品的场景属性着手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结婚的时候都会送戒指。如果在你结婚的时候不准备戒指,那么女方一定会大发雷霆和震怒,会认为你不爱她,就像现在的女孩,心里明明已经认可你了,准备嫁给你了,非你莫属了,但是缺少你求婚的这么一个环节,女孩还是不会做出嫁给你的举动的,这是一个道理。

可是谁知道,在今天这么耀眼高贵的消费的钻石,最初是卖不出去的,钻石被誉为二十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它提供了现代营销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商品服务消费者只是一种低端的理念,商品教育消费者才是最高的成就。

钻石在被发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皇家和贵族炫耀财富的饰品,产地固定而且产量稀缺。十九世纪后期发生改变,因为南非居然神奇地发现了一座钻石矿,产量有几千万克拉。

这一下不得了,那些投资钻石的商人彻底懵逼。如果这些钻石进入市场,钻石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于是,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在1988年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公司,从此钻石营销拉开了它的世纪大幕。

戴比尔斯一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之后小心翼翼地控制钻石出量,垄断了整个钻石的供货市场。最高时候戴比尔斯掌控着市场上90%的交易量。

如果买了钻石的人要出售掉,钻石的价格体系也会崩溃,所以要想稳定价格除了让别人买,还得不让他卖钻石。这怎么可能呢?可是神通广大的戴比尔斯就是做到了,这个超级难题的解决方案催生了这个世界最不要脸的组合,那就是把爱情同钻石紧紧结合在一起。

因为钻石=美好+永恒,而爱情=美好+永恒,所以,钻石=爱情。

1938年以后,戴比尔斯的实际控制者奥本海默家族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开始打造所谓的钻石文化。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的正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只有钻石才是各地都接受的订婚礼物。通过各种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化钻石和美好爱情的联系。婚纱照上新娘身着美丽的婚纱,一脸幸福的微笑,手上的钻戒闪瞎大家的眼。

1950年,戴比尔斯更提出了丧心病狂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通过这个营销,戴尔比斯一石三鸟。

1.男人都认为只有更大更美的钻石才能表达最强烈的爱意,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女人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买钻石比送命门槛低得多!

2.女人都认为钻石是求爱的必需,你连钻石都不舍得买,你还好意思说你爱我,什么,你以为我看中的是钻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舍得!

3.钻石都代表着永恒的爱情,拿来出售简直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则很少会卖掉他给你的钻戒,而且就算卖,也不会有人接手,因为那是你的爱情,那不是我的!

正是因为如此,尽管钻石不断开采至今已经有五亿克拉,但在整体上还是供不应求,价格扶摇直上,因为只有戴比尔斯才可以卖钻石。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发现一座更大的钻石矿,大量碎钻供应于世面。戴比尔斯吓得尿了裤子,马上同苏联订立价格同盟。另一方面,为了不让钻石掉身价,营销广告顺势转向,强调碎钻一样高贵,钻石虽小依然代表高贵的爱情。

钻石的珍贵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做工和切面,于是又炮制了大量行业的标准,如今你去柜台上听服务员向你扔出什么净度4C等专业术语,跟睁眼说瞎话的售楼小姐没什么两样。

随后,钻石也彻底征服了底层阶级,大的好的卖给富人,碎的小的卖给穷人。

多少年来,钻石已经逐渐绑架了消费它的人们。你以为女人看重的仅仅是钻石本身吗,错了,她们更看重的是你宁愿花掉三个月的工资差点年纪轻轻就过劳死而为她换来的一件爱情的象征。

如果你拿着本文去向你未婚的女友义正言辞地指出,买钻戒是一件傻逼的事情,那么这种行为才是真的傻逼,因为你的女友只需要看着你的眼睛说一句话就让你哑口无言,“是的,这很傻,可是你就不能为我傻一次吗?”

所以,你看,其实宝石是很难卖的,消费受众少,客单价太高,又不知道买来干什么,但把钻石跟婚姻挂钩之后,钻石销量大幅提升,只要求婚或者结婚,就必须准备钻石,这就是典型的场景式属性。

第四:从延伸文化属性着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商家的营销方式,为什么越来越倾向于造节营销?

一些企业自发将非约定俗称的日子打造成节日来宣传或促销,如每年5月20日(谐音"我爱你")、2月14日西方情人节,11月11日从"光棍节"硬生生的被天猫变成了双11购物节。

造节,一天吸金200万会员储值金额 在广州,有一家餐饮企业就是在位置十分偏僻,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开创了一个全新业态,凭借这一招鲜生意好了十年,先后在广州、长沙开出了10家直营店。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家餐饮企业自己造了个节日,一天就吸了200万元储值金额,令人艳羡。

大鸽饭的创始人黄小华,开了专注于鸽子菜品的一家饭店,最多的时候研究了50多种鸽子菜品。黄小华想像淘宝一样造个节,一方面回馈粉丝多年来的厚爱,一方面能够积累一定的会员储值金额,所以就造了一个大鸽饭的鸽粉节。在活动当天吸引大量的客户参与,最终吸了200万元的储值金额。

所以不管什么行业,不管什么企业,都会把一个平常的日子变成了一个企业自己赋予的含义的日子,比如一些商家通常推出的店庆日,一些地区在夏天举办的啤酒节,一些建材企业搞的建材节……

说白了,商家之所以倾向于造节,就是要把自己的品牌商品和文化属性结合起来,变成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就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你一年当中哪一天都可以吃饺子,也可以不吃,但是在大年年三十这一天,就必须吃饺子,在这一天吃饺子就变成了不同以往的寓意,不管是素馅还是肉馅的,中国老百姓在这一天都是约定俗成的一起吃饺子,这就是文化属性带来的消费属性。

再比如,在任何宗教教义里,一般每年都会有一天有特定的要求,要么不允许吃东西,要么不允许吃特定食物,或者教义里直接规定不允许吃特定东西,这些,都是文化属性带来的消费属性。

所以,你的产品品牌以及行业,能不能打造成一个文化符号,打造一个文化属性,决定了消费属性频率的高低,自然也就决定了你企业的业绩高低。

一个原本低频的商品,要想变成高频,就必须要从产品的基本属性出发,去用不同维度打造不同的属性名片,只有这样,才能让低频产品也变得像高频产品一样畅销起来!

文来自索大湿日记,索寂魁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索寂魁公众号(ID: zqmj1413),读懂让天下没有难做实体生意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把低频产品打造成高频消费?解析营销策划方案背后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x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