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 周六 晴
最近几天好热,早晨练拳两遍,热得大汗淋漓。不过心情爽朗,轻松。
上午,陪女儿做“幼小衔接”的试题,中午去新华书店还绘本书,又给女儿买了一身开学穿的衣服,体恤衫25元,一件方格裤子50元。
然后,一直想着下周的语文课如何上,尽量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下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
边阅读课文,边寻找合适的课件和课例,整理了一篇教案,作为参考。
1.介绍作者
2.初步感知课文
本文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老师给大家诵读一遍课文,带着任务用心去听。
(1)圈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易错生字,对于易误读的生字还要注上拼音。
(2)尝试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3.体会春天之美
师:速读课文,用“春天美在________,你看(听),________”的句式,说说文中写的春天具体美在哪里。
4.把握课文内容
师:文中一共写了五幅春景图,除了刚才提到的这几段,文中还有哪几段刚才没提到?这几段各写了些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预设 第1、2段和最后三段。
第1段盼春,点题,为全文定下了喜悦的感情基调。
第2段从春山、春水、春日大处着笔,勾勒春天的整体轮廓,为下文分别描绘五幅春景图做铺垫。
最后三段赞春,强调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师: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满贮”着“诗意”。这节课,我们着重欣赏《春》的“诗意之美”。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1段
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预设 急切,喜悦。“近”。
(2)这句话里,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 期待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3)第1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 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2.全班齐读第1段
要求:在朗读时,细心体会字里行间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欣喜之情。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第2段
(1)思考:这一段分几层?结构有何特点?第2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预设 两层。“总—分”结构。先总写“一切”,后分写山、水、日。作用:内容上,勾画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结构上,为下文绘春做铺垫,定下感情基调;写法上,从大处着笔,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春的轮廓。
(2)用“我喜欢‘______’(课文中的词、句),因为______(填手法、描写对象的特点),我觉得应该读出______的感情”的句式说说你对第2段的理解。
预设 我喜欢“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个刚睡醒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睡饱醒来时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情态,我觉得应该读出轻缓、喜悦的感情。
我喜欢“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山、水、日等大处着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我觉得应该读出越来越欢喜的感情。
2.全班齐读第3段
思考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预设 嫩、绿、多。
(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预设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3)本段在词语运用和修辞方面有何特色?
预设 词语运用方面:“钻”和“偷偷”两个动词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及其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修辞方面: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再现了春草勃发带给人的欢快心情。
(4)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重点品读各段中精美生动的语言。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用“我喜欢__________句,因为它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__________(景物)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__________感情”的句式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从词语、句子、修辞等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最后三段
思考下列问题:
(1)最后这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 比喻、排比。
(2)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春分别有什么特点?
预设 初春——“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仲春——“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暮春——“力”( 充满活力)。
小结:这三个句子组成了一组排比句,比喻精巧,意义深远。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不仅形象地写出春天走向盛大的过程,还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尤其是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更是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文章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结束语: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严谨和美妙。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
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歌颂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