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思维,作为心理的一种反应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正是因为其间接和概括的特性,所以人往往陷入思维的“陷阱“而不自知,很多心理问题由此产生。
思维有三大陷阱: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机械思维。
0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对人或事未经理性分析,仅凭感觉迅速地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跟着感觉走”。
直觉思维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我们有时忽然“灵感”爆发或“顿悟”。许多创造发明正是直觉思维首先发生作用。
因为直觉思维基于感知与联想、想象容易感情用事,会导致曲解真相,造成误解。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心居》,两位女主人公冯晓琴和顾清俞之间的矛盾,好多就是直觉思维所致。生长在上海本地、有较为殷实的家庭做后盾、学习工作顺风顺水的顾清俞,总觉得外地打工妹冯晓琴嫁给自己老实巴交的弟弟动机不纯,可能觊觎自家房子及上海户口,所以处处设防,遇事总把晓琴往坏处想。
02.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来自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说,自我中心是指前运算阶段儿童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这并不是说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很自私,而是指他们以为别人看到的世界与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关于这一点的论证,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三山实验”。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看看,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不只是儿童,我们每个人考虑问题都是很“自我”的。虽说我们经常提醒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但即便是有同理心,好多事情也很难感同身受。
03.机械思维
机械思维是一种惯性思维。它的优势在于缩短了人们的学习、研究和思考时间,依靠定理、公里、程序等尽快得出结论。
从心理视角看,它往往导致出现心理问题。
情绪的ABC理论正揭示了这一点: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大家会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也就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我认识的两个孩子同样没考上研究生。一个孩子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明年可以再考,现在先找个事做,一边做一边继续准备考研。一个孩子觉得接受不了这一结果,怪爸妈没本事,没提前找关系。你看,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避免三大陷阱。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可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陷入了思维的陷阱,主动去寻求“跳”出陷阱的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