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正在大声争论。
小弘:把我的铅笔还给我。
小金:这是我的铅笔。
小弘:你撒谎,你是个小偷。你明明知道这是我的。
老师:我听见了你们俩的话,我很不高兴。现在,让我来暂时保管这支有争议的铅笔。另外给你一支铅笔,也给你一支铅笔。你们俩下课以后再讨论那支铅笔是谁的,现在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这场争论就此结束。整个解决过程老师只花了30秒钟。老师故意避免了毫无结果的询问。他没有被卷入争论的旋涡,去探究那支铅笔究竟是谁的。他没有让为一支铅笔而进行的争论来扰乱课堂秩序。他既有技巧又不失权威地避免了要耗费时间的烦琐过程:原告、被告、双方求证,最后判决和执行。
六年级的泽亦同学上课爱接话,让老师气恼不已。虽然多次告诫他,但一直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泽亦同学合作,一起维护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星期一,泽亦找到老师。“老师,你给我寄了一封信?”“看来你已经收到了。”老师回答道。“我以前从未收过信,”泽亦说道。“我会帮助老师管理纪律的”“谢谢你,泽亦。”老师说。泽亦离开的时候,还加上了这么几句话:“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我建立了一套处理家庭作业的有效程序。凡是忘了做或者忘了带作业的学生都必须写一个正式的字条,说明原委以及什么时候补交作业。我从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他们必然有他们的理由,大可不必迫使学生编出一些可信的借口或者谎言。字条交来以后就存档,作业被补交来时才予以退还。因此,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他是勤勉还是懒惰,都有他亲手写的字条作为记录。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学生自治、自强的鼓励。
为了教导六年级学生学会倾听,我制定了这样的办法:学生发表观点之前有一条规则:每个人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它要求每个发言人都首先必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和情感,了解别人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观点。学生逐渐变得说的少,听的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