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带着五岁的小侄儿去逛街,走到广场附近,便见四周都已经装饰上了南瓜灯以及各种万圣节的装饰品。小侄子兴奋地东摸西瞧,开心的不得了。
因为万圣节快到了,我猜附近应该是在举行什么活动,便打算带小侄子去瞧一瞧。小朋友都是喜欢热闹的,我和他妈妈说过后,便带着他先去了活动现场。一路上,都是装扮成各种仙女鬼怪女巫的人,但是在那种场合下,竟然一点不觉得违和。
正在我在欣赏周围点点星光的美轮美奂之时,小侄子突然问道:“这个节日是我们自己的吗?好好玩呀。”我回答道:“不是的,这是西方引进来的节日。我们自己的节日,在二月呢。比如说春节,元宵节呀。”小侄子傻乎乎地问道:“春节我知道,元宵节是什么样的呢?”
孩子的反应总是最真实的。我努力想了想,是啊,元宵节是什么样子的呢?不要说他,连我自己,似乎也只拥有了遥远的记忆。好像记忆中现在更多的是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西方节日,一到这些日子,不论商城街道还是广场,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可是,什么时候开始,元宵节淡出了我的记忆呢?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它早就变成了形式一样的存在呢?甚至元宵节那一天,连汤圆也不必吃了。
但是分明,它曾经是那么有趣的一个节日。
元宵节,又叫元夕、元夜,也称做上元节。这一天是新年之后第一个月圆夜。历代逢此佳节,皆有观灯、猜谜、舞灯之习俗。大家会在这一天开开心心的吃汤圆(元宵),以示圆满之意。
小时候关于元宵的记忆,就是那漫天的灯笼和一路吆喝叫卖糖人、泥人、糖画的小贩们。热热闹闹,映入眼帘的全是红彤彤的一片。
我家因住在公园附近,可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园一般都是举行此类盛会的首选之地,一到了春节元宵前后,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而元宵赏灯会,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元宵前,公园一路沿线挂着的都是闪着光的大红灯笼;待到元宵那一夜的黄昏,天将将暗下的时候,这些灯笼可就亮起来啦:照得街道上一片喜庆的色彩,人们叽叽喳喳奔走相告,把往日的寂静都冲散了。
人们各个都往公园赶去,带着孩子、老人、妻子、情人;就为一睹元宵佳节那漫天飞扬的烟花以及红灯笼。
不过我小时候最爱的还是那些小玩意,当大人们聚精会神地观看舞狮子或者杂耍的时候,我总不忘记溜到做泥人的小贩旁边,看他捏泥人:嘿,那些彩色的泥巴在他们手中仿佛都活了过来,捏什么像什么——不过他们通常都会捏个孙悟空拿着金箍棒,或者猪八戒举着九齿钉耙,然后放在小孩面前晃一晃,就成功地揽到了一笔生意。
除此之外,酸酸甜甜的糖葫芦、栩栩如生的糖画、炸得香喷喷的花生米以及甜甜的桂花糖,都能瞬间吸引住我的注意力。
但是一到赏花灯的时间,我就会带着这些小吃奔到河岸边:通常花灯早就已经被布置好,悬挂于桥上、屋檐下、树干子上等等各种地方。一到那个赏灯的时间点,整个公园仿佛又回到了白天——只不过更加流光溢彩,仿佛整个夜空都被彩色点亮了。
而近水的区域,因着灯光闪耀,仿佛水面也染上了一层薄薄的彩色光影,随着水波,一层层流动。灯光照着河水,水中浮着月亮。
而此时,烟花也会燃起来了:就像是以黑夜为背景的画一样,漫天铺散开来,一闪一闪,直映到人们的心里去。
而周围的人们此时都会发出满足的感叹,陶醉于灯光河色之间,仿佛真的置身于古代的元宵佳节中了。孩子们往往欢呼雀跃,大人们则满足地凝视着那一盏盏彩灯,露出来微笑。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光景。
然后周围的吆喝声再次响起,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我们小孩子们又跑到杂耍那里去,笑嘻嘻地看着那些踩高跷的人在台子上走来走去。或者我们也会相邀一起去买个花灯,提在手里:一般卖花灯的地方都会有灯谜,规则是你猜出来灯谜,花灯就送给你了。一般花灯都做成灯笼或者莲花的形状,点亮了后,甚是好看。
我们通常提着花灯,兜里装满了零食,就感觉很是心满意足:想来很是简单,原来小孩子是这么容易快乐起来。
直闹到夜色深沉,才渐渐地又从繁华的景色,回复到寂静中去。小孩子都晚上累了,便跟在大人后面有说有笑地回家,然后心里在默默地祈祷下一个元宵快点来。
“小姨,快点啦,节目开始了。”小侄子的呼唤拉回了我的记忆,我对他笑了一笑,往前走去。
流光溢彩的元宵节记忆,完。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打卡第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