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上)

作者: 橘子_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08-24 05:21 被阅读0次

风俗与习惯一样有优劣之分,或许优劣也是一种情感的体现,不应该过分感情化吧。然而,风俗对人的影响还是有所不同的,人的体验也是有舒服和难受的区别,从而对人的接下来选择起到很重要的提醒作用。

中国的封建社会遗风遗俗,或者更确切地说发源于孔孟之乡的说法:“无后为大”。这里所谓的“后”指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所以,大抵50后、60后、70后甚至部分80后还是被长辈要求生个男孩子。即使开明一点的长辈违心地口口声声说男女无少谓,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让乖巧的晚辈内心感觉一定要生个男孩子才可以的。这种一定要生个男孩,多子多福的思想在农村尤为明显和突出。

50后、60后、70后、80后都赶上计划生育,尤其是60后、70后被计划生育管得老老实实的,基本都是一个孩子,无论男女。农村第一胎生了女孩,若干年后,有机会再生第二个孩子。为了第二个胎生个男孩,性别选择(只留下自己想要的),各种药物调理产业应运而生。当然也有舍不得流产,硬着头皮想尽一切办法生出来的。于是,为了生孩子,丢了工作,远走他乡,到处躲避者比比皆是。终于生了男孩,才算圆了心事,才算可以抬起头来,才算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一般。不仅仅长辈如此,很多女人自己也如此认为。

现在,正是这些计划生育外出生的孩子们逐步成长起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大浪潮。当70后、80后还在为孩子奔波忙碌着,改革开放以后时代发展的红利却悄无声息地来了,又无情地转身要离去了。养孩子再也不是添一双筷子就可以的事情,而是要殚精竭虑地拼搏也未必能够把孩子抚养好。曾经一亩三分地可以让孩子吃饱喝暖,不上学出去打工就可以了。现在,一亩三分地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孩子上学还要花钱。这日子到底该怎么过下去呢?

“如果只生一个就好了,现在毕业了,可以赚钱了。这多生的都是罪啊,现在还在上学,还得供养着。上学的辅导费用、生活费用还有其他开支太大了。唉……现在钱难挣啊。到处都找不到工作,累死累活,受尽指责还赚不够一个孩子一年的学费钱。”我听了太多类似后悔的言语。当然,他们看到几个穿着虽然不是很好,依然在认真学习的孩子,内心升起了希望,“小的们,争口气,好好学习,爸妈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你们大学毕业就好了!”

“啊,让你在家学习,你怎么又玩游戏了?对了,玩了游戏就六亲不认了。我也活够了,如果你玩红了眼,想杀父母亲了,记得先杀我啊。”那个为了孩子拼尽全力去工作的父母亲面无表情地说着,我却分明感觉到他们的内心的汹涌澎湃被时代的大浪死死地压住,无法呼吸。那个发自心底的绝望,说出的不是指责,却只是简单的一句玩笑,一句叮咛。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感觉一股冷风吹遍我的全身。我的心里一咯噔,五味杂陈涌上来。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婚礼上的风俗

    我经常想起这个过早死去的弟弟,在那个下午争抢水果糖和蚕豆时的勇猛情形。他扑下去抢水果糖和蚕豆时经受住了各种打击。 ...

  • 原上闰月的风俗(上枋底)

    张君辉随笔 闰月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一个普通地日子,可是在白鹿原上的朴实农村人来说却是一个几年才能遇到的一个特殊日子...

  • 社火

    世界上还有几个风俗活动,多数是有小孩子表演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风俗活动是人们聚集在一...

  • 家乡风俗

    家乡风俗。我相信每个家乡就有自己家的风俗吧。而我们河南的风俗就是扫墓。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就让五年级的...

  • 2018-09-27

    充满亲情回忆的串亲戚风俗(二) 接前言 上...

  • 风俗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每到过年的时候,大红的蜡烛点起来了,把四周都照得明晃晃的。就在这一片明晃晃的光里,摇曳着...

  • 风俗

    老话常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对于农村来讲他们在腊八过后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腊八节过后,农...

  • 风俗

    前段时间我婆家这有亲人是去世,我就去送了,才四个月不到,就去世了三个亲人,是我公公的兄弟和堂兄弟,其中两个是亲兄弟...

  • 风俗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溜走了,一天没干什么事就过去了。 有人说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未知的,又都是崭新的,明天是怎么样的...

  • #风俗

    我发现一个现象,国庆期间,结婚办酒席很多,这种喜庆的日子,老百姓是喜欢弄点排场的。我看抖音上好多人会分享,特别是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俗(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rm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