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咨询亲子教育
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作者: 芊浔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15:47 被阅读8次

    许多家长都有投诉自己孩子某些问题的经历,许多孩子也有被父母指责某些地方不够好的经历,孩子个人总是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那么是不是真的一定就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尝试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孩子的问题,背锅的不再是孩子个人,也不再是家庭中的某一个人,而是用家庭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问题。

就是这个家伙啦

        Murray Bowen的系统家庭治疗被证实在儿童青少年服务领域非常有效。有学者在十年前就回顾了20多年系统家庭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发觉这种治疗理论与技术对这个群体十分有用,并且自我分化这个概念也有相当多的实证数据支持其有效性。

系统家庭治疗可是有实证支持的~

        其实系统家庭治疗强调的是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并不十分注重很具体的治疗技巧。Bowen提出了七个概念来阐述他对家庭的认识,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问题的理解。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是指个体有能力将情感与理智区分开来。它所关注的是人们在面对外界要求个体保持紧密性的压力时,由于不同的个体对压力的敏感程度不同,在压力下所维持自治能力的水平也不同,这使得每个个体有着不同的内在分化程度。直白一点说指的就是你情商够不够高,能不能在特殊的时刻(如特别生气,伤心或者情绪失控)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理性地看待和分析自己遭遇的事。

    未分化或分化水平低的个体几乎不能将理智从情感中分离出来,他们的智力被情感所淹没,以致于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客观地进行思考。分化程度高的人则能够平衡情感和理智的关系,但他们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而是他们既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行为,同时也能够自我克制并且客观地看待事物,因此有能力抵制情感冲动对自身的影响。

宝宝很受伤

    分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和养育自己的家庭紧密相关,取决于父母自身和家庭整体的分化水平,尤其会受和家庭的情感分离程度所影响。这种分化水平一般在孩子青春期是就已建立完善,通常可以持续一生。除非重大事件的发生,或者有目的的努力(如心理咨询)才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自我分化水平。

        那么家庭是怎么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分化水平的呢?

    在情感紧密性压力低(分化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孩子的自我形象不是建立于焦虑或者他人的情感需要的反应上,也不需要建立在其他人对自身情感歪曲的感受上。孩子的“自我”不是迫于为了得到接受或赞许这种情感压力而自动地按照家人的信念、价值观等行事。与此相反,信念、价值观和信心是来自于自己的理智,并且彼此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能够作为家庭的一部分正常成长,但可以和家庭达到正常的心理上的分离。

    在低分化的家庭中,由于情感或紧密性的压力强度过高,孩子在成长中无法为自己的需求进行思考、感觉、行动。孩子的功能仅仅是对他人做出反应,他们会更多地做出情感反应而缺乏理智的思考。如果影响孩子的重要他人之间(往往是父母之间)有不同的信念,孩子就会在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之间摇摆,出现不一致。

    低分化的家庭往往会弥漫着浓烈的慢性焦虑,家庭成员对彼此的情感分离会表现出巨大的焦虑,例如,母亲对孩子离家读大学非常不适应。自我分化程度较低的家庭成员会有较高的焦虑水平,而此焦虑也会通过家庭互动传递给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会大量承担和吸收父母的焦虑。

谁来理理我?

    那么,如果家庭中的孩子出现问题,应该把问题怪在父母身上吗?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是多代传承的结果,父母也承受了原生家庭的焦虑和问题。利用家谱图可以很好地理解问题是怎样一代代传递的,我们目前家庭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几百年前的家庭差异很小。所以请把关注点从孩子的问题上移开,也不要总说是父母的错,把焦点从要找个顶罪的想法上转换到如何提升每个人的自我分化,和改善成员间的关系上来。

        说到关系,Bowen提出的除自我分化之外,另一个十分重要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概念就是三角关系。

        在人际系统中最直接的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但两个人的系统并不稳定,当系统存在焦虑时,系统很容易被击毁,如果有第三人加入,分担系统的焦虑,系统才可以得以维系稳定,三角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小最稳定的关系单位。

    在家庭中,孩子容易成为这第三人去分担夫妻系统间的焦虑,比如妻子对丈夫不满,经常对着孩子抱怨,孩子倾听了妈妈,妈妈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家庭得以维系。当孩子离开这个家庭时,夫妻间的关系重新步入紧张状态。家庭的分化程度越低,三角关系对维持情感的平衡就越重要。而分化程度高的家庭,在面对压力时,家庭成员仍可以维持情感的分离,系统的平衡并不依赖三角关系。

    在三角关系中的第三者(例如孩子),被迫或者主动卷入不平衡的两人系统,承担系统的焦虑,对维系系统的平衡起了巨大的作用。另外两人想要维系他们的系统平衡,就离不开这第三者,那么这第三者的自我分化水平则很难提升。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分化水平,那么快点从三角关系中逃离出来吧,不管你是被迫的还是主动成为这第三者的~

    当面对一个有问题的儿童或青少年时,系统家庭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任务就是促进每位家庭成员的自我分化,努力打破三角关系,让每位家庭成员都可以保持情感的分离,独立面对自己的压力。(注:情感的分离并不是指对彼此不再关心爱护,而是指明确地知道哪些问题是自己的,哪些情绪是自己的,而不去承担另一个家庭成员的情绪)

    假如你正在面对自己孩子有一些问题,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可以尝试从家庭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问题,从而选择新的解决方法。假如是你自己有一些未完成的问题,根据系统家庭治疗的视角,是否对自己的问题也有了新的理解,从而有了新的奋斗方向呢?

参考文献:易春丽,钱铭怡和章晓云,《Bowen系统家庭治疗及要点》,心理卫生杂志。

相关文章

  • 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许多家长都有投诉自己孩子某些问题的经历,许多孩子也有被父母指责某些地方不够好的经历,孩子个人总是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

  • 家有“问题”孩子,到底是谁的问题?

    最近一个朋友找我沟通女儿上学的问题,一见面寒暄两句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一吐为快,将近一个小时的倾听(过程几乎是没...

  • 到底是谁的问题

    昨天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件事情了,特别的让我记忆深刻。 我当时跟我的部长一起在外地看现场,周三就是今天,一早安排我去其...

  • 到底是谁的问题?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天的辛苦工作后,你回到家,想一个人休息一会。这时候你5岁的儿子也回来了,一天没见你,他亲昵地扑...

  • 到底是谁的问题?

    今天和朋友去参加一个筑梦者机构举行的一个两天一夜的演讲活动。这个活动分四个小演讲过节,分别是今天上午,今天下午,今...

  • 到底是谁的问题?

    前几周,在上思修课的时候,思修课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简单却不简单的题目:“说出5位科学家的名字,再说出五位明星的名字...

  • 到底是谁的问题

    我现在不喜欢我开车的时候你坐在副驾驶,然后一直说我。我是开的不是很好,但是也没有差到那个地步。我说了,我需...

  • 到底是谁的问题

    一个大学的老师说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在课堂上碰到睡觉的同学,如果是男生八成是前一天完了通宵游戏,如果是女...

  • 到底是谁的问题?

    鉴于1月19日那天出院时带回家的口服药快吃完了,下午五点多,我给主治医生打过去一个电话,准备向他询问一下用药的相关...

  • 到底是谁的问题?

    前两天我男朋友的妈妈说,今年过年回去,我家人和他家人一起吃顿饭,讨论一下彩礼嫁妆的事,顺便把结婚证领了。虽然这个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gs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