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电影每天写1000字
《幕后玩家》---关于“悬疑”与“选择”的那些事

《幕后玩家》---关于“悬疑”与“选择”的那些事

作者: 丶加七君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21:13 被阅读35次

    「加七君」个人公众号  第7篇原创推文

    看完了《幕后玩家》,咱一块儿聊聊关于“悬疑”“选择”的那些事~

    按照惯例,在正文开始之前先贴上豆瓣评分---6.1分,一个刚上及格线的分数,而网友们对影片的评论也是明显的两极分化。

    图/《幕后玩家》豆瓣评论 图/《幕后玩家》豆瓣评论

    其实早在《幕后玩家》第一波宣传之时,加七君就给它做了必看的标注,毕竟徐峥监制+主演,王砚辉和段博文这样的实力派领衔,已经保障了影片质量绝不会差,又何况是我最爱的“悬疑片”类型。

    除此之外,英文片名取为“A or B”,这种“选择”题材的影片也是正巧击中了我的兴奋点。而在观影之后,加七君首先是没有感到失望,片中也不乏几处精彩的桥段,但同时它却并没有给我更多想要的惊艳,相比较于同为徐峥主演的《催眠大师》以及渤哥与老段互飙演技的《记忆大师》(两者皆为国产悬疑片中的佼佼者了),尚有一些差距。

    下面我将从“悬疑”与“选择”这两个领域来逐一进行解读。

    图/《幕后玩家》豆瓣评论

    Part One 悬疑色彩

    优秀悬疑片我认为大抵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靠逻辑推理取胜,类似《嫌疑人X的献身》;二是靠剪辑或情节设计来打造错综复杂的时间或空间线,比如《记忆碎片》、《追随》;还有一种便是依靠多次反转,打造出一幕幕令人无法猜测的情节或结局,像《电锯惊魂1》、《看不见的客人》、《致命魔术》等经典悬疑电影便都属于这一类。

    那么现在我们来把《幕后玩家》放进去比对一下。

    全片的唯一一处推理部分出现在钟小年依靠“双人床”的线索找到了曾广文的家,在此之后再无推理过程。其实若是多一些推理情节,对于钟小年的人物刻画明显会更为立体,而不是一味地被“幕后者”牵制。当你要凸显A的强大时,最好的办法不是一味地弱化B,而是将两者都塑造成高智商的人物,再由A最终击败B。因此本片的推理逻辑无法取胜。

    图/《幕后玩家》豆瓣评论

    我们再来看看一看时间与空间线方面。整部影片的时间线基本是顺序的过程,偶尔有一些需要补充情节需要时使用了插叙。空间方面,前半部分十分“电锯惊魂”,密闭空间内的几处小设计很惊艳,比如木板后的水泥墙以及冷暖气切换装置。然而缺少了增添紧张感的互动,只有一个对讲机作为媒介还远远不够。

    这一点可以参考“密闭空间大师级作品”,《恐怖直播》与《活埋》。前者中河正宇不仅与恐怖分子有沟通,与警方、政界人员以及同行都有互动;后者中瑞安·雷诺兹的每一个电话都能引进新的人物与要素,这就使得此两部电影中,角色间的化学反应以及悬疑紧凑感大幅提升。很可惜,在这方面《幕后玩家》与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那么最后,我们来谈谈重点,即悬疑影片中最常见也最容易构建精彩片段的元素---“反转”

    毫无疑问,《幕后玩家》是有多次反转存在的,这一点需要肯定。但问题在于,有些反转的地方过于僵硬,而有些地方则早早地被观众猜中,从而失去了意义。

    当悬疑影片中出现人物身份的反转时,这些人物形象必须立体饱满,本片中的几名反面角色(有可能成为“幕后玩家”的人)都显得太坏了,人物性格过于单一,缺少弧光。用《看不见的客人》来举个例子,影片后半段中,观众随着剧情走向逐步认清了“布局者”与“被动者”,但当男主在最后一次讲述中亮出“隐藏底牌”时,所有被盖棺定论的剧情竟被全部推翻。能够构成这最精彩的一轮反转的原因,便是片中每一位人物的刻画都十分立体,才使得主角与律师间的每一次博弈都如此引人入胜。

    而主角钟小年的自我救赎也算一种反转(从唯利是图的奸商到愿为爱人放弃生命),导演很巧妙地设计了“云吞”这一关键道具来作为人物性格转变的关键点,想法很好,但效果还是略显苍白。《囚室211》中男主的黑化原因是狱警杀死了自己怀孕的妻子,《致命魔术》中安吉尔对博登的恨则是起源于那一个致命绳结。这两部影片都是以极为具象的事情或沉重的代价为契机达成了人物性格的反转。

    相比较而言,加七君认为若是此片以“妻子怀孕”作为转折点来重点突出,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个人见解而已)。

    图/《幕后玩家》豆瓣评论

    多说一句,影片中对于“幕后玩家”的真实身份暗示实在太多。

    很多国产悬疑片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害怕观众看不懂,害怕观众理不清情节、猜不出凶手,于是疯狂给予线索,甚至用十分生硬的对白来“明示”。这一点是我很不希望看到的,一部悬疑片可以不“烧脑”,但至少请给我“思考”的权利。

    与之相对的,不乏许多优秀的“悬疑片”会选择早早主动剧透结局,但却绝对令人猜不透过程,但《幕后玩家》一旦剧透了幕后主使者,影片的精彩程度便会大打折扣,同时也逐步泯灭了悬疑色彩的光辉,使得影片的后期渐渐已经从“悬疑片”向“爱情片”靠拢了,令人颇感遗憾。

    图/《幕后玩家》豆瓣评论

    Part Two 关于选择

    不得不说,《幕后玩家》选了个十分抓人的点---“选择”

    人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也会带来相应截然不同的结果,同样,影片中的剧情走向也是由钟小年做出的一次次选择而逐步奠定的。

    在本文的开头,加七君曾说这种“选择”题材的影片对我的吸引力很大,也是抱着很大的期望来关注“幕后者”给予主角的每一次选择。也许也正是因为期望给得太高,才使得我在观影结束之后感到了一些失望。

    首先必须承认一点,影片中存在一些较为精彩的选择题,比如是放弃股权还是曝光杀人,是一无所有还是承认犯罪,但是大多数选择题中的两个选项,对于主角来说有些“无关痛痒”,选哪个代价都差不多,甚至后期所有选择都围绕着“为了救妻子你是否愿意如何如何”。这就是令我感觉“选择”这个关键题材的作用其实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既没有丰富人物刻画、渲染紧张气氛,也没能利用某一个特别的选择直接打到观众心里。

    那么如何能把“选择”这种题材用的更好呢?

    加七君依旧采用举例的方式来分析一下。(以下内容牵扯对《电锯惊魂3》以及《蝙蝠侠·黑暗骑士》的些许剧透,尚未观看这两部影片的朋友请慎重选择是否继续阅读)

    图/《幕后玩家》豆瓣评论

    《电锯惊魂3》中杰夫的游戏设计就很有意思。杰夫始终无法从儿子因意外离世的阴影中走出,而他的游戏规则则是要拯救三个人脱离机关,一位是不敢说出真相的目击者,一位是仅判处肇事者6个月的法官,还有一位便是撞死其儿子的黑人小伙。面对三个自己内心最想复仇的人,杰夫的三次选择对于整个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第一次选择,他因为犹豫而错过救人的最佳时机,导致目击者被冻死。这使得杰夫的内心产生了波动,所以他得以在第二次选择中宁可烧掉儿子的所有遗物也要救下法官。而当面对真正的“杀子凶手”时,杰夫的仇恨重新被点燃,在这次选择中他再次犹豫了。后来杰夫终于选择了原谅,但黑人小伙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当他抱着小伙的身躯泪流不止的画面出现,这个人物一下就“立住了”。而这些描写也为影片最后,杰夫的最后一次选择做了最有力的铺垫。

    再说《黑暗骑士》。

    小丑曾经分别为黑帮成员、蝙蝠侠以及整座城市的民众各出了一道选择题。对于前两者的拿捏,小丑做到了完全的成功,他料到了最讲道义的黑帮成员也会为生命自相残杀,也料到了蝙蝠侠必定会在哈维·登特与瑞秋中选择后者。但在最后一次选择中,他却猜错了结局。

    小丑威胁整个城市的人,要么“成为我的人”,要么离开这个城市。于是最后逃离这座城市的人分别坐上了两条船,一条船上全是好人,另一条船则全是罪犯。他声称两条船上都设有炸弹,并给予一个用来炸毁另一条船的引爆器,只有一条船上的人可以生还,想活命,就在12点到来之前引爆另一条船。

    小丑对自己的判断很有自信,毕竟整部影片中的一切都被他操控于股掌之中。可结果呢?载有民众的船,最终通过投票选择了不引爆;而载有罪犯的船上,起爆器则早早被一位黑帮老大扔进了海里。当那唯一一个自告奋勇决定引爆的普通市民最终放弃了按键时,整部影片达到了最震撼的高潮。


    此时让我们再把目光放回到《幕后玩家》,就会发现钟小年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幕后者”的操控之下,而最终的“降落伞”戏份不仅早早被观众猜到,也使得最后一个选择的收尾并不足够精彩。

    加七君在观影的时候心里一直在默念,不要是降落伞!我十分希望导演能给我一个像《恐怖直播》一样的结尾,让我在观影心理上产生一次反转。

    加七君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源于热爱,看到优质国产悬疑电影的上映十分欣喜,当然也对其没有更加优秀而感到了一丝遗憾。徐峥作为监制,近年来不断提拔新人导演,如他自己所说,他清楚自己的局限性。

    那么就再借用他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在娱乐电影泛滥的时代,我们应该给不同类型的电影一定的空间。

    PS:本文完成并首发于2018.05.02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幕后玩家》---关于“悬疑”与“选择”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m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