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有个群友因为琐事跟妻子吵架后,在群里吐槽完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好妻子哎喂?
问题刚扔出来,就引来大片吐槽声,声声不息,一声高过一声,一个个方块字不断冒出,一段段吐槽不断闪现,场面差点失控。
群友甲说:好妻子,从来都是别人家的。能上班挣钱,还能把孩子老人家务做得井井有条,婆媳关系还处理得非常完美。
哪儿像我家的,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没工作没收入,在家就带个孩子玩玩轻松的一PI还抱怨不说,下班回来让她倒杯水都会跟我大吵一架,说累,她再累,能有我上班累?
群友乙附和:太对了,我俩也是。我俩都上班,结婚才一年多就天天吵。偶尔两人平静地聊一会儿天,全是指责我的不是,说我不懂她,不为她着想,感冒了也不问一下……
群友丙赞同:我就纳了闷了,为什么同是女人,别人家的妻子都这么好,我怎么就娶了这么个主儿?说我不为她着想,她为我着想了么?要知道,人家李适的媳妇王皇后,连出逃都不忘记给自己的老公带上玉玺啊!
……
长达十几页的聊天记录无不在透露一个核心:妻子从不为自己着想,自己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她不珍惜不感恩,不知道呵护也不知道爱!她该死!
好妻子是每个男人的梦想,可是前提你至少要先成为一个好老公啊?
想要王皇后那样的女人,怎么也得先成为李适那样的男人,否则,这辈子都找不到。
要知道,王皇后这样的好妻子,完全是李适一手“宠”出来的。
李适:想要她为你着想,你得先发自肺腑的为她着想
王氏,出身于官宦世家,秘书监王遇之女。
家庭不错,从小知书达理,貌美贤良。
十几岁时,李适在担任奉节郡王期间被纳入王府。
从纳这个字便可以看出,王氏并非李适的原配妻子,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她的宠爱。
何况,彼时还是一妻多妾制。
自己娶回来的媳妇,哪怕家里已经有了几个,也要坚持爱下去。
婚后,李适对温婉贤良的王氏呵护备至,从衣食住行的物质到精神上的关怀,吃穿提前送到面前,想要又不想麻烦他的,譬如,喜欢哪个口红了,他往往敏锐捕捉,第一时间满足她,处处周到。
目的很宠:不对媳妇好,不知道媳妇想要什么的人,还叫男人吗?媳妇不是娶回来当老妈子的,是过日子的。
公元761年,王氏生下长子李诵后,母凭子贵的社会,李适更加对王氏宠爱至极。
次年,没等王氏开口,已成为鲁王的他便直接封王氏为嫔。
公元779年,李适登基为帝,考虑到虽有正妻,可并无子嗣,所以没有立皇后。而是册封了王氏为淑妃,排在众嫔妃之首,直接行使皇后权力。
与此同时,还将老丈人王遇封为扬州大都督,小舅子王果封为司马,连同外甥和侄子等二十多人也一并封了。
想法很是知恩图报:人家拼死给自己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是多大的恩啊,作为一个皇帝,这是力所能及也是该做的。
哪像有些男人,总认为女人怀孕生孩子天经地义,要不娶你干吗?
别说跟妻子说一句辛苦了,月子里让他洗个尿布都感觉受了多大的罪,磨磨蹭蹭半天没洗不说,还歪理一大堆:谁家男人干这事儿?男人怎么能干这事!
其实,夫妻和普通的人情交往并没什么区别啊,你对她时常给予笑脸,处处体贴呵护为她着想,她肯定不会给你翻白眼,外加无理取闹。
网络图片,侵删王氏:为对方着想是一种习惯,没有选择性的
自然地,李适对自己如此,王氏也一样处处为他着想。
不过,为伴侣着想这事并不是大包大揽。
譬如,李适的生活,身体,她会无微不至。
但朝廷之事,不该自己插手的事,绝不多说一句,绝对的恪守自己作为妻子的职责,就算他主动为她谈及这事,也不会武断,而是提出建议供他参考。
毕竟,这是他的工作,说多了,不但会乱了他阵脚,还会落下后宫干政的名声。
不是自己的事,再用心费力都不会有人领情,自己还落一肚子邪火,太傻。
但同样地,她也知道,为对方着想并非是有选择性的。
涉及到自己,为自己好的事,比他都上心;不关自己的事,都懒得看一眼。这肯定不行。
除了朝政,身为后宫之首,为了让他在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她不但把后宫打理得非常好,还常常处理后妃之间争宠那些事。
按说这事儿,自己不是该偷着乐么?她们想争就争去呗,反正自己位份最大,没人敢把自己怎么样。
可实际上,后妃之间的不和睦完全能影响到李适的情绪,她不忍他为此烦扰,常常自己第一时间出面解决。
久而久之,正如李适时时为她着想一样,为彼此着想便成为了下意识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力量巨大,大到关键时候不但能救他,还能救自己的命,甚至全家人的命。
公元783年,泾原兵变开始了,伴随着将士的冲杀声,皇宫内乱成一团。
宫女太监,王子王孙,后妃及皇帝李适都乱成一团,纷纷仓皇出逃。
当其它嫔妃争相抱着珠宝逃窜时,唯独王氏却想到了传国玉玺,将玉玺放在身上的衣服内,跟随李适逃到奉天避难。
一路上,吃不好,穿不暖,居无定所,饥寒交迫。好不容易到达奉天,李适准备下诏平叛,写好召书要章时发现,玉玺不见了!
要知道,这玉玺可是皇位的象征,皇帝丢了玉玺,召书没了玉玺也便没有了信服力,江山虽然不至于易主,可也是非同小可。
正当李适慌乱之时,王淑妃则从衣服内把玉玺拿了出来,这里,也有书上说是从枕头下拿了出来,至于从哪儿拿出的不重要,反正他们彼此为对方着想的习惯导致,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能使得他能继续发号施令,最终平息叛乱,江山稳固了下来。
这一次过后,李适对王淑妃更为敬爱,从此专宠一人,以至在流亡的岁月里,两人还生下一个女儿。
唯一不幸的是,女儿因病夭折,王淑妃也因此受到打击,长久的逃亡加上丧女之痛,让她一病不起。
网络图片,侵删王皇后:此生足矣
所谓,能为彼此着想的爱人,两人无论是婚姻中还是恋爱时,都是值得双方珍惜的。
对于偌大的世界来说,能真心为对方着想的人,绝对是独一无二,永恒的爱人。陌生人长得再美再帅,你赞TA一百句TA也不会看你一眼,更别谈为你着想了。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不见得人人做到。正如有的人看着像人,可并不做人事儿,所以他们的口头禅总是:我怎么运气总是不好?
要知道,好运是总是给人的,尤其是做人事儿的人。
譬如,能真心待媳妇的李适,懂得感恩为媳妇着想的李适。
别以为这是小事,这是芝麻大的事,这点事儿都做不好,还能做成什么?
虽然历经了小磨难,好在有惊无险。
公元784年7月,李适与后妃等再度回到长安时,下定决心立王淑妃为皇后。
奈何,回来后王淑妃的身体一直没有康复不说,还日趋严重起来,李适只好把册立皇后一事暂时放在一边,对她悉心照顾。
两年后,眼看她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李适心痛又心急,无奈之下便通过封后这一喜事驱除病魔,即冲喜。
公元786十一月,李适宣布立王淑妃为后,封后仪式非常隆重,群臣盛装出席,并召告天下,沸腾了全国。
王皇后知道老公的心意,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为了了却老公的心愿,只好拖着病重的身体挣扎着与百官见面,接受封赏。
不幸的是,典礼刚刚落下帷幕,王皇后便撒手人寰,直接倒在了李适怀中。
关于王皇后之死,有三种说法,《资治通鉴》和《新唐书·德宗纪》说:“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为皇后。丁酉,皇后崩。”意思是,王皇后当了三天皇后。
《新唐书·后妃传》中的“册礼方讫而后崩”以及《旧唐书·德宗纪》中“丁酉,册皇后王氏。是日后崩”也可以佐证。这里指,王皇后在被立后的当天死亡。
而在《旧唐书·后妃传》中却表示“十一月甲午,册为皇后,是日崩于两仪殿。”
究竟哪个是真的,已经没办法追溯了。
能肯定的是,王皇后薨逝,让李适异常悲痛。亲自为她素服七天,“发哀三日”,谥为“昭德皇后”。
之后,李适在命人撰写《昭德皇后庙乐章》时,由于对所写不太满意,竟然经过几次修改才最终定稿。
而在王皇后去世后,李适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李适如此,对红颜薄命的王皇后何曾不是如此,短暂的一生,有彼此爱慕,为彼此着想的爱人,此生足矣。
所以,好妻子是好男人的绝配。倘若你没有做到一个好男人,妻子再好,再为你着想,带孩子照顾老人上班挣钱等等,你也始终看不到。
话说,真是为他们着急啊,眼里只能看到她们抱怨,却对她们的辛苦视而不见,不知道是选择性的还是故意的,再或者压根瞅不见?
唉,眼睛实在用不上,就捐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