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鸿儒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
格致计划发起人
国际博雅教育创业者
"
文/Tsuki
图/罗鸿儒
编辑/李文博
本科毕业不到一年,罗鸿儒已经通过创业基本实现了经济独立。他很年轻,但身上没有一点学生气,反倒有着超出他这个年龄层的成熟、自信。对于这阶段性的胜利,他坦然地享受着;对于未来,他也很坦然地保持观望态度,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我上过只有三个人的哲学课
在哥大文理学院,可选择的课程门类很多,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等,罗鸿儒都一一尝试过,但最终让他收获最多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却是哲学专业。除了从高中时期就对哲学感兴趣,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外,更令他醉心不已的,是哥大哲学系的交流氛围。
“基本上只有哲学系是小班授课,一般20人左右。我甚至上过一门只有三个学生的课,可以和教授进行很深入的沟通。”
高校是知识产生的始发地,很多教授会将自己最新近、最深入的研究成果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排名前沿的常青藤大学人文底蕴十分浓厚,给本科生上课的也多是全美甚至全世界顶尖的研究者。
“基础的哲学理论知识可能自己也能完成学习,但到了比较高深的领域,还是需要教授的引导。我个人非常享受哲学系深入探讨的教学方式,比起单纯地讲授,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
罗鸿儒和父母
不过,罗鸿儒对哲学的热情并没有高到想要研究一辈子的程度,他欣赏哥大哲学系的学术氛围,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他觉得法律更适合自己。
硕士入学延期,容我先创两年业
然而,大四那年,在递交完法硕的申请资料后,一趟与辅修课程相关的硅谷之旅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决定。尽管他吐槽过自己辅修的计算机课程并不优质,至少不怎么高深,但从影响力的角度看,这个蝴蝶效应一般的辅修选择,在意料之外的领域发挥了很大价值。
“我当时到一个七八个人的创业公司看了一下,发现他们这种工作模式挺有趣的,他们做事情也蛮有趣的,他们也愿意向我介绍具体的情况,然后我就对很多东西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比如说一个初创公司怎么样从一个创意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什么时候做商业计划书,什么时候引入投资人,什么时候引入工程师,什么时候搭建团队,怎么管理这个新建团队等等,我后来的半年时间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罗鸿儒和学生
“后来拿到了研究生的offer,又确认了可以延迟两年,就决定干脆花两年时间出来自己试一下创业,我觉得我也有能力在某些行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我们学校的工程学院和文理学院之间交往比较密切,专业与专业之间也是,虽然细分但不严格限定,可以和很多不同专业的人进行深入交流,不断学习到很多原来没有想到的东西,这是我大学经历中比较宝贵的一部分,这种多方位的成长也给了我创业的底气。”
罗鸿儒和合伙人
罗鸿儒的创业始发点,是他大二时发起并坚持至今的公益项目:格致计划。
博雅教育,我的执念
“我自己是博雅教育理念的受益者,我也一直希望能将这种理念带回中国去。而且不是要带到北上广深这种城市比较大,资源比较多的地方;而是希望带给那些资源相对来讲比较匮乏的县城地区的学生。”
“16年我尝试过跟国内多个学校联系,想要办一个类似读书会的活动,最后浙江金华的一个县城中学同意合作,当时招了八个志愿者,举办的很成功,后来每年都也有办,而且越做越好。目前依旧是非盈利性质,主要靠捐赠来运营,但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传承机制,每年都会从优秀志愿者中选拔一些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愿意投入热情的人,来延续这个项目。”
罗鸿儒和他的小伙伴们
“我们今年格致计划的主席,其实也是我们去年项目中的一个学生,去年在高中成功申请到了布朗大学,觉得非常受益,也愿意回过来反哺这个组织,现在也做得非常好。所以其实可以看到,如果真正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他在后期学业的申请以及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是有很大优势的。”
“这也是我一直对博雅教育如此执着的原因,无论是一个商业化的形式,还是以一个非盈利的形式,我个人都是非常认同这个概念的。”
“我现在创业的项目主要是在深圳和广州这边落地,主要面向有出国意向的初高中生。国内的考培行业这么发达,本身就表明其应试导向,也就忽视了文化的学习和素养的提高。但我个人认为,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即使只从申请学校的角度考虑,除了语言考试,还有对文明的理解、申请文书体现出的语言软实力等等也很重要。”
“当然,我推广这一理念过程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碰壁的过程。作为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你要抢占的是学生的时间。”
即便是如此推崇博雅教育的罗鸿儒,也不得不承认,它对于正忙着高考或准备申请却没过语言关的高中生们来说,并没有那么迫切,“后来才想到,应该做初中生群体”,的确,只追求结果无可厚非,但时间上更有余裕的人,才有资格在追求结果的同时,也追求更好的过程。
“我之所以一直对博雅教育的概念特别执着,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一位伟大的学者:狄培理教授。他是去年7月份去世的,我是他的最后一批学生之一。他在哥大教了将近70年书,去世的时候97岁,非常高龄了。他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东亚研究学者,对欧洲、日韩、印度、中东、非洲的文化经典多有涉猎,也鼓励我们去阅读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才真正意义上了解到人类文明的图卷是如何展开的。”
创业于我,是个难得的体验
“对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角色转换可能是比较核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创业者思维和学生思维肯定是不一样的。当你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学生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说很多事情别人都会帮你解决,但当你作为一个创业者的时候,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去解决。创业的时候确实偶尔容易潜意识里还把自己当学生,觉得只要我理念好或者怎么样,就一定会有很多人接受我,其实不是这样。每一件事都存在理念和实际之间的差距,你怎么建立一个桥梁去把它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我现阶段的目标是让商业上的东西能继续活下去,这个目标我觉得不算特别高,但是说实话,也挺难做到。现在的创业者很少敢保证自己一次创业马上能活下去。我也在努力树立这样的信心:只要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创业的不确定性比较大,近期比较好盈利可观并不代表能一直活下去,我一方面努力做好当下,另一方面也是仔细观察这个行业的发展形势,走一步看一步。我给自己两年的期限,两三年之内,它不一定做得有多大,但前景应该会比较明朗了。如果发展得很好,我可能就会继续做下去;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我依然有我保有的其他选项,也不枉体验一场。”
后记
基于自己在顶级人文殿堂受到的滋养,罗鸿儒对基础教育产生了更高的期待。但即使在高等教育领域,学习技术,就业导向的心态也并不罕见,这种现象也不止发生在中国。
或许我们有很多生存焦虑,但它们不应该用功利化的教育来解决,大学讲坛应当有更高的尊严。
“既为圣坛,就得布道。倘若把讲坛仅仅理解为传授纯粹的知识,大概浅薄了一些。讲坛应该也是宣扬真理的地方。占住讲坛者,岂敢忘记布道!既给知识,也给品质、人格、真诚和正义。没有后者,一个人怕也是很难获得多少知识的。再说,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但全然无人之骨气,又有何用?”
——曹文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