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的心中有需求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达成目标满足需求。可是你想过没有,在开始行动和达到目标之间到底有多远的距离呢?答案是:只差一个思考的距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22608/ebcc98275885d076.png)
现代的人心里越来越浮躁懒得动脑筋,大多喜欢直接听取专家的建议,或者通过阅读书籍学习。可是有谁在意,这中间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名字叫做思考。
有人肯定会不屑的说,专家难道不比你厉害吗?思考不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吗?那我要问你,专家就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在我看来,专家的意见,对于我们充其量当作参考而非全盘接受。
如果什么都听专家的,那你要脑袋干啥用?今天的多数人越来越缺少深度思考,一味的迷信权威。比如读书这件事,很多大牛 小牛的成天的在各种场合标榜自己一年看了两百多本书,我就想问,你读那么多的书是为了什么?真的重要吗?
一年读上百本书,你的时间真的就那么不值钱吗?当然我不否认古人说的开卷有益,多读书是没有坏处,不过那要看你读的是什么书;这个书值不值的你花费时间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22608/b3a553f8d8a0256e.png)
每个写书的作者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他的这个知识体系是不是科学的,符不符合常识和逻辑?他写书的目的是什么?他写书的那个环境你了不了解?他写书的时候思想是不是偏执?你不知道。他书中的理论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你还是不知道。
就算是你读了上千本上万本书,写了几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你从这几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中学到了什么?成就了什么?你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和实践的成就和你花费的时间成本是否等值?这些都是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虽热没啥文化,读书也少,但我读书目的性非常的强,首先我会想我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具备或者需要获取那些知识,搞清楚了这些在非常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书去读。边读边思考,思考有所得之后马上就在现实中去实践书中的知识是否管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22608/cecd2af9a97da33d.png)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会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中去,凡事都有最佳方案,也就是说,当你为了完成一件事情在行动之前一定要问一问自己,这个是最佳方案了么?
所谓最佳方案,就是经过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在你行动起来之后,花费的时间最少,取得的成果最大,从这件事情之中获得的快乐指数越高。这就是最佳方案的标准,这个最佳方案任何书本绝对没有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你深入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22608/8960e260e8f3de64.png)
我们每人的生命是有保质期的,没有必要把一些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有句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麦肯锡管理咨询的金字塔原理似乎在解决事情的时候很好用,简单一点说就是,你先提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在给这个中心论点找到两到七个论据,分下去的每个论据也可以作为论点在向下分,直到把这个问题独立不遗漏的解答清楚,问题就解决了。这个由中心论点向下细分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
网友评论
经典可反复看,就指导自己去行,实修。辅助讲解丶介绍的书,择一丶二典要看则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丶罗素《西方哲学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