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动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说”与“做”的距离。观察和思考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的行动,否则就失去了观察和思考的意义。但要确保行动有效且高效,却是需要学问的,掌握以下三点,基本上就可以保证了行动的高效和持续。
1、行动前要设立目标
目标设立是一切行动之前必须考虑的事情,做任何行动前,都要问问自己,通过这次行动,我要达到什么目标,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长期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家庭背景等相差不大的年轻人。最初的调查是: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着清晰而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是3%目标清晰而且长期的人,尽管中间或许有过方向的调整,以及目标的实现未必尽善尽美,但他们基本上都成为了自己所奋斗领域的顶尖人士:白手起家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等。
10%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的人,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走过一些弯路,但大多数短期目标最终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60%目标模糊者,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有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成绩。能成功者,只有少数特例。
27%没有目标的人群,如果25年来都没有改变自己,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不如意,经常失业,习惯等待社会救济,并且习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行动要有目标的重要性,都应该融入血液中,形成习惯。所以,史蒂芬·柯维将以始为终列入人生七大习惯之一(当然,以始为终的习惯不仅仅包含行动要有目标,还有其它更丰富的内容)。
2、从最容易的任务做起
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是为了获得首胜的感觉。首胜,是为了坚定信念,坚定信念是为了增强耐心,耐心是行动持续的保证。
一开始,最好找一个最简单的任务去做,就是为了获得一种心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首胜,是打破畏难情绪的法宝。尤其是团队作战的时候,首胜更显必要。
3、行动要有计划
计划,是可以清楚地看清自己的位置。有了位置才不会茫然。就像我们使用地图软件的时候,有了目的地,还要有途径才心里有数。
计划,是确保我们完成目标的重要手段。必须有开始和截止的时间。
计划,一定要分解到任务,而且是可执行的任务。每个任务都要有开始和结束时间,这样才能可控。
计划,要留出空间,要有可调整性,否则,还没开始,基本上就注定会失败。
四、调整
行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但调整要有依据,所以在行动环节里要加入评价系统,以评估每个环节的对错和效果,也就是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评价机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评价结果能触发什么样的行为,必须让评价机制具有对行动计划甚至是前提假设具有可调整的作用。
1、要建立可衡量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行动的结果进行衡量,也要对行动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是为了评估能否顺利完成目标。评价结果,除了评估行动是否有效外,还评估观察思考得到的假设是否正确。
最常见的评价体系是KPI。
2、要建立有触发机制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所以评价的结果必须对应触发机制,根据不同的结果,一定要触发不同的行为。否则,评价体系就没有实际意义。
举个例子,销售部制定了年度100万的销售计划,根据淡旺季,第一季度目标30万,月销售10万,周2.5万。简单的评价体系可以制定为:周目标if<2.5万,then反思几个环节如渠道、卖场促销、产品质量、宣传等,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改进,并将未完成任务分摊在后面的时间里;第二周继续评价,继续if......,then.......。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过程中的行为,同时调整目标。
最后,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观察、思考、行动、调整这些环节,然后再循环的过程。但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循环,而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循环,通过这样的一个个循环过程,人的认知和行动力得以不断提高。
�a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