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七

作者: 悠悠我心_2804 | 来源:发表于2017-07-27 19:47 被阅读0次

    今日薛侃录的内容,字面上大抵都能读懂了,因而,很有一些心得想与大家分享。

一两之金

   学生发问,才力不同。安可以同为圣人者?

   先生以精金的纯度与重量,来对比解答此理。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这点不仅让我击节称叹。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比如黄金纯度相同,而重量不同。先生更进一步阐述,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这点简直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凡人也可以修炼为一两之金,也可以为圣贤。

   先生进一步说,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这点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自以为属于天资平平的人,只要付出别人十倍千倍的努力,也一样能取得的修己的相同效果。

 先生又说,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先生批判了不着手段炼成色,以求精度,只妄想在分量上增长的行为。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最后先生说,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心向往之,为自己早日炼成一两之金而努力不辍。

   有一段补述,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已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

相关文章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七

    今日薛侃录的内容,字面上大抵都能读懂了,因而,很有一些心得想与大家分享。 一两之金 学生发问,才力不同。安可...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十

    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这句话,先生说得何其谦...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四

    学而有思啦!一直以来,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总是亦步亦趋,看着别人的注解释义走。并未入脑入心,只是学,而未思。...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三

    知之次也 多闻多见,是孔子针对子张说的。子张好高骛远,认为多闻多见才是学问。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言正所以明德性...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八

    不逆不亿而先觉 不逆不亿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臆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于不信;又有不逆不亿者,然不知致良知...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一

    于我而言,仰慕阳明先生已久,对于先生的学说却从未涉猎,传习录是第一次学习。不能像各位学长一样,能全文贯通理解。按...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二

    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小孩。所学东西非得下足十足的功夫才能有所收获。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国学知识的匮乏,...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三

    今天是学习徐爱录的第3天,也是最后1天。 一早起来,按照学智学长的推荐。,看了几段视频。尤其是看了学智学长...

  • 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六

    今天学习陆澄录余下的部分,心中颇不淡定。因为不懂之处太多,有点妄谈体会。仅就读懂的地方,谈一二心得的。 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学《传习录》之浅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rt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