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和机会:听《西藏生死书》第七章第二节

作者: 穗诚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20:32 被阅读6次

    01

    中陰有一个中心特色是:它们都属于极度不确定的时段。

    就拿此生为主要例子吧!当四周的世界变得更为混乱时,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支离破碎。由于接触不到和远离我们自己,我们就变得焦虑不安和经常胡 思妄想。一个小危机就会刺破我们赖以隐藏的策略气球。一个痛苦的时刻,就可以告诉我们一切都是那么不确定和变动不居。生活在现代世界,就是生活在明显的中陰界;你不必等到过世才会经验到中陰。

    “目前已经弥漫一切事物的不确定性,在我们死后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加强烈;诸上师告诉我们,死后的清明或混乱要「乘上七倍」。”

    死后的清明或混乱,要乘上七倍?我以为只有清明。那么怎样才能清明而不是混乱呢?

    任何人只要诚实地看看生命,就可以发现我们是经常生活在一个悬疑和模糊的状态中。

    我们的心,总是在混乱和清明之间进进出出。如果我们一直处于混乱之中,那至少也算是某种清楚。

    让我们对生命真正感到疑惑的是:虽然混乱,有时候却又十分清明,这就显示出中陰的意义:

    处于清明和混乱、困惑和智慧、确定和不确定、明智和疯狂之间的一种持续性、令人气馁的游摆不安。

    就像我们此刻一样,智慧和混乱在我们的心中同时生起,或是所谓的「俱现」(co-emergent)。这表示我们经常面临二选一的状态,而一切都决定于我们如何选择。

    这种持续性的不确定状态,也许会让一切变得丧气而了无希望;

    但如果深入一层去看,你将发现它的本质就是会产生间隔,在这空间有很多转化的机会正在不断出现——如果它们能够被看到和把握的话。

    在持续不断地变动中有间隔。这间隔就是我们清明的机会,机会稍纵即逝,就看你能不能看到和抓住。

    生命只不过是生、死和过渡期的永恒流动而已,因此中陰经验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上,变成我们心理结构的基本部分。

    不过,我们总是忘记了中陰和它们的间隔,因为我们的心从一个所谓「具体」的情境进入下一个情境,习惯性会忽略一直在发生的过渡阶段。事实上,诚如中陰教法所说的,我们每一个时刻的经验都是中陰,因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个情绪都是由心性中产生,而后又回归心性。

    中陰教法使我们觉察,特别是在强烈改变和过渡的时刻,我们那宛如天空般的本初的心性将有机会显现。

    这就是所谓的顿悟吧?我经历过。

    我经历过10天的死亡——确切地说是大脑死亡,在这10天里我一无所“印”,大脑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苏醒后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医院,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医院,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完全没有这10天的一丁点印象!完全没有!使劲想也没有!

    没有经历过,谁能相信?!

    这跟老年痴呆还不一样。老年痴呆是把过去记得的都忘得一干二净,而我不是,我还记得以前的事,就是记不得这10天的事!记忆里完全缺省了这10天!!这10天,去哪儿了?

    罢罢罢,没有就没有了,生命还在继续。

    02

    “让我告诉你们一个例子吧。请想象有一天你下班后回家,发现府上的门被橇开,悬挂在铰链上。你遭窃了。走进屋内,发现你的财产全都不见。你整个人僵住,被吓得目瞪可呆,失望之余,你疯狂地想,到底失去了哪些东西,然后你那颗狂乱激动的心被吓住,思绪消失了。有一段突然的深沉的寂静,几乎是一种快乐的经验。再也不挣扎,再也不努力,因为这些都无济于事。现在你只有放弃,别无选择。

    前一刻你丧失了珍贵的东西,下一刻却发现你的心安住在深度的宁静状态中。当这种经验发生时,不要立刻寻找答案。你应该在那个宁静的状态中停一会儿,让它成为一个间隔。如果你确实安住在那个间隔中,往内心观照,你将瞥见证悟心的不死性质。如果在此生,我们对这种间隔和过渡所提供的转化机会更敏感、更警觉,就能对死亡时将发生的更强大、更不易控制的状况做更好的准备。”

    “前一刻你丧失了珍贵的东西,下一刻却发现你的心安住在深度的宁静状态中。”是的,是这样。

    当我知道我失去记忆力,失去一只半眼睛,数数只能数到10,右手连筷子都拿不稳的时候,我绝望了……

    后来,某一刻,突然醒悟,抱怨换成了感谢,感谢上天还给我留了半只眼睛!然后,开始接受现实,着手改变。

    为了恢复记忆,短短一句话: “身体健康肯定句:唤醒更有力量的全新自我!”我反复记了21天,终于记住了!我也终于相信了21天理论。

    为了恢复记忆,《瓦尔登湖》我反复读了五遍!终于能复述了。

    《放风筝的人》我反复读了三遍,就能记住主要故事情节了。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功夫没有白费,我的记忆力在恢复!

    我开始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只争朝夕,如饥似渴的学习,因为生命无常,真的不知道死神与明天哪一个来的更早。

    是死,让我珍爱生命;是死,让我珍惜时间;也是死,让我视死如归。

    03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陰教法告诉我们,心在某些时刻比平常来得自由 ,在某些时刻来得更有力,在某些时刻会有很强大的业力可以转化和改变,而其中最殊胜的就是死亡的时刻,因为那时肉体被抛弃了,我们有最大的解脱机会。”

    肉体被抛弃了,心自由了。

    不管我们的修行功夫有多好,我们还是受限于肉体和它的业。在死亡时,我们从肉体中获得解脱,就有非常好的机会去实现我们的修行和生活目标。即使是一位已得最高证悟的上师,也是在圆寂时才有究竟解脱,这称为般涅槃(parinirvana)。这就是为什么在西藏传统里,我们并不庆祝上师的生日;我们只庆祝他们的圆寂——最终证悟的时刻。

    原来如此!

    中陰教法源自古老的大圆满密续,它提到有一只神话中的鸟,名叫金翅鸟,一出生就已经发育完成。这种影像象征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完美无瑕的。金翅鸟的子鸟,在蛋里就已经羽毛丰满,但在出来之前并不会飞。一直要等到蛋壳破裂,才能够一飞冲天。同样的道理,上师告诉我们,佛性被身体隐藏,一旦身体被舍弃了,佛性将大放光明

    为什么在死亡时如此充满机会?这是因为当时心的本性地光明/明光将会自然显现出来,既广大又壮丽。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能认得出地光明/明光,将可获得解脱。

    除非你在世时能够通过修行,确实熟悉心性,否则你还是无法解脱。这就是为什么在西藏的传统里,一个在去世时解脱的人,被认为是在这一世解脱的,而不是在死后的中陰解脱的,因为对明光的主要认识是发生在这一世。这是大家必须了解的一个要点。

    不确定和机会:听《西藏生死书》第七章第二节 不确定和机会:听《西藏生死书》第七章第二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确定和机会:听《西藏生死书》第七章第二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th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