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内容来自于昨日的得到APP例会直播,直播例会上,罗胖和脱不花复盘了在10月13日的得到大学第0期开学活动。接下来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就是他们关于这次开学典礼的复盘,我一直认为通过复盘,我们可以看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活动组织的效果怎么样,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清楚他们的思维能力边界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说起来,其实我开始在简书中更新分享这个世界的奇思妙想,也跟得到大学有关,回顾我的简书主页,第一篇日更就是:从下一代得到产品吹风会,我看到了什么?,在那一次的例会上,得到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他们打算做得到大学,第0期开始招生了。这个消息在知识服务界可以说是仍了一个炸弹,得到大学又走先了一步,随后在得到APP上发布的第0期学员,虽然我知道这一些都是中国的精英人群,有想到我们之间会有很大的巨大,却没想到会这样打的差距,暗暗的自己继续好好学习。随后得到大学会不断铺开它的覆盖范围,期待自己有一天,能级到了,也能参与到里面。
图片来自得到APP现在先分享一下,昨天晚上得到例会的主要内容。在分享完此次复盘后,我在后面再附上我在听了这场直播之后的所感所悟。现在的内容直接进入主题内容。
我们在10月13号周六举行了得到大学第零期的开学典礼。
不断的有用户在问,得到大学的开学典礼内容能不能放在得到上?
不能,因为得到大学的同学们,大家不仅交了学费,更重要的是,他们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筛选,同时他们自己也付出了非常重的承诺,在未来的三个月里面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加入到这期的学习里面来,因此得到大学里的所有内容都是专属的,非得到大学的同学确实是没有办法看到的。
这也是得到在内容上的一个重要心得,绝对不能一鱼多吃,千万别想着反正同学们在现场已经参加过了,要不咱们线上内容也需要丰富,咱们剪剪给其他人听一听也好,哪怕是免费的。不好意思,如果老师讲得特别好,特别值得给全站用户去听,那我们就邀请老师基于音频的方式,基于全站用户常规的方式,来单独去生产内容。而绝对不能一鱼多吃,这也是得到在内容处理上跟其他平台特别不一样的东西。
选人的标准:构建共同体
关于这个开学典礼的复盘,我的第一个感受其实是在招生过程中的一个逻辑。因为得到大学这种形式或者说这种方式以前也没有过,对于招什么样的人进来,我们其实是很难制定一个特别量化的标准的。当然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标准,但是你会发现这些标准在面对一个具体的人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没有力量的。比如你有一堆标准,但你见到一个人也许还没有达到你的标准,特别年轻,非常优秀,有极强的潜力,你的标准都会动摇。或者你的标准见到在某一个方面特别优秀的人,但是另外两个方面他不符合,你也会动摇。所以所有的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的标准,在活生生的人面前,其实都是没有足够力量的。
图片来自得到APP究竟什么才是最对的方式?
当我见到这200多位同学之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在招生的时候,容易陷入到一个盲区,就是你的视野会变得极其狭窄,即我面对某一个人,百般挑剔,或者百般纠结,或者是心花怒放。都有可能。但事实上你的招生工作不是为了某一个人,它不是为了一个个体而进行的,你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一个共同体。得到大学每一期的同学是一个共同体,每个班级是一个共同体,每个小组是一个更小的共同体。
其实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你要清晰的定义好这个共同体是什么,然后你再倒推到某一个人,这个时候这个维度是最准确的维度,虽然没法量化,甚至没法描述,但是如果你脑子里对共同体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你立即就会知道这个个体能不能无缝嵌入到那个共同体里面去。嵌入到这个共同体之后,他是一个破坏性的元素,还是一个生长性的元素,很容易判断的,所以在第0期的招生,过程中是很痛苦的,因为每天都陷入各种纠结,十个面试团队,每组标准都不一样。在一个候选人上面,可能我这个组的标准就能放,但是在快刀的标准里就放不了,所以我们经常在具体标准上争执。但回过头来看,共同体才重要,因为我们最终交付给这个社会的是一个共同体。得到大学如果长久地办下去,最终如果有一天它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一定是因为它交付了一个特别好的具有建设性、具有共同特质的一个共同体。因此,从这点倒推回来,我们看每个人,恰恰是这个最模糊的标准,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1个心得、1个反省、1个感受
第二个,就是在我们开学典礼的筹备过程当中,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三件事,一个心得、一个反省、一个感受。
一个心得,我就是这个世界的镜像。
你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在这次整个开学典礼的筹备过程中,我自己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它不是一个怎么处理关系的问题,关系非常简单,我就是一个世界的镜像。这个世界在我面前呈现的是什么样子,前提是我在这个世界面前呈现的是什么样子,所以你要获得什么,你就呈现什么。
这次开学典礼一共九位老师,有的老师是得到系老师,有的根本不是得到系老师,是我们请过来的嘉宾。九位老师在开学典礼上每个人作为半小时高浓度的演讲。我们知道一些论坛都是请名人来,PPT搞定,负责任的一些论坛还给化个妆,如果能稍微多跟嘉宾讨论点内容,你最好讲什么,已经是非常好的会议组织者和主办者了。但是这次我们的工作大概是对嘉宾这个面向我们做了几件事情。第一,我们要求所有嘉宾出逐字稿,按照现场表达速度,半个小时大概是6000—7000字的,然后我们一起讨论,给老师提意见,修改稿子,最后请老师把稿子背下来。我们还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一位非常专业,辅导播音员国嘴的老师来现场当教练。现场有舞台和表达以及发音的教练,然后有专业的录像设备和录音设备,有专业的key note制造师,三组人马,还有假观众坐在现场,请所有的嘉宾逐字彩排,讲完之后我们再回看录像带,你的稿子熟不熟,表达精准不精准。教练会告诉你说你的发音有问题,台风不够好,甚至教练会细到说你站在台上去之后,请把两腿分开站。
图片来自得到APP还有一件事就是请化妆师在得到公司搭一个摄影棚,给老师现场拍标准照。办过会的人都知道,经常你会管嘉宾要一张可以宣传的照片,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合适的照片,或者即使他有,也不一定符合你的标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高大上的会,照片一出来,各种稀奇古怪,这次我们虽然只呈现了一秒钟,但所有照片都是现场拍的,每个老师的衣服都是请舞台服装师来给量体专门定做的。10月13号开学典礼,10月11号我们搭建完成,老师们就开始带妆彩排。之后继续录像,专业的顾问继续在现场给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再进行修改。所以,最后10月13号现场他们才能上台。
10月13号,我感到非常震惊的是有几位老师,他们的现场表达和完整彩排的稿子误差不超过10个字。这已经不能称为一个讲课了,因为讲课没有这么精准,控制到每一分钟,它其实是在讲课基础上呈现给现场观众的一场知识秀。大家不要认为秀这个词不好,其实它代表了呈现方式上极高的要求,但是内容上又是非常扎实的。
很多开学典礼和会议都忽略了在这么一个场合上大家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是什么样的。当时我们提这个要求的时候,我们同事都说太过分了,老师做不到的。尤其里面还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他的助理会认为能请到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还让他去彩排,而且从外地飞来北京彩排。但是事实上你会发现,你就是这个世界的镜像。如果你呈现出来一种不依不饶的认真,对方就会回报你给不依不饶的认真。前面大家也是各种被管束得很难受,但是到了那天现场之后,所有人都极度的认真。包括我们今天直播可能有些得到大学的同学会看,你们不知道在监控间里面,几乎每个老师都是在上场前十分钟就已经站在台口等着。我们都说没必要,有上场时间,但是所有的老师都像一个专业的演员在上场前一样,十分钟以前已经站到台口自己默默准备,一个人站在那。现在我唯一后悔的就是其实我们在现场的资料小组没有安排一个摄影师跟拍老师,他们真的是太感人了。
我那天非常震惊,其中有一位演讲嘉宾创办了两家独角兽公司,国内大数据领域的绝对权威。我说你这一天一个亿,你怎么在这儿坐了一整天呢?他说我要候场准备,我不能东事西事的,而且过程中几乎没有打过电话,非常认真地在监控器上看每一个进程、每一个老师的演讲,然后准备自己的演讲。因此我们现场就有人问我,你们公司所有人都那么能说吗?其实,有一半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不爱表达,但是那两分钟呈现得都很好,所以我觉得这是我在这次开学典礼上最大的一个收获。一开始,我们要求这群人都要按照我们的小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去彩排时,我心里也是打鼓的,但是你会发现,第一,牛人比我们聪明、水平高,还比我们认真。他们一旦发现这件事你是认真的,他们的配合度是极高的,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认真的人,他不能容忍不认真。第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镜像,理解这个世界从理解自己开始。
图片来自得到APP1个反省,人际关系中所有失败的事情,原因都是低估让别人有存在感的重要性。
也许是因为罗胖、快刀、我(脱不花),我们三个人是我们通过内容工作的原因,所以我们特别不重视仪式感,或者从内心来说特别恐惧仪式感,刷存在度。后来我想了一下,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的风格或者我们内心的毛病,而是因为你从事内容类的工作,你天然的有非常强的存在度。但是其他类型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高的存在度,所以怎么让每个人有合理的存在度,每个人感受到仪式感对自己的号召,或者说是当一个共同体形成的初期,特别需要一个仪式感去凝聚和确认。
虽然整个开学典礼那一天非常无尿点,信息量非常饱和,强度很高。但是我后来有一点后悔,因为对我们来说,我们有三级共同体,第一级就是第0期,第二级就是班级,第三级是小组。我们至少在班级和小组层面上创造的仪式感的感受是不够的,这个值得我们今后在开学时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的,就是通过仪式感来确认大家共同体的实现度,所以这个反省也不是反省一个仪式,你有没有设计这个设计那个,因为没有活动是完美的,每一场都有无数的bug。在这儿反省其实是反省局限性,我们经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过头想,你的不欲是不是真的就是别人的不欲。你自己的认知上的一些偏好,是不是就可以用来去判断你的产品或服务,这才是真正的局限性所在。
1个感受,创业机会无穷尽
在这次开学典礼的时候,当天早上我和罗胖开车去现场的时候,我说提前一天去看了现场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么大一个活动,从公安和消防报批,到活动的设计和呈现,头一天晚上才去到现场看了一遍,就没有挑出毛病来。只有同事们可能有一些小的细节没有办法确认,他找我确认一下,我在现场作一些决定。这么重要的一个活动,我们现场整个团队的能力可以做到让我们创始人完全可以信任这个团队,他不需要跟你说任何事情,你知道当天他一定可以交付出一个水准不错的东西。所以这是我们四年创业留下的最具有价值的东西,也是我很得意的。
当天在体验上有较大bug的是午餐。当时我们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不走太远,第二,因为当天下午还有一个冥想活动,不能吃太多的东西,而且要吃得健康一点。所以我们就选了一家西餐厅来提供当天的午餐。但是我们还是忽略了,当三百人一起去吃自助餐的时候,这个排队是非常惊人的。后来我看了一下那天的bug出现的地方,我们只摆了两处餐台,我们同事为了提供食物的丰富度,提供的食物有点多了,比如说蔬菜沙拉提供三种,一多了以后,大家的动作就慢了。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照三菜一汤的标准请西餐厅备餐的话,同样的空间,我们可以提供四到六个餐台,用餐的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包括效率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这件事情其实是个比较大的bug。以后当然很好改善。我们去办一个开学典礼的时候,头号问题就是怎么吃饭,因为要把吃饭问题解决好都挺困难的。
事实上在日本参加过类似的活动,甚至我也看过比如像日本丰田等等,他们办的年度大活动,在体育馆里头几千人同时就餐,就是一个非常精美的木制便当盒,里面七八种食物,营养搭配得非常好,一点也不low,用便当的方式迅速发到大家的手上。没有取餐时间,效率非常高,对效率和秩序的控制也是极好的。但是现在即使在北京,这样的供应商也找不到。一年到头北京有多少会议正在进行,每个会议都希望把就餐体验改善到,但事实上都没有这样的供应商。我们经常会说现在的创业机会变少了,是不是冬天了?其实还是有大量的需求并没有被满足。这件事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改进是无穷尽的。反过来,对于全市场来说,其实创业的机会也是无穷尽的。
关键不是你多努力,而是你什么事不去做
我(罗胖)这次看开学典礼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人的资源精力全部是有限的,金钱也是有限的。所以,关键不是你多努力,而是你什么事不去做。
图片来自得到APP这次我跟脱不花看法稍微有点不一样,我觉得把其他的一切仪式感全部砍掉,恰恰是这次成功的原因所在。我们正常看到的一个开学典礼应该有校长讲话,外部嘉宾的演讲,同学代表的讲话。但是,我们都把它们砍掉了,所以我们才有那么多精力和资源去专注地投入在全天的内容改进上。这件事做得好是因为你从别的地方节省下来了资源。
什么事我觉得可以砍掉呢?大概三类事可以砍掉,
第一类事:对象感不明确的事。
举个例子,我参加过很多论坛,他们通常会在论坛一开始请一个主管领导,或者是行业大咖,来作一个很书面但又很敷衍的发言,这好像就是整个论坛的一个面子。这个环节是很多论坛组织者非常在意的,不是说它错,而是对象感不明确。既然是这么多同学,278名从全国各地赶来,我觉得他要的是内容,他要听到原来在他的环境里没有听到的东西。所以,如果你在这个流程当中掺杂这么一点点不纯粹的东西,都有可能让他的体验下降,或者觉得得到大学泯然众人矣。把所有这些环节砍干净了,我倒是觉得这是我们把后面其他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能够做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类事:别人也能做得好的事。
举个例子,很多大学的开学典礼经常会做一个拓展训练,团建,去走个戈壁等,但是别人都做得很好了,走戈壁这事让我怎么优化,完全看大家的运气以及现场的天气,不确定因素我控制不了。那我为什么要做呢。
第三类事:你使了劲你也做不出彩的事。
在我看来,那天我自己在现场从头非常紧张地看着监视器。我是觉得虽然我们从来没有明说,但是我心里是有谱的,就是现场每个人都会觉得气氛很怪。开场篇上完,第一个老师就上去了,张嘴就是内容。一个老师讲完,下来一秒钟间歇都没有,第二个老师就上去,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前一个还在讲数据智能,下一个就跟你讲德国的军事战略,还有天文学的自我生存之道。当然这背后的逻辑我们是反复推敲的,但是现场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欢迎大家到来,我们全体起立,那些东西完全没有,包括我自己最后上场的演讲也是没有做这样的安排。我觉得删掉不必要的事情,留下你能干得好的事情,专注地把它干好。至于背后的那些东西,我相信一个有心人、一个认知能力足够的人,他能体会得到。
牟定总体感受,还原个体感受
第二个感慨,其实跟脱不花刚才讲的有点像。我前两天看到一个句子,叫蓝斯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你上楼梯的时候千万别把楼梯弄脏,因为你下来的时候会滑倒。这跟我们传统讲的未雨绸缪听起来有点像,但不是一个意思。因为我们过去讲要给自己留后路,未雨绸缪,那是对不确定事情做防范。但是蓝斯登原则讲的是梯子上去,你是一定要下来的,所以梯子要干净,你别在下来的时候,看不见的时候滑倒。上下梯子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公司创业,每一个创业都想做规模。我们得到大学第0期278名,很难免,我们心里就会想,等到27800名是什么样。这是过去200年,我们所有人思路的一个基本路径,就是我光想上梯子,就是怎么把它做大。尤其是近20年来,互联网公司特别容易有这个想法,一个用户重要吗?不重要,我关键得有十个亿用户,我要做成微信那么大,我才是成功的。
图片来自得到APP下梯子就是一定会发生的一件事。不见得是你公司规模收缩,你可能一直在发展,一定会发生的一件事就是个体的感受不会变。所以刚才脱不花讲的中午吃饭的细节我觉得就是个体感受。我们在做这么大规模的活动时,我们的思路更加牟定在总体的感受,会忽略个体感受,除了就餐的bug,其实我也发现了,我们场地还是租小了。我在场地周边去看的话,坐在最角上的学员他的视角其实体验没有那么好。最旁边的那个视角不那么好,我们以什么方式跟人交代呢?所以站在个体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就确实非常大。我们做规模化的事情的时候,特别难的就是下这个梯子。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得到APP,作为APP的创始人,我第一天就装了,出来一个产品,我就花钱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从来不知道一个新用户从下载然后安装,然后注册,到买第一个产品,我不知道的。这是一定会下来的那个梯子。我是每一个都买,他只买了两个,他对这个APP使用时那个体验到底是什么,更别提一些使用手机甚至都不是那么流畅和熟练的一些用户,对这个APP内容的来龙去脉历史积累不是那么清楚的用户,他怎么看?我发现我没有这个视角。作为一个创始人,其实我就是不合格的,我没有下梯子,我上梯子的时候,把这梯子给弄脏了,我用自己的认知在涂抹这些阶梯,以至于我下不来。
当然我觉得有些细节做得也是很好的,那天上午我第一次看现场,我发现虽然是200多名,但是我们的筹备团队还是给每一个学员准备的自己的名牌挂在自己身上。一般的大会到了三百人这个规模,通常不会做这个动作。得到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规模化的事,但是对每一个同学来说,上个大学,有可能是千里迢迢从外地赶到北京,信任你们,来上个大学,这难道不是他人生当中非常值得怀念的一件事吗?你凭什么不把这个仪式感给他做好呢?所以那天有这样一个名牌,我觉得这就是还原到了个体的视角,在那一刻我们的团队下了梯子。
简化世界,也要懂得回到真实世界
那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李翔发了一句话,这句话听起来特别不讲理,是一个作者伯恩哈德说的,当事情跟钱发生关系的时候,连天才都会疯。我说这不是简单的撇清高,我不喜欢钱,我觉得钱脏。这种价值观我自己是不接受的,但是后来我一想,为什么这个感受很多人都会有呢?很多人觉得一个神圣的事一旦跟钱发生关系之后,它就变得不可爱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我转念已想,突然想明白了。钱是好东西,但是钱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把一件事情的维度坍缩到只有钱这个维度。我们经常说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但是市场上可以交易的东西很多。我们在说钱可以买到的东西时,但是你不觉得当你只把它看成一笔钱的时候,它的维度发生了坍缩,钱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但是一旦我们只把它看成钱的时候,把它用于交换标价衡量时,其实我们丧失了很多真相。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得到大学对我们公司意味着让我们这个公司回到世界的真实状态。
刚才从钱说起来,其实所有人做事,尤其是做创业的事,你必须把这个世界简化成某个维度的模型,你才有可能做事。但是做事的人,你心里又必须清楚,我一旦对这个世界进行简化,这个世界就变得不真实。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公司一直在说,我们反对KPI,因为KPI很有效,它约束管理每个人,老板和底层员工已经跨好多层级了,没有人还能共享创始人的那种想法和愿景,他的生活处境跟你也不一样,所以你调动他的积极性的时候,你只有给他一个他在这个位置上该有的目标,你才能压迫他干活,整个组织的效率才出得来。但是,几乎所有的KPI都是对大目标的简化。你去问每个创始人,他能给你讲出非常丰富的维度,但是没办法,只要变成KPI,它就只能发生摊缩。过去公司小,没有KPI。但当你变大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绝对不敢这么说话。
图片来自得到APP对于一个做事的人来说,我们必须有能力洞察这个简化世界的荒谬性本身。只有你心里知道这玩意是荒谬的,这世界是摊缩的,像海参一样被晒干了,虽然晒干的海参仍然价值连城,但是你必须把它泡发回来,它才是真实世界里的海参,所以你必须带有这样的视角。那天在得到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我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对我们公司意味着什么,它不是我们的一项新业务,也不是我们的一个新部门,它其实是让这家公司的业务还原到真实世界的一个过程。原来我们做知识服务,只是通过线上,做成一个课,标上一个价,然后服务我们的用户。这不是学习过程,人在看到一个知识时的那种渴望、焦虑、怀疑,对花出这笔钱的不舍,那种谨慎,然后听到内容之后,对内容的感受,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每个人听到某一个让他激动的内容时,想发出来的反馈,以及交流的欲望,以及想认识这些用户的期望。这些东西才是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真实状态。但是,我们APP里面的产品,这些维度全部被删掉了,我们只能看到的就是这课程今天上线,当天几千人购买,第二天几万人购买,我们看到的只能是这个世界扁平的维度。
但这次回到得到大学第0期的开学现场,我们才觉得原来具体的体感是那么精美。我从来没有见到一个会议早上9点半开始,一直到6点,中间一个小时吃饭,剩下没有上厕所的时间,中间的内容完全是准备好的,超浓缩压缩饼干就这么给出来。现场的人没有走动的,我是最后一个上台演讲的,我看到底下的人那个精神状态,那种饱满,那种对演讲者的支持,你能感觉到他们是不一样,在开学典礼的现场可以感受到的这种丰富性。
其实这两天在学习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每个人早上起来打卡,早上起来问好,晚上学习,在群里互动,互动的维度千奇百怪,有的人说着说着说飞了,有的人说着就抬杠了,有的人说了以后没人搭理他,有的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事大家说了好长。这些过程都是真实世界,都是我们原来在做服务产品时,所感知不到的东西。
但是以上都不是我真正想讲的,我真正想讲的是我们全体同事在面对这家公司正在还原到知识世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那个谨小慎微的心情,就像我刚才讲的,你想做事必须把世界简化,当世界还原到真实状况下,得到大学有具体的真名实姓的同学,他们拉了一个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ID,一个用户,他变成了一个人。他的每一点精微的感受都在那个千奇百怪的鼓动过程中,在不断地呈现涌现勃发自我改变,所有这些化合反应同时在发生。我们真有能力控制得了吗?
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明白前几个月我还不太理解的一件事。前几个月我们家娃上幼儿园,幼儿园有一个规定,家长不许加老师微信,对这个班上的任何情况,你家娃任何情况你可以打学校的服务电话反映,但是你不能加老师的微信。刚开始我特别不理解,幼儿园一个班就十几个娃,班上四五个老师,加你微信怎么了?我们沟通起来很方便,我娃在你手里。
那天开完这个开学典礼之后,我才理解这是对的。否则老师没法工作。你就想嘛,十几个家长,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就是几十个家长了,家长每天对娃的关心,老师什么都不用干了。所以刚开始我们看到的不许加微信似乎特别无情冷漠的界面,但是还原到真实世界当中,你反而能理解。今天我们在想得到大学群运营时,现在第0期,北京一个群,上海一个群,深圳一个群,大家觉得很新鲜,刚开始有大量的精力和话要说。且不说作为服务者,就是每个同学真的受得了每天这么聊吗?北京群一天上千条信息,这个信息负担持续三个月,受得了吗?
用户是无辜的,他就按照自己的兴致来。但是我们作为服务者,我就必须提前管理。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立群规,每个人每天只准说两段话,想好再说,别造成信息负担。听起来如果这个群规特别不尽人情,但是对于一个要运行三个月甚至是更长时间来说,这是应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负责任态度。
当我们要把这家公司的服务和产品像泡发海参那样还原到真实情况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个前瞻的视角能判断它发生什么。一件事情如果它不可持续,即使再好,一开始都不能做。举个例子,比如说刚开始拉群的时候,像我肯定是想进群听听他们在聊什么。然后我们公司同事就制止我进群,说你会受不了的。他们其实并不是考虑我受不受得了,他们会考虑你罗胖一进群,大家都认识你,所有人会跟你聊,你的存在会影响大家,坚决不让我进群。后来我不仅理解了这一点,我甚至觉得我们的同事,专职对这个群负责任的班主任也不应该进群,因为不可持续。第一届270多人,教务主任每个群都进了,甚至每个人都加了微信,请问第一期呢?第二期呢?微信的官方政策是最多加五千人,所以这个行为是不可持续。
创新和认真必须设定边界。
再比如说跨年演讲。经常有人说你怎么不创新呢?创新,我先得想20年能不能持续下去。比如很多人说跨年演讲中间应该请一个嘉宾,我们第一届请了,第二届也请了,第三届就没请。很多人说这是个遗憾。这个因素加进来,当然对跨年演讲的本身内容的丰富性是有帮助的,而且我自己至少可以在台下休息个20分钟、半个小时,对我也是一件好事。对现场用户来说,他也有更大的获得感。但是问题就是这件事不可持续。我们假设真请到总理了,但是第二年、第三年呢?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它虽然踵事增华,虽然看起来在这个点上让你非常得意,但是只要它不可持续,这件事就不可以做。所以我总是说当我们公司努力回到真实世界时,恰恰要如履薄冰,因为你的带宽和资源不够,而你要迎接的是扑面而来丰富多元海量的信息,这是你无法预计的真实世界。我们就像在冰面上走过一样,一点点地探测我们服务的真实承受能力。这份谨慎应该保持下去,我们面对这个世界应该有一点敬畏。
图片来自得到APP今天早上罗辑思维公众号的60秒引用了一段话,你在想一件事的时候,好事打对折,坏事翻一番,但是你在行动的时候,坏事打对折,好事翻一番。
得到大学开学典礼那天,我知道这事基本成了。创业五年,我有这个感觉有三次,第一次是我们刚创业做电商的时候,我觉得这公司不会倒,成了。第二次做得到APP,我觉得成了。得到大学,我那天找到了这个感觉,这事成了。作为中国社会当中的一个因子,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而且可扩张,一想全是好事。但是我们在想开学典礼没开那天,这就得打对折,现在它呈现出来的东西不管有多少,你都可以给它翻一番。
以上就是关于罗胖和脱不花对得到大学第0期的复盘,接下来,我说一下,在听这次例会直播,给我的几点收获。
1.你怎么对待世界,世界就怎么对待你,你是这个世界的镜像。当你很努力时,这个世界就会以同频的方式反馈到你的身边,让你更进一步。
2.关键不是你多努力,而是你不做什么。我们每个人的资源精力都是有效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资源,而且还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你能明确自己什么不做,比如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只有我们划定我们的能力圈,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投注最大的资源精力去把这件事做到最好,收获最大的价值。
3.成功是因为我们专注在某一个单一维度,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个维度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真实世界。
4.做一件事情时,我们需要判断这件事有没有可持续性,这一点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