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典昕🎪诗集诗人的村庄
家乡记忆:饭桌常见鱼鲜来

家乡记忆:饭桌常见鱼鲜来

作者: 乐道也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12:30 被阅读26次

生活在水乡家乡的百姓,平时饭桌上小鱼小鲜是常有的,这些过去属于“屌丝”的鱼类,现在很多已经华丽转身,逆袭为“土豪”了。

太湖的梅鲚鱼,最为价廉物美。它鳞细色白,肉质肥嫩,体狭长而侧薄,一般长六至十二厘米,其形颇似竹刀,因其尾部分叉,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又称凤尾鱼。它又分为两种,小的叫凤鲚,大的叫刀鲚。刀鲚体型比较大,隔年的刀鲚可长达三十厘米左右,样子看起来跟长江刀鱼差不多,所以又称湖刀。但细看还是有区别的,梅鲚鱼的鱼鳞较细,而长江刀鱼的比较粗。现在长江刀鱼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所以也有用刀鲚假冒刀鱼的。

梅鲚鱼是太湖里产量最大的品种,约占捕捞总产量的15%-67%左右。每年春季,梅鲚鱼开始产卵,所以在春初就有上市,家乡以吴塘门一带所产最为著名。肉质细嫩异常,明代李渔称其“愈嚼愈甘,至果腹而不能释手”,誉为“春馔妙物”。梅鲚鱼在明朝就作为“贡品”献给朝廷,在《万历野获编》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从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岁贡梅鲚万斤。”故又称“贡鱼”。

梅鲚鱼生长在浮游生物丰富的太湖开阔水域,春季产的卵,到夏季就可见子鱼了,初秋可长到六厘米左右。到九月份太湖开捕,只见渔船云集,蔚为壮观。梅鲚鱼体形虽小,但身强力壮,游速非常快,渔船开得慢就追不上鱼群。渔民要用七道篷的大船把篷扯足了,拖网追捕它们,因此有“梅鲚头上七道篷”之说。如果风力不大,还是追不上拼命流窜的梅鲚,就要在篷与篷间再加上风袋,增加船速,反正要超过鱼群的游动速度,才能用大网把它们围捕起来。两条渔船联合起来,中间拉上大网,昼夜不停地捕捞,多时能捕鱼一至二吨,收入可观。

梅鲚鱼不仅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特别是它的软骨和鱼卵,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佳品,被视为席上珍品,尤其适合青少年。

梅鲚鱼做的名菜很多,小一点的做油爆梅鲚鱼,香脆爽口。大的刀鲚,则有如双皮湖刀、八宝湖刀等,普通家庭则喜欢做清蒸鱼,将刀鲚整齐放入盘中,衬上火腿片、笋片、香菇片等,加熟猪油、调料、虾子,再盖上猪网油,放上葱结、姜片,上笼蒸熟,取出,撒上一些白胡椒粉和香菜末,食之鲜嫩肥美。

太湖里还有一种鱼,俗称鸡郎鱼,学名花鮕,不过现在超市里都把它写成激浪鱼了。鸡郎鱼背黄竭色,有黑斑点,腹白,长八、九寸,背阔肉厚,红烧味道尚佳。红烧鸡郎鱼是老百姓的家常菜,要用太湖里土生土长的野生鸡郎鱼,肉质细腻,很肥,很鲜美,不过鱼刺比较多,吃时需要格外小心。据说历史上乾隆帝六下江南,曾对红烧鸡郎鱼的鲜美滋味赞不绝口。

还有一种盎公鱼,又叫昂公鱼、昂刺鱼,学名叫黄颡鱼。背黑腹黄,头大口阔,有触须,背上有硬刺,尾鳍黑色,长四、五寸,形状难看,但肉嫩味鲜,过去是百姓常吃的便宜鱼,不过现在已经价格不菲。盎公鱼炖蛋是家常美食。如果清蒸,可较好地保留盎公鱼的原味。红烧或烧汤也很好吃,加一点莼菜则更好。盎公鱼烧豆腐也别有一番风味,这道菜营养更全面,很适合老人与孩子食用。

塘鳢鱼家乡俗称土婆鱼、土步鱼、土哺鱼等,肉质细腻,以春季菜花盛开时节为最佳,故又有“菜花土婆”之称。“清明土步鱼初美,重九团脐蟹正肥,莫怪白公抛不得,便论食品亦忘归。”这是清代陈璨对土婆鱼美味的赞美。

土婆鱼一般不大,约三、四寸长,冬日伏于水底,附土而行,惊蛰一过,天气放暖,水温上升,土婆鱼便会在小河边、码头旁游弋寻食,动作比较迟钝,较易捕捉。土婆鱼有偏黄、偏黑两类,常在河边苇草和河塘浅穴中潜行,此鱼肉肥质嫩,肉白如银,较之豆腐,有其嫩而远胜其鲜,是江南水乡闻名的春季时令佳肴。

土婆鱼吃法红烧、清炖均可,民间吃法常与春笋烧汤,笋嫩汤鲜,是不可多得的应时菜。土婆鱼炖鸡蛋也很鲜美,是价廉物美的家常菜。饭店名菜中用土婆鱼的也很多,如煎塘鱼饼、椒盐塘鱼片、莼菜汆塘鱼、糟溜塘鱼片等,不过反不如民间家常烧法来得鲜美。

还有一只叫“咸菜豆瓣汤”的名菜。这只菜,菜绿、“豆”白、汤清、鲜美异常,其“豆瓣”之嫩,堪称一绝,食者无不惊奇。其实这“豆瓣”不是普通蚕豆的豆瓣,用的是土婆鱼双颊上的两块腮帮肉。腮帮是土婆鱼呼吸时活动最频繁的部分,因此最活最鲜,一条土婆鱼也只有那么两小片半月形的、宛如“豆瓣”的腮帮肉,要制成这碗雪菜“豆瓣”,没有几十条土婆鱼及高超的烹饪技巧,是不可能的。

家乡还产有鲶鱼,体圆长,头大尾扁,无鳞,体表多粘质,口曲而阔,两颚生细齿,有长须,背苍黑色,腹白,长尺余,味不佳,家乡人不太爱吃。

串鲦鱼身细长,背浅黑微青,长五、六寸,夏间多群游于水面,冬季潜伏河底。因为鱼儿不大,细刺又多,所以吃的人也不多。但钓鱼人喜欢它,可用它做鱼饵来钓大鱼,家乡有句俗话叫“串鲦钓白鱼”,意思是付出一些小恩小惠,得到的却是丰厚回报。

鳑鲏鱼产于太湖及周边河流,体短而扁阔,长不过一、二寸,背部呈黄褐色,有点象小鲫鱼,肉很薄,但味很美。还有一种眼睛红色的,叫红眼鳑鲏。小鳑鲏一般作为猫鱼用,大一点的,贫苦百姓烧作菜吃,价极廉。把鳑鲏鱼开膛破肚,洗净,用面粉加点蛋清,使其与面粉蛋清充分接触后,下油锅炸至金黄,撒点椒盐葱花,这道菜叫椒盐鳑鲏鱼,吃起来口有余香。

相关文章

  • 家乡记忆:饭桌常见鱼鲜来

    生活在水乡家乡的百姓,平时饭桌上小鱼小鲜是常有的,这些过去属于“屌丝”的鱼类,现在很多已经华丽转身,逆袭为“土豪”...

  • 家乡记忆:鲈鱼鲜嫩青鱼美

    家乡地处江南,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地方。水乡人家每到过年,大年夜的饭桌上,寓意“年年有余”的鱼是少不了的。其实不仅...

  • 家乡记忆:寻常百姓食有鱼

    充满温情和水的家乡,寻常百姓饭桌上一盆鱼鲜是少不了的。 作为家常菜,家乡人吃得最多的还是鲫鱼。鲫鱼形似鲤鱼,但比鲤...

  • 记忆深处家乡的味道--槐花香

    记忆深处家乡的味道--槐花香 这种很常见 红色的见过吗

  • 河鱼鲜

    河山破碎叶扁舟,鱼贯江河万里游,鲜有人知古今事,一杯一盏话不休。 这个是我最开始的版本。 河山锦绣绵延长,鱼贯江河...

  • 家乡记忆

    趁着节假日回了趟家乡,地里的麦子正茁壮成长,绿油油的一片,一眼望去有种身在大草原的感觉。一直想将家乡那种清新...

  • 家乡记忆

    家乡情景记深深, 肩挑两桶水清清, 街坊民俗意诚诚, 五十过去梦真真。

  • 家乡记忆

    离开家乡外出生活有二十几年了,家乡的印象在记忆里变得渐行渐远起来,虽然轮廓还是大致如原先一般模样,景物依旧,人事却...

  • 家乡、记忆

    我的家乡在胶东小城莱阳,以盛产茌梨而名扬天下,据百度百科:莱阳梨(Laiyang Pirum)亦称茌梨,因产于莱阳...

  • 记忆家乡

    在黄河南岸 有一个村庄 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还记得 那段青砖路上 奔跑时欢快的时光 那棵槐树下 捉迷藏时心里的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记忆:饭桌常见鱼鲜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vw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