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学术国学国学易经
清代家谱发现包拯手书家训

清代家谱发现包拯手书家训

作者: 柳志儒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08:37 被阅读8次

柳哲

我有幸在清道光年间的一套《包氏宗谱》中,发现了一份北宋名宦、大清官包拯手书的《包拯家训》,抄录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是字少,只有37字;二是包拯手书家训,字如其人,颇为罕见;三是言简意赅,振聋发聩。《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不承认他为包氏子孙。“削谱”“革族”,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严厉的家法惩治手段。包拯嘱咐家人,把《家训》刻石,竖立在堂屋东壁,警诫后人。如今,我们重温包拯家训,目睹包拯手迹,其凛然正气、清廉之风,仿佛仍在身边,无不鼓舞世人。包拯手书家训,可谓传家至宝,字字珠玑,教化子孙!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学家训了。作为一名长期研究谱牒与家训的学者,郑重建议读者,不妨多看看家谱,学学家训,从先人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质量、有生机、有意义。

何谓家训?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也有着密切联系。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周公家训、诸葛亮《诫子书》、颜氏家训、唐太宗《帝范》、柳玭叙训、司马光《家范》、朱子家训等名人家训,可谓泽被后世,光照千秋!

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国法家法,严格遵守;同族和睦,闾里友好;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合乎礼教,以正名分;尊祖敬宗,规范祭祀;修身齐家,约束言行。家训,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

“家国”文化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传承,不妨从看家谱、学家训入手,各级政府、各级领导都要积极推动民间修家谱、学家训、传家风的家族活动。弘扬家族文化,继承先祖美德,以家训、家规、家诫约束自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炎黄一脉,万姓归宗,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可见《包拯家训》仍有现实意义!家家修家谱,人人学家训,个个传家风,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关文章

  • 清代家谱发现包拯手书家训

    柳哲 我有幸在清道光年间的一套《包氏宗谱》中,发现了一份北宋名宦、大清官包拯手书的《包拯家训》,抄录在这里,与大家...

  • 清代家谱发现包拯手书家训

    柳哲 我有幸在清道光年间的一套《包氏宗谱》中,发现了一份北宋名宦、大清官包拯手书的《包拯家训》,抄录在这里,与大家...

  • 从《包拯家训》说开去

    柳哲 我有幸在道光年间的一套《包氏宗谱》中,发现了一份北宋名宦、大清官包拯手书的《包拯家训》,抄录在这里,与大家分...

  • 不求金玉贵,但愿子孙贤

    柳哲 我在民国四年《晋陵庄氏家谱》,偶然发现一篇手书庄氏家训“不求金玉贵,但愿子孙贤”。短短10字,言简意赅,颇为...

  • 《家谱文化——修家谱最容易忽视的灵魂》

    家风家训是最容易被修谱人忽视的一项,所以很多家谱是翻不到家训的。 有家谱的家族是有传承的家族。有传承的家族,家谱必...

  • 恭贺:溯源家谱数据中心开业大吉!

    溯源孝德传家训 家谱釆编耀祖宗

  • 《父子宰相家训》

    教育范本,内附注解。 「清代名臣」撰写的家训,教孩子如何持家、治国、读书、立身、做人、交友。《父子宰相家训》是清代...

  • 高效父母训练营第四周学习

    Day1:什么是家风 笔记:家风什么 家庭的规则,家庭的文化氛围,是家的主旋律 包括家谱, 家规, 家训 有家谱的...

  • 油墨香里,遇见一道清清白白的孝肃之风

    文 | 鹤湖风光 那朝那代,家谱里记载着我们未曾遇见的岁月遥远。翻阅家谱,敬畏祖先,亲炙家族风采,铭记家规家训。于...

  • 家训家范永励子孙

    家谱是一种的传承,一部家谱能让人细读一年半载,每一篇文章足以让人引起深思。我族家谱中家训家范这样写道:劝学,劝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代家谱发现包拯手书家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yq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