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水梅子;配图:完璧】
成都有三条街,均以“梓潼”命名,他们是梓潼桥正街、梓潼桥西街和梓潼街(梓潼街属成都市青羊区)。但从1940年到1990年“梓潼”均被“梓橦”取代,其实“橦”是潼的误笔。
这三条街在清光绪《成都地图》、清同治《成都县志》和晚清《成都通览》中,记载的均为“梓潼”,但到了民国29年(1940年)当时的《成都城区图》上“梓橦”取代了“梓潼”。“梓橦”,在这以后的街道标牌及各类成都地图上误用。
随着历史的轨迹,探究变讹之根源。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烽火连天,国难当头,没有一块安定的绿州。也许是一人错写,众人跟仿,更无暇人来更正错误,以讹传讹,就这样,“梓潼”被“梓橦”误代了半个世纪。在1990年的地名普查中,成都地名办公室把三条街的“梓橦”更名为“梓潼”,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梓潼”与“梓橦”意思相距甚远。梓橦是树名,一种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东北南部至长江流域。在无梓橦树的地方以梓橦命街名,不好解释。梓潼是郡名。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分广汉郡置,治所在梓潼,辖境相当于今四川江油、安县以东,绵阳、盐亭以北,广元、剑阁以西,陕西宁强、四川青南地区。从古梓潼郡迁至成都的居民多聚居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梓潼街。此街原有一座梓潼庙,要到梓潼庙,需经过庙前的一座桥,梓潼桥街也就因此得名。梓潼庙中供奉着梓潼帝君。梓潼帝君是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传说此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今梓潼县北),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时,屡封至英显王。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按传说,梓潼原是人死后被封为神,同天上文昌星无关,后来经乩坛一翻制作,并元代加封,即成为文昌帝君,与文昌星合二为一。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完璧摄于2017年)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完璧摄于2017年)要说此街与百姓的关系,那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梓潼桥着实火爆了一阵,一种街边小吃“串串香”在这里起灶,晕菜、素菜用竹签串起来,晕、素均壹角,锅底汤免费,再加上一盘海椒面、花椒面、捣碎的脆花生混合在一起的碟子,一串一串的菜在火锅汤里汤熟后,再在碟子里一沾,麻、辣、烫、香俱全,年轻人最爱光顾,也有带小孩陪老人来的,小孩吃得嘴巴圈飞红(很红),老年人也跟着年轻人一样,辣得眼泪流,吃得汗水冒。由于价廉实惠好吃,生意特别火,一到傍晚,店堂挤满了火锅桌子,不得不添桌子摆到街沿,有时还要侵占到街面,好一幅热气腾腾的市井画图。
成都锦江区梓潼桥西街一处居民老宅院(完璧摄于2008年8月)(下篇:《火爆老号张鸭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