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张廷玉,精明了一辈子,偏偏在晚年,得罪了乾隆皇帝。
作为历经三朝、为爱新觉罗家族服务了近五十年的老臣,张廷玉的一生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官至首辅,享受过荣华富贵,皇帝器重,同僚们羡慕尊敬。
可是到了老年,张廷玉却没能安稳的退休。
老年张廷玉最迫切的愿望是回乡养老。可是乾隆皇帝却不这么想,虽然张廷玉老了,不复当年的机智聪明,但还是可以在朝中当个顾问,对于朝政还是有好处的。
张廷玉一心想退休,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张廷玉真的老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没有了年轻时的热情和精明。作为一位老者,他走路都需要人扶着,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身体老了,脑子也就不那么精明了,工作状态自然不如以前。
其次,他的长子张若霭于乾隆十一年病故。丧子之痛对张廷玉是个不小的打击。自此之后,张廷玉明显老了许多。
再次,张廷玉的性格与乾隆皇帝的执政风格明显不搭。作为年轻皇帝,乾隆热情,充满活力,想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张廷玉一贯低调稳重,做事八面玲珑,不求创新,只求不出错。雍正皇帝对张廷玉颇为器重,但乾隆皇帝对于张廷玉这一套就不喜欢了。
到了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的去世对皇帝的打击不小,乾隆皇帝变得喜怒无常,这更让工作了一辈子未出过错的张廷玉恐慌了。生怕哪一天皇帝不高兴,自己要倒霉。
最后,乾隆皇帝对于朋党政治的大力打击,让张廷玉忧惧难安。张廷玉并没有结党的企图,但无奈身居高位,手下官员门生众多,万一其中一个出事,他必定会牵涉进去。
基于以上理由,张廷玉想要早点离开官场这个是非之地,赶快退休回家。作为他的顶头上司,乾隆皇帝却不想放他走。
当代社会,到了年龄,退休回家,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不会有任何人因此而刁难你。但身处封建王朝,能否安全退休,完全取决于君王。忍耐了一辈子的张廷玉,在晚年,却为了退休这件事,最终和乾隆皇帝闹翻了脸。
张廷玉当然不敢和皇帝翻脸,是皇帝和他翻了脸。
本来乾隆恩准他退休,但他又担心死后不能进太庙,让皇帝给他一个保证,皇帝虽不高兴,却也给了。结果第二天,张廷玉因为岁数大了,身体不佳,没能起来,只好让次子张若澄代替自己进宫谢恩。皇帝不高兴了,认为张廷玉对自己没有感情,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
其实在与皇帝的几次交谈中,张廷玉就应该明白皇帝的心意。年轻时的张廷玉,或许能权衡利弊,不得罪皇帝,继续留下来。但是,人到老年,已不复当年的精明伶俐。又或许为大清王朝忙活了多半辈子,一直谦虚、低调、忍耐,实在是压抑太久了,张廷玉希望可以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晚年时光。这成了老年张廷玉唯一的愿望。
一个人一旦执着于自己的得失,反而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假如张廷玉可以站在乾隆皇帝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估计就不会对自己的退休持乐观态度。
做为封建帝王,乾隆希望自己的臣子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提出退休,又想死后配享太庙的张廷玉,他心中非常不悦。
张廷玉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乾隆对他并不信任。作为新一代的大清帝王,乾隆希望建立自己的官员体系,他更希望培养年轻有为的满族官员。
乾隆皇帝对于朋党政治深恶痛绝,而张廷玉作为品级最高的汉族官员,即便他没有结党之心,身边也会围绕着众多官员,自然形成了朋党之势。想要彻底打击朋党,就必须扳倒张廷玉。
作为三朝老臣,张廷玉熟读经史,为人处世精明圆滑,唯独没有看透乾隆皇帝的心思。
由此可见,懂得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看清全局,进而做出正确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