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花园艺术之家今日看点
谈临摹(二) | 山寨和临摹之间隔着一句“转载声明”

谈临摹(二) | 山寨和临摹之间隔着一句“转载声明”

作者: 崇艺君 | 来源:发表于2016-12-06 09:33 被阅读54次

    文 / 崇艺君


    形而上的临摹学习

    上期我们谈到临摹作为国画入门方法的重要性,但是临得再似,也不能超越前人的成就。(有兴趣的同学可阅读上一期的文章《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

    对于临摹,造假者与真正的艺术家,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造假者在临摹的时候,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象的形态上,目的是要做到看上去和原画一模一样。但是,真正有艺术追求的画家在临摹的时候,物象的形态只是一个载体,即是说画家是要通过一些形态,如一棵树、一座山、一枝花等,去重现古人创作时对于笔下物象的体验。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临摹的目的,是要通过临摹古人的笔法,和笔法展现出来的抽象价值,去领会古人的气度和人格。

    董其昌 1615年作 云山烟雨 镜心 款识:云山烟雨。仿米友仁笔法,乙卯春日泊舟吴门写此图,董玄宰。

    可以说,历史上被人作为临摹对象的大师名家,大都是一些超越物欲、追求精神境界的文人哲者,如“元四大家”的黄公望、倪瓒、吴镇与王蒙,“清四僧”的八大山人(朱耷)、石涛、髡残与弘仁,都是传统画家推崇的临摹对象。这种追思古人的理念,涉及的有“写神”和“笔墨”两个抽象价值的观念。

    “元四大家”之一倪瓒传世之作《容膝斋图》,其画以枯笔淡墨闻名,开一河两岸构图之先。

    形而下的古画伪造

    中国绘画史中,伪造古画的情况屡见不鲜,根据文献的记载,这种情况最早可以推至晋、唐时期。伪造出来的古画作品,我们叫做“赝品”。到了明、清两代,由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艺术品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市场,“赝品”也相应充斥市场,甚至出现了地区性的造假特色,所谓“苏州片”、“河南造”、“开封货”等,是行内人对个别地区所出产的“赝品”的特别称号。到了20世纪,造假造得出神入化的是张大千,他的造假工夫,瞒过不少学者和鉴赏家,包括黄宾虹、陈半丁,他有不少造假的“古画”,被西方的博物馆误以为是真迹而收藏。

    苏州片:明万历年间至清中期,苏州地区假画伪品。名款都是古代擅长青绿山水的著名画家,如李思训、仇英等。

    苏州片

    河南造:又称“开封货”。明末清初时开封地区造假的宋元名家书法,名头有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大家。

    河南造

    广东造:晚清至近代,广东地区造假,多绢本,以重色人物为主,间有花卉、山水,名款都是明以前大名家,并多有宋徽宗标题。

    广东造

    -------------------------

    原创文章,转载请勾搭作者~

    参考资料:

    《对焦中国画:国画的六种阅读方法》,罗淑敏着,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02第一版

    《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爱雅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临摹(二) | 山寨和临摹之间隔着一句“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ol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