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剪影73号】《敦刻尔克》:去感受真实,勿提炼意义

【剪影73号】《敦刻尔克》:去感受真实,勿提炼意义

作者: 光影剪刀手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1:10 被阅读142次

    克制,基于真实的克制是《敦刻尔克》带给观众的感受。

    如何把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用电影叙事呈现给观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一历史事件曾以各种形式和面目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

    诺兰的作品,显示了其超高的故事驾驭能力,陆地、海上、天空,不同场域,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战争中不同的人向同一片海滩汇聚。

    迷惘与决绝,绝望与希望,软弱与勇敢,求生与赴死汇聚一炉,交错杂糅。什么境地能逼迫和呈现人类最本真的面目,大概莫过于敦刻尔克了。

    吞噬生命的战争机器

    秒针滴答声中,陷入德军重重包围的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在海滩等待海军救援。不幸的是,海军舰船有限,运兵能力困乏,还得面对来自空中敌机和深藏海中的潜艇的威胁。

    经常是,舰船刚刚起航,就被敌机炸沉,好不容易登上船的士兵纷纷跳船游回海滩,来不及跳船的葬身于封闭的船舱中,有的则葬身火海,在燃烧的舰船上,或者燃油泄漏后被燃烧的海面,一副火狱的样貌。

    令人钦佩的是,如此绝境中,优雅、绅士的英国士兵仍井然有序地排起长队,敌机来袭时分散躲避,敌机过后队伍又恢复如初。当然,也有士兵为了求生,耍小聪明。比如电影主角之一汤米就意图想通过抬伤员混上军舰,但未能得逞。

    对于海滩上等待命运裁决的士兵来说,生命随时可能被俯冲的敌机收割。两三条军舰,满满一海滩的士兵,绝望在士兵中蔓延,一名士兵甚至直接走向大海,向海洋深处游去,卷没在风波里。

    秒针滴答,生命在以各种方式在同伴眼前被掠夺。最不能忍受的是那种无法摆脱的绝望。

    转折发生在民船陆续出现在士兵的视野之中时,那些海面上不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民用船只,令海滩上士兵群中响起阵阵欢呼声——久违了的欢呼声,士气为之一振。

    转折到来的背后是无数人义无反顾的勇敢。看那些英伦风的船主,戴着鸭舌帽,穿着风衣在船头迎风站立,你能真切感受到传说中的英伦绅士风度。

    视角的克制

    影片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最打动人的,不是对大场面的渲染,而是克制,克制宏大场景,克制了上帝视角。即使是空中视角,也符合飞机俯视的有限性,几乎没有太宽广的视域。更多的是人眼视域的可见画面,让观众仿若身临其境,代入感极强。

    当然,影片也未刻意抹平矛盾,比如,撤退时英法士兵的不同待遇。only English,因为那是一艘英国船。法国士兵,在影片中是通过士兵吉布森来呈现的,为了求生,他穿上了英军的制服;机警的他,上船后没有进入船舱,而是在舱外船舷甲板上,便于遭遇敌袭时逃生。他不仅自己因此而获救,而且救了汤米等几名英军士兵,虽然他后来未能躲避葬身船舱的命运。

    那是普遍存在的、在当时无法跨越的鸿沟,英法士兵间有信任危机。这可能与两国历史上有百年战争的渊源及马奇诺防线被突破有关。对身边的战友,存在不信任、甚至是鄙视,虽然他们仍在战斗。

    影片一开始,汤米等人被德军袭击,汤米幸免于难,跑向在街垒中防御的法军,法国士兵看的眼神是默然的,英国士兵奔跑着冲向海滩,而他们则需要挡住德军的进攻。英国人可以退回英伦三岛,他们则退无可退。留下来殿后的法军,以巨大的牺牲换得了34万多英法联军的撤退,其中包括20多万英国士兵和13万法国士兵。

    不要妄图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宏大宣传语境下的那种意义或者价值,关注战争中生命的本真样态,感受生命在战争绝境中的煎熬,思考如何更好的活着,更有价值的活着。这里,用“价值”这个词都有些矫情,更真实的活着会更贴切。

    不要牵强附会的去寻找意义和价值,意义和价值就在历史事实之中,去感受,勿提炼,一提炼就假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剪影73号】《敦刻尔克》:去感受真实,勿提炼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bt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