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简书电影
没有真相的死刑判决——《第三度嫌疑人》日本电影

没有真相的死刑判决——《第三度嫌疑人》日本电影

作者: 885695e17357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1:35 被阅读0次

是枝裕和,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之一。他的电影每一部都值得观看,属于我内心的全刷系导演。想要学习如何从平凡、琐碎、细腻、温情中拍出动人心魄的人生领悟感,是枝裕和的电影不能不看。

所以,得知他去年又拍了新片,而且会在国内院线上映,必须去观看。

公众号:不流泪情书(最近进行了免费影视资源的引进,任何在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影视(包括vip)都能免费观看,画质也超高清流畅,关注后去主页输入影名即可,,,福利不谢哦,如图

电影海报传达了很多信息,令我略感吃惊。

《第三度嫌疑人》,一看片名就产生无法与是枝裕和联系起来的脱离感。再看类型,居然是犯罪、悬疑,忽感有趣极了,而福山雅治那张标准的与推理相联系的符号脸,更加深了电影的类型化。

但这哪里是是枝裕和的类型片嘛,他擅长的可是家庭、伦理片,怎么会是犯罪与悬疑呢?可是,这个类型偏偏又是我的最爱。于是,我最爱的类型片加我非常爱的导演,这两个因素促成我即便一个人开车出去,也一定要立刻去影院观看。

要说从悬疑片范畴来对此片有所期待,我还真是没有过,我不认为是枝裕和是一个迎合派,会为了塑造成那种类型的电影,而真的按部就班以悬疑推理片的模式来设置。事实上,他也真的没有这样做。他实在太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但从电影本身来看,估计观者大都会认为不知道要说什么,其实他要说的都在电影里了,非常深沉。

这部电影的悬疑点就在嫌疑人三隅的口供的迷惑性,辩护律师重盛每次去会见三隅时,都会出现不一样的供述,从而推翻将要拟定的辩护策略。电影的一开始几分钟,是三隅杀人的过程呈现,然后立刻切入律师重盛加入辩护,因为三隅已经认罪,但希望能免除死刑,判为无期。关于是否避开死刑的问题,与嫌疑人的犯罪恶意有直接关系,是预谋还是临时起意,是抢劫还是杀人后盗窃,都是起到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如此一来,对嫌疑人的动机就必须要查清楚,而动机为何,嫌疑人不停改供,于是,律师重盛只好去做调查,三隅到底为何人。

三隅是个前科犯,三十年前杀过人,本应判死刑,但因法官开恩,改为无期,几年前保释出狱,而当年开恩的法官竟是重盛的父亲。于是在重盛与父亲的一段对话里,他听到父亲说,早知道他又会杀人,当初就不该开恩,这样就可以救一个人的命了。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

重盛对此话并不真信,他坚持从各方面去了解三隅,甚至还去了北海道,那是三隅的老家,去拜访当初那起杀人案的知情人。看到这里时,我有种重温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感觉,但没想到,之后重盛将注意力放至在被害人的女儿咲江身上。咲江在律师事务所向律师们坦白与三隅关系亲近,而自己长期受父亲的性侵,三隅是为了她才杀了她父亲的,这时候,我又觉得似乎在看东野圭吾了。

相信导演并不是想讲一个悬疑的故事,而是想通过一起模糊的杀人案,去翻开日本社会里隐藏的那些罪恶。近亲性侵在日本社会似乎经常发生,在很多日本电影里都有反映,正因为如此,这个题材可谓早已烂熟,非常老套了。那么是枝裕和为何还要炒这样的冷饭,以他的本事应该可以拍更为高级的题材,于是我不信。

来了,三隅那反复变化的供述将案件引向扑朔迷离,而咲江的出现,使得真相在重盛心里产生各种形态的呈现,并让他变得感性起来,而忽略了自己曾经说过的,律师在乎的不是真相,而是对嫌疑人有利的策略。同时另一面,正在进行的司法程序是理性的,是程式化的,检察官是想重判三隅的,法官则是居中严格走程序,大家关心的仿佛只是证据指向的真相,而不关心真正的真相。

而那个真正的真相,应该是三隅内心的杀人起因。在得知咲江将出庭作证,证明三隅是为了保护她而杀了她父亲时,三隅于最后开庭时,当庭翻供不承认杀人。如此,咲江便没有出庭证明三隅杀人动机的必要了。也便是三隅再次想保护她,不希望她在法庭上公开承认自己长期遭受父亲性侵的事实,而将受检察官非常难堪的盘问,哪怕因为拒不认罪,自已将要受到死刑判决,他也在所不惜。于是,电影的立场,从对近亲性侵这一社会罪恶的揭示而转变为一种善良的大爱。

意义在哪里?这也是重盛的疑问。于是在最后的会见里,他向三隅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也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而三隅不置可否,仍是一副真相不明,坚持迷惑的态度。只是最后,他表示自己就是一个不应该出生的人,那就是意味着他的活着是没有意义的,他说,如果自己能帮到别人不是也很好吗,意下他认为自己保护了别人也便有了活着的意义。这是非常朴素的愿望,从这样一个卑微之人的口中说出,是多大的悲情,因为他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他愿意用自己的命去证明他来这一世的意义,而真正明白这一点的,除了他自己,只有他保护的那个人了。

在法官宣布死刑判决时,三隅神情淡然,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当时在影院想到的是八个字:力求速死,生无可恋。

重盛说,难道你真的只是一个容器吗?

容器是什么?就是给你什么你就装什么,你没得选。

三隅对重盛说,他养的那几只小鸟,都被他弄死时他故意放走了一只,他想感受掌握别人命运的滋味,因为他非常羡慕那些可以掌控他生死的法官,那是什么感觉?

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全是重盛与三隅隔着玻璃的对谈,猜测、试探、困惑、不解、假设……,二人的对话支撑起整部电影的内核,观者将发现,到最后,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了,至少在这二人心里是如此的。于重盛而言,他想要搞明白生命是可以这样随意轻贱的吗?而三隅只在乎自己的命能否换来另一个人的安宁。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是不一样。

这部电影有人喜欢有人厌,因为它不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片,但它又讲述了一个非常沉重的题材,它包着悬疑的壳,装着人性、伦理、良知的核,却用模棱两可的解读来表达,所以它变得异常难懂。从类型片来讲,它太不纯粹了,即不是纯种犯罪悬疑片,也不是导演长期坚持的家庭伦理片,不伦不类引发影迷的质疑。

然而,我却认为这正是导演深沉如海的内力所在。

人类最深最沉重的议题当属生命,所以一切关于剥夺生命的题材都是最沉重的。所有的犯罪推理片都在讲杀人的故事,可是这部电影它不仅仅在讲杀人,而是重点在讲杀人犯的命运,讲杀人犯的命是否应该被剥夺,是如何被剥夺,他对自己生命的看待如何,这是一种特殊的视角与悲悯。

在想到三隅将面临死刑时该是如何心境时,突然就想到了《烈日灼心》里邓超扮演的那个协警的角色。那段执行死刑的情节,邓超那可以进教科书的表演,令我真是印象深极了。同样也是为了保护某个人而甘愿承受死刑的动人心魄。

已获死刑的三隅,在狱中伸手去喂食小鸟,面对阳光的淡然,进隔间与重盛会见时双腿闭拢恭敬鞠躬,心静如水般,真是令人动容不已。

奇特的视死如归。

我的心灵被重击了一下,与从已宣布死刑判决的法庭里失魂落魄走出来的福山雅治一样,他出了法院大门,突然一道光洒在他的脸上,他顺光望去,脸上惊异,仿佛顿悟到了什么。那一刻,我也顿失防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真相的死刑判决——《第三度嫌疑人》日本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i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