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春和景明追思远

作者: 竹影飘摇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07:27 被阅读7次

    文/竹影飘摇

    清明|春和景明追思远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晴

    清与浊相对,明与暗相反,清明两个字,极尽了人间好气象。

    清明不单是节气,它还是一个节日。在万物吐故纳新之际悼念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是这融融春光中最温情的一幕。

    什么时候开始认识清明节呢?小学二年级?四年级?记不清了。但认识它的起因很确切:祭祖。祭的不是我自己家里的祖先,是革命先烈。

    村西一公里外的河沿上有几排柳树,柳树丛间有两座坟,我们叫它八路军坟。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讲,那些八路军战士多数十六七岁,有些还要小,都是孩子,操着各地的口音,就这么命丧他乡了。一个坟里不知到底埋了多少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在当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老师告诉我们说,那坟里埋着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革命先烈,

    清明节前后,学校全体师生一起去扫墓。仪式并不复杂,折一些柳枝,白纸裁成长条,从一侧剪到纸条宽的三分之二处,成细细的絮状排列,从一头儿开始,将纸条顺一个方向缠在柳枝上,那柳枝的暗绿色被覆盖,一袭白衣,变成了雪柳,每个学生手里至少拿上一枝。花圈也是大家自己动手做,一般每个班级做一个。花圈的支架用高粱的秸秆围成,表面用白色纸裱糊,有些老师的手很巧,彩色纸折成大大的纸花,用细铁丝绑扎在花圈上。

    选个无风的上午,全校师生按班级排好队,走在前面的两个同学携手抬着花圈,祭祀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若是赶得巧,会在八路军坟那里遇见其他村小学的人,附近三五里,只有这一处烈士墓地。祭祀的时候先是校长讲话,然后是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是敬献花圈,把雪柳插在墓地周围。在我当时的小心灵里,能够慷慨激昂地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一篇纪念革命先烈的文稿,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可惜直到小学毕业,我都没能争取到这样的机会。

    后来到镇上读初中,不再有集体扫墓的活动。十几年后,八路军坟也消失了。

    因无人管理,先是柳树被一棵接一棵地砍伐,坟头上的沙土风吹雨蚀越来越少,坟包也就越来越小,最后完全被侵占做了耕地。地面上的坟头不在了,地面下烈士的尸骨还在,他们的身心化为腐朽,滋养着后世子孙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是,除了老一辈人,有谁还知道脚下曾深埋过很多年轻的生命?即便是我如今再回乡,也断找不到八路军坟的位置了。

    家里也祭祖,上坟烧纸,坟上加新土,我们叫添坟。当日我还小,这些事都不曾参与,但眼里见着,也就记住了一些。大人们买回草纸或者大黄纸,裁成一尺宽二尺长方方正正的小块儿,纸与纸之间洒上灶膛里凉透的草木灰,四五张一摞展平铺在地面上,一手将铜钱模子立在纸上,有印子的一端挨着纸,一手抡起短木棒敲击模子上面一端。铜钱模子也就一巴掌那么高,既要立得正,又要敲得稳,还得注意别碰到手。敲一下挪一个位置,三两分钟的功夫,纸面上就密密地布满了铜钱印子,整齐有序,我们叫它连在一起的纸钱。

    大人们上坟一定要选个无风且阳光充足的上午,都说阴天烧纸不好,到底为什么不好我没问过,和其它好多事情一样,无什么道理可讲。

    我本无趣,从前对诸如此类的风俗都不太留意。直至两年前父亲去世,我深切体会到了人生有涯,好多事自该珍惜,生活要通过一些仪式来标注才丰满。

    天空淡蓝,阳光像刚出门时加过热,一丝一线都有了温度。风刮起来看似用了很大力气,但吹面不寒,反倒有温润的暖意。桃花开了,柳树绿了,想父亲坟前的青草也该染绿了那片土,静静等着我归去的脚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明智的选择是顺应天时。春和景明追思远,哀而不伤,是对先人最好的祭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春和景明追思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h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