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议论文读书
读《格列佛游记》后的几点思考

读《格列佛游记》后的几点思考

作者: 野猫爱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7:52 被阅读264次

    上个月,我读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后,作了一次与写作有关的思考的分享。

    现在,几乎对外国小说上了瘾的我,又阅读了比丹尼尔·笛福略晚的英国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由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我又情不自禁想到十八世纪初我国清朝小说家李汝珍所写的《镜花缘》。

    因为《镜花缘》中的内容,与《格列佛游记》写作方法类似,都是作者凭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富有奇幻色彩的小说。

    不过,《格列佛游记》没有像《镜花缘》那样,有故事情节离奇、曲折,行如流水般的文笔,给爱好小说写作的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但在世界文学史上,《格列佛游记》享有被称为经典文学名著崇高的地位,而《镜花缘》却不可与《格列佛游记》等量齐观。

    为什么这两部小说,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认为,首先,《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不像一般小说那样,大部分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而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以第一人称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给人的印象是亲切、真实,仿佛是作者站在你的面前侃侃而谈他的所见所闻。

    在读《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过程中,我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小说没有所谓的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精彩的人物形象刻画,却在三百多年来,还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呢?

    其实,这部小说并没有像上面提到的《镜花缘》那样,从头至尾,每个回合衔接得紧凑自然,人物繁多,情节曲折,只是由四个可独立成篇的故事连缀而成的。

    特别是,当阅读到小说的最后一章,好像觉得这是多余的。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考虑到有许多读者未读过,为了便于读者对《格列佛游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是让我对这部小说作一次简明的梳理和介绍吧。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幻小说,更是讽刺批判文学的杰作。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十个英国,外科医生,教育良好,仕途顺利。似乎在职业和政治都颇有见识,可本质上他却是一个平凡庸碌的人。作者则正是利用了(人类具有两面性)这种同时出现在主人公身上的强烈对比,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

    第一卷描写的是格列夫在小人国(利立普特)的遭遇,那里的居民身高不到六英寸,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12:1,对于他们来说,格列佛就是一个“巨人”。这个缩微国度里却有着极度深刻的政治斗争: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相互希望奴役对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先拔官员,为了获得最终胜利(参赛队伍能够得到的奖品)——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们就像小丑一般可笑的表演着。这个国度其实反映了当时英国可笑腐败的朝政风气和典章制度。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这一卷里,格利佛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至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如铁塔,格列佛一下就从巨人变成了侏儒。格列佛不断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山历史、制度和现状,不断地为国家和自己辩解,可是对于大人国的听众来说,英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写满了“贪婪、竞争、残暴、伪善、阴险和野心”的斗争故事。

    第三卷,描格列佛在飞岛国的故事。这一卷里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为中心,游历了飞岛国、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这几个地方。作者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影射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同时他还借助对勒皮他岛的描绘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第四卷,这一卷说的是格列佛在贤马国(“慧骃”国)的经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了智者“慧骃”的放逐,无可奈何地回到了故乡——曾经他无比迷恋,而今却十分厌恶英国,从此无奈迷惘地与一帮“野胡”一起度过剩下的人生。

    从以上对《格列佛游记》内容简单的介绍,读者都知道,这部小说的内容都是虚构的,可作者在小说的最后一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读者,我已经将我在十六年零七个多月来真实的旅行历史讲述给你们,并且在其中我没有对真相进行修饰。我可以像别人那样说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来迎合你们想要大吃一惊的心理,但我还是选择用最简检朴的风格和文体叙述那些真切的事实,因为我主要的目的是告诉你们一些事实而不是给你们解闷。

    作者明明知道自己写的小说是虚构的,为什么偏偏说是真实的呢?是不是有种忽悠读者的思想在作祟呢?

    其实,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告诉读者,他的写作态度是认真的,尽管文采比《镜花缘》逊色多了,但思想深刻得多,这可以和《镜花缘》结尾对照。

    《镜花缘》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消磨了十数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自家做来做去,原觉是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正是:镜光能照真才子,花样全翻旧稗官。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李汝珍写《镜花缘》的意图是显示自己的才子之能,只不过是用来自娱自乐而已。

    通过这两部小说作者对写小说的自我介绍可以看出,《格列佛游记》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作者的写作立场和观点,是通过格列佛游小人国、大人国等国,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贪婪、伪善、无信、阴险和野心。而《镜花缘》的作者纯粹是通过写这部小说,来炫耀自己博学多才,并没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所以说,一部小说写得是否成功,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不是看你的故事有多精彩,写作技巧有多厉害,而是看你的小说是否有警醒世人的深刻立意和主题!这算是我读《格列佛游记》思考后所理解的小说写作价值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格列佛游记》后的几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j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