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极简主义极简主义小组《人生感悟ABC》
到了国外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less is more

到了国外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less is more

作者: 岁月的小偷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10:36 被阅读45次

    在出国之前,就有听说过“极简主义(minimalism)”这个词,当时对它的理解仅限于家居装饰,感觉它所指的就是一种简约的时尚装修风格。让我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入理解的一个契机是朋友介绍的一本书《The life changing magic of tiding up/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开始看到标题,并没有对其产生特别大的兴趣,表面上看这本书就是讲如何整理和收纳物品的,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还会为这个话题专门写一本书,但仔细读下来才体会到它讲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书中所表达的有关极简主义的思想给了我极大的激励和启发,它推动我去真正地认识自己,并且在无形中帮我调整心态和信念,就像它的书名一样,像一种魔法一样,让生活越来越光明。

    刚搬到温哥华的时候,心情非常沮丧和抑郁,一直觉得自己非常想要获得幸福和快乐,但却怎么也找不到,总是觉得自己缺了什么,觉得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人事物,而朋友跟我说:“你所想要的那些人事物,即便是得到了,带给你的也只是短暂的快乐,这种建立在外界条件上的快乐都不会持久,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其实这话自己貌似以前也听说过,但就是感觉是在讲大道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欲望,每次想到那些得不到的,就会很惆怅。可能是跟成长的环境有关,在中国从小到大的教育就要做第一名,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但是什么是最好?好像永远都达不到最好,身边永远都有比自己强的人,只要一跟别人比较起来,就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久而久之,就会只关注那些别人有的,自己没有的东西。直到朋友的提醒,我才第一次去关注那些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并且学习为此感恩。于此同时,我开始阅读那本《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和整理自己的物品,进而整理自己的心情、心态和信念。然后我的生活从以下两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告别旧衣物

    从物质层面上,实践“极简主义”对我来讲,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从高中开始在上海读书,是6个人一个宿舍,上了大学之后是4个人一个宿舍,到了香港以后,又是在很小的空间蜗居,所以在过去那些年中自己的生活空间都非常小,根本不允许囤积很多物品,外加每次搬到一个新城市,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丢弃和淘汰一些物品,所以我一直都不是一个拥有很多物品的人。极简主义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方面是在消费行为方面。以前在香港,大街小巷无数商铺,各种物品触手可及,所以总是会有消费的冲动,购买很多便宜但是自己并不特别需要的东西,那个时候听说“女生的衣橱里永远都是少一件”,特别符合自己当时的心态,衣橱里的衣服很多刚买不久就不喜欢了,在外面逛街的时候看到新款,总是抑制不住想买的冲动,但是很多买到家里穿不久就觉得不喜欢,有些甚至都没有穿过就直接丢弃了,其实这种消费行为也是自己当时心态的一种折射。现在回想起来,在香港的那些年心情一直很浮躁,静不下来。直到搬到温哥华,心情才逐渐安静下来,可能也是因为居住空间大了的缘故。而这里交通不及香港方便,即便是住在downtown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很多东西在任何时间都触手可及。所以在客观条件上也限制了自己的消费行为。

    然后我开始按找那本书中的提议,去清理自己的物品,只选择留下那些自己真正需要并且能给内心带来愉悦的东西。记得第一次整理之后,心情有种突然亮起来的感觉,整理的不仅仅是物品,整理的也是自己的情绪和心情。就像书中说的一样,把拥有的东西减到只剩自己爱用的,一看到就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愉悦的东西。物品存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带给物主幸福的感觉。它应该与主人的品性、气质、审美相符,凸显出这个人,而不是喧宾夺主。如果堆的太多,就像站在嘈杂的马路上,四面八方都是声响,很难辨认真正需要的信息。整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繁存简,与物对话,也是一个与过去的自己直接对话的过程。

    而我认为极简主义表达的并不只是单一地抛弃,而是一种双向的取舍。因为之前跟朋友说,自己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无论生活在哪里都没有家的感觉,没有任何归属感,于是朋友提议跟我一些去挑选喜欢的家居用品,然后回来布置房间,让我住的地方有一种家的感觉。以前一直觉得这种物质层面的东西跟精神世界是隔离开来的,但是通过那次实践之后,才发现很多物品和人的气质精神都是相通的,想要改变心态,先从身边的物品着手。

    告别旧时光

    从精神层面上实践极简主义对我来说挑战更大。可能因为是巨蟹座的缘故,从小到大都很怀旧,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怀念过去的人事物,甚至希望这个世界上有时光机可以带自己回到过去。而一个活在过去、被过去牵绊的人必定是不快乐的。所以在精神上实践极简主义,第一步就是学会放下过去、放下生命里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专注于当下的时光。

    以前在香港的时候,手机通讯录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加了很多以前的同学同事熟人,多多少少加起来有几百人,但是真正联系的很少。有些偶尔联系的人也多半是抱怨和诉苦,或者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人际关系对彼此的生命没有任何正面影响。但当时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紧紧地抓住每一个人不放。那些在香港的熟人,自己会隔三岔五约他们出来见面,但是对方通常说自己很忙,所以通常要主动约上个三五次对方才会出来,与此同时那些人极少或者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我。而那些不在香港的熟人,也永远都是自己主动发信息去问候他们最近过得怎么样,即使不在一个城市,也想竭尽全力跟他们保持联系,他们会礼貌地回复,但是也从来不会主动发信息给我。现在的自己才明白,任何一段关系的维护和培养,都是相互的,如果只是一方单一地主动和努力,这段关系就不具有存在的意义。而当时的自己之所以仅仅抓住那些熟人不放,是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自信心的缺失,怕自己离开他们就没有其他朋友,同时也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去主动结交新的朋友。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无法跟自己独处,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所以只能用那些人际关系去填补生活的空虚。

    除了友情之外,爱情也是一样。在一段感情里,明知道不合适,内心有万分的痛苦和不快乐也不敢走出来,因为怕分手之后找不到更好的,也不想走出去主动去寻找,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同样也是因为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缺失。而现在才明白,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去克服自己内心的不安,上天会创造更多的磨难来考验你,让你充分体会到各种不安全感,直到你学会这个功课为止。

    以前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运气。但是现在才明白那些美好的感情和人际关系,都不是轻易得来的,我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you attract who you are/你是什么人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如果想要拥有好的生活际遇,吸引到那些美好的人,先要变成更好的自己,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实践极简主义,清除生命里那些负面的人和事。英文里的词叫”declutter”,通常用于物品,用在熟人上面,好像很残酷,但实际上是真的为自己好,也为对方好。

    我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告别过去的人。高中分班的时候因为要和几个当时处得很好的同学分开,会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哭好几场;大一的时候因为转专业要去另一个校区,因为要跟之前的同学分开,整整为此悲伤了四年。每一次有人从自己的生命离开,哪怕只是很短暂的几面之交,都会心有余悸、万分不舍。但是当我理解到“极简主义”这个词的真正内涵,在朋友的正面影响和帮助下,开始实践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时,我终于勇敢地和过去的那个自己告别了。

    我的社交媒体上的好友从几百人减到只有二三十人。我终于不再费尽心力去跟每一个人维护关系保持联系。真正好的关系永远都是自然的,当你想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正好想到你,彼此不会计较谁主动联系谁更多。当我去一个地方旅行或者参加活动时,我会更专注欣赏当下的风景、人和时光,而不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拍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我的联系人总数虽然减少了,但是质量却提高了。而当你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理解你的人时,他们会帮你发掘出你所隐藏的性格中最好的一面,帮你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当你了解自己、发挥自己价值的时候,人生就会打开新的篇章。这也是极简主义所带给我的最大的正面影响

    而除此之外,实践极简主义也让我终于可以抚平心情,去接受并欣赏生活里的不完美。曾经的自己,只要是遇到对自己有过帮助或者正面影响的人,就会希望他们可以永久地停留在自己的生命中不要离开。可是事实是很多人走进我们的生命,都是带着不同的使命,当他们帮助你之后,完成那份使命,就会离开。曾经我会为此伤心万分,但是现在却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同时也让自己更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人和事,因为未来难预测,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和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最后,实践极简主义让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再去和他人比较。曾经的自己觉得身边的每一次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尤其是看到社交媒体上大家发的照片,感觉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无比精彩。可是后来在朋友的提醒下,我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烦恼,而我们不是他们,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真正理解别人的烦恼和苦衷。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人们伪装自己快乐的能力比让自己真正快乐的能力更强。”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别人也可能是在那一刻或者是那一段时间里真的很快乐,但是你却不知道他们生命里其他暗淡的时期。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的际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外界的人事物都在变化之中,能把生活过得很好的,是那些理解改变、接受改变并且适应改变的人。而实践极简主义可以帮助你更轻松地应对改变。

    感谢阅读!

    更多新文欢迎挪步微信公众号“小帆在远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了国外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less is mor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mt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