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华人经常抱怨外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功不扎实,吐槽最多的科目就是数学,中国初中生的数学水平能秒杀外国的高中生。中学的事我还没有切身体会,光从小学来看,确实有孩子六年级还心算不出一百以内的加法法。
但也有国内的父母羡慕国外的基础教育,不会心算又怎样?有计算器啊。他们更希望让孩子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而不是被题海战术训练成解题机器。
观点的分歧,没有界线分明的对错之分,我们只能尽量取长补短,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加以取舍。
不过,澳洲小学教育有一点是我非常认同和赞赏的。孩子们看似成天在玩儿,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习兴趣,特别是在独立思考、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女儿上小学这七年,隔三岔五就有各种活动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甚至还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活动,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比如,每个六年级的孩子都要参与组织一场全校范围的嘉年华,旨在为毕业舞会筹款。也算是从小建立自立更生的概念了。
嘉年华中,有卖东西的、提供饮食服务的、做游戏甚至美发美甲的。所有的物资由学生捐助,干活的则是六年级的学生。别说,能学到不少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实际技能呢。
下图是负责制作出售爆米花的学生,成本很低,真是靠人工挣钱了:

下图是准备好了的美发点,其实就是往头发上喷色。

下图是染指甲的摊位。指甲油都是大家捐的,涂一双小手两澳元。

当然少不了二手交易。动员全校学生,把没用的玩具、书、用品捐出来,低价出售。家长也可以来选购噢。既让家里的闲置品复活,又让需要的人得到物美价廉的宝贝。

六年级的学生在家制作了糕点来兜售:

下图是女儿亲手做的巧克力纸杯蛋糕,上面用棉花糖装饰,看着相当诱人,很快就卖光了,成功为自己的毕业舞会贡献了31澳元。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既有成就感,又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澳洲的公立小学不收学费,全凭政府拨款财政自然不宽裕,举办许多活动都需要向学生集资。然而,集资的方式可不是伸手要钱那么简单。形式多样到让我感叹他们的创意。
比如,时不时来一次便装日(Mufti Day),只要捐两块硬币,这一天就可以不穿校服,穿上自己最美的衣服,漂漂亮亮地来上学。
再比如,赶上复活节,每人发一两盒巧克力彩蛋回去兜售,卖得的钱交回学校。至于上哪儿去找买家,自己想办法吧。
有家长帮忙拿到工作单位去卖的,有拿到兴趣班去推销的,而我这个无业游民,只能带着孩子变身街头小贩了。
女儿捧着巧克力大盒子,盒子上贴好广告纸,由我带着她在购物中心里瞎晃,遇着带孩子的就喜欢她上去问。女儿性格有些腼腆,向陌生人推销可算不小的挑战。虽然成功率只有五分之一,但锻炼了胆子和勇气,还学会了看人,知道要尽量找那些脸上洋溢着笑容和活力的人推销。
在购物中心没完成任务,那就试试上门销售。和小伙伴们搭伴,让这份苦差事变成了有趣的探险。而家长也轻松多了,只要保持几米距离远远看着就行,一是保证她们的安全,二来能及时给出指导。
上门销售的成功率高很多,只要能叫开门的,购买率高达七八成,大家都愿意支持和鼓励孩子们的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好多门是叫不开的,澳洲又都是平房,不象公寓大楼,一个楼有几十家等着你。我们每试一户都要不停的往前走,就当散步了。
销售成果喜人的同时,也状况百出,若非实际经历,哪能想到这么有趣!
状况一:一位老奶奶,不知没听清还是怎么着,愣是拿走两包,却只给了一包的钱。孩子们说叫她补钱,人家没理。得,认赔吧,就当交学费哈。
状况二:一位老爷爷,从家里出来站在路边抽烟,孩子们凑上去说明了情况,老人从口袋里摸出唯一的一块钱硬币,说我只给钱,什么也不要。看看,正好弥补了刚才的损失。
状况三:大包的巧克力要4澳元,我提前给了女儿1澳元硬币备用,万一收个五块纸币,好找零。结果,有一家给了正正好好的4块钱,可女儿一门心思就想着要找零,接过人家的钱,想都不想就把自己手上的1块钱递出去了。得,又亏了1块钱。

走在市区热闹的街上,也常会看到卖艺的小朋友,父母就站在一边,满脸笑容地看着。是真的想指望孩子卖艺嫌钱吗?我想,他们想要的更多是一种体验和锻炼吧。
以前常常感叹西人的小孩儿特像小大人儿,很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大多早早就能够独立生活,有自己的见解和个性。现在看来,那是从小培养的结果啊。
无论考试成绩是否满意,至少,澳洲小学在培养孩子实践能力这方面,是让人满意和惊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