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教学设计有以“新衣”为线索梳理故事情节的环节,我当时的预设有:爱新衣——织新衣——看新衣——穿新衣——展新衣——揭新衣。
鲜活的课堂,不可预设——《皇帝的新装》课堂生成片断今天在课堂上的生成真是鲜活灵动,让人眼前一亮,不由感慨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的答案有:爱(炫)新衣——织(缝、做)新衣——看(查、验、赏、赞、夸)新衣——穿(换)新衣——展(晒、秀、炫)新衣——揭(拆、议、论)新衣。
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查”“验”“秀”“晒”几个词。故事情节的发展阶段——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衣”,这分明就是“检查新衣”的进展情况,又何尝不是在“检验”“验证”新衣的特殊功能——看哪一个大臣是不称职的是愚蠢的?所以,用“查新衣”“验新衣”更加传神巧妙。不仅交代了故事进展,同时将人物的行动动机也暴露出来,真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学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骗、瞒、怕、伪、装、隐、藏、诈、谎、逗、乐、笨、傻、蠢、织、看、议、论、验……
鲜活的课堂,不可预设——《皇帝的新装》课堂生成片断
通过分析,否定了描述人物的词语“傻、蠢、笨”和概括不够全面准确的“织、看、逗、乐、议、论、验”等,留下了“骗”“怕”“装”“隐””藏”和“瞒”。“骗”好理解,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皇帝受骗,小孩揭骗。“瞒”是怎么回事?仔细一想,妙哉,瞒!“骗”的对面不就是“瞒”吗?这个故事不就是一个“瞒天过海”的骗局一个相互隐瞒的闹剧吗?骗子要行骗,必须隐瞒真相;大臣怕丢了乌纱帽,隐瞒了眼见的事实;皇帝怕丢失了高高在上的威严,隐瞒了所有人;百姓怕招来杀身之祸,隐瞒了自己所见。在这个闹剧中,除了那个小孩,人人都在隐瞒,人人都被隐瞒。这个社会里,臣瞒君,君瞒臣,君瞒民,民瞒君。为了自己的名利,人人都戴着一副面具,害怕别人揭穿。那不存在的“新衣”正是一面镜子,镜子有两个面,一个面对着自己,另一个面朝向别人。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己,别人看到的是隐藏在镜子背后的那个“自己”。
“装” ,假装,伪装。除了那个小孩,每个人都在“伪装者”。“隐、藏”,隐藏。除了那个小孩,每个人都在隐藏着自己。这几个词的背后的寓意是:小孩是天真无邪、单纯可爱、无私无畏的,不会伪装、不善隐藏、不想那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