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远处村庄的树林里,传来隐隐约约的蝉声,听着吱吱的蝉鸣,不由的想起童年捉蝉的情景。童年那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代快乐总是很多,一只小小的蝉儿就能产生很多的乐趣。
蝉也叫知了,蝉的幼虫是金黄色的叫金蝉,脱了皮就变成乌黑色的,皮可入药,就是中药蝉蜕。肉可以吃,油炸金蝉,外酥里嫩香脆可口,味道很不错的。乡村里有树林的地方基本上就会有蝉,蝉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俗语叫法,
有的地方叫知了猴,知了鬼,爬杈……,我的家乡也不知道是那位祖宗给蝉起的名子,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俗语叫法,蝉的幼虫叫“爬爬”蜕变了以后就叫“笑笑”,大家都这样称呼 ,不过也挺好听的,爬到树上笑了。
记得小时候,到了夏天黄昏,约上几个小伙伴到村里小河边的小树林里去挖金蝉,有的拿着家里炒菜的铲子,还有的拿着大铁锹,一个个低着头猫着腰,在仔细的找蝉洞,蝉的洞很小,象蚂蚁洞一样,仔细看还是跟蚂蚁洞有区别的,蝉洞的洞口不是很圆,土皮很薄,用手轻轻的一挖,越挖越大,捏着蝉的前腿一提就把蝉捉出来了,每发现一个蝉洞我们都会高兴的大喊;我找到一个,大伙都会跑过去一起看看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有时候也会看错洞的时候,挖半天也挖不到。挖蝉的过程中也不失儿童的顽皮还经常搞个恶作剧,前面把蝉挖走把蝉皮放洞里伪装好,骗后面找蝉的人,让人家空欢喜一场,更可气的是还会往洞放死虫子,癞蛤蟆,让人家一挖一捏软软着实的吓一跳,现在想想小时候的顽劣,调皮,让人忍俊不禁。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拿着手电筒 去找爬在树上的蝉,蝉爬上树脱了皮,第二天就会变成了黑色的,有四片薄薄的纱翅。我们晚上经常在树下用柴禾点一堆火,使劲的踹树,蝉便吱吱乱叫着往有亮光的地方飞,轻而易举的就被捉住了,把蝉放盐水里腌一夜入入味,用油一炸,好一盘香酥可口的绿色食品,脱了皮的蝉老,口感差点。
看到大点的男孩子拿竹竿面筋沾树上的蝉,我们女孩子们也学着粘蝉,记的第一次粘蝉,学着人家拿一块面团,在河里洗去面里的淀粉,洗出面筋,把一小块面筋粘在竹竿的稍上,轻轻的举着竹竿去粘树枝上的蝉,人小个头矮,拿不稳竹竿,哆哆嗦嗦拿着竹竿不是蹭在树枝上就是蹭在树叶上,好容易蹭着蝉了,使劲一粘,没粘住,那蝉也没气没火的,竟然懒洋洋的往上爬了爬。怎么粘不住呢,拿下面筋一看原来水气太大,没有粘性,必须晒一会儿。弄好好了面筋,再次举起竹竿,眼看就要粘住了,一不小心粘树叶上了,使劲一扯,惊动了蝉,打搅了它唱歌,它好像生气了,吱吱叫着不情愿的向另一棵树上飞去,还不忘惩罚我们一下,把一泡蝉尿撒在我们脸上。有了两次失败,第三次,找一棵枝叶稀的树,小心翼翼的举着竹竿,看准蝉的翅膀一粘就粘住了,被粘住的蝉,歇斯底里的吱吱叫着拍打着翅膀试图挣脱,越是挣扎粘的越紧,好容易粘下蝉来,感觉好有成就感。
听着吱吱的蝉声,回忆童年的时光,童年的蝉趣珍藏在回忆里,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有快乐童年的人生,是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