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1: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
“重要”任务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
人生理想,
人生方向,
能够进行复利叠加,
也是经过系统2深度思考过后的战略性决策,
而“紧急”任务,
往往是事务性,
应激性,
救火性的事情,
也常常会走系统1直觉进行判断和决策,
大多数事情都是,
做完就忘记,
做完就丢掉的,
对于意义和价值的产生并不显著。
而且,
人活着,
一天精力有限,
一辈子时间有限,
得把时间浪费在最美好的事情上,
所以,
关注“重要”,忽略“紧急”。
但是,反过头来想,
逆向思考,
如果关注“紧急”任务,忽略“重要”任务,
会怎样?
这也是一些人的活法,
而且这种活法,
可能都没有所谓的思维模型的提炼,
如果长期按照这样的一种方式,
生活下去,会怎样?
可能会变得很焦虑,
因为“紧急”任务,
本质和核心,
往往是在变化过程中的,
而且,
这样的本质和核心,
和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也不一定契合,
而不变的“重要”的事情,
又没有把握住,
也许人生会像水上浮萍,
随波而流。
不能说这种人生观不对,
但是,
自己可以不选择过这样的人生。
还有一种思考角度,
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
真的对吗?
一定对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呢?
仔细想想,
也不是真理,
所以,
只能当做一个思维模型,
有边界,
有约束,
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得在对于“重要”和“紧急”进行定义的时候,
将时间和空间的尺度,
考虑进来。
得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虑进来。
比如,
有些人觉得“重要”的事情是挣钱,挣更多的钱,挣越来越多的钱,
觉得“紧急”的事情是给社会创造一点价值,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有些人觉得“重要”的事情是给社会创造价值,给社会带来影响,
觉得“紧急”的事情是挣钱,挣更多的钱。
初心不同,
对于模型的应用会差之千里。
思维模型,
最终还是会落地与个体,
但是个体再上一层的群体,
可能会形成一个个更大,更高维度的智慧共同体,
而这些共同体,
有对思维模型的价值判断,
牵引着这个社会到底去往何处。
而个体,
能做的事情,
就是,
想清楚,
自己对于思维模型的认知,
让其穿越自己的灵魂,
然后,
实践它,再实践它,
内化它,再内化它,
让其成为思维的肌肉记忆,
让自己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
脑海中有完全对立的观点,
也能够高效而愉悦的正常行事。
2020.10.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