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偏差是指当人们确立了某个信念或者观念的时候,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倾向。
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之外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
证实偏差是一种非理性的决策行为,必然会降低判断和决策效果。
目前,关于证实偏差心理机制的探析主要集中在:肯定检验策略,认知失调理论,错误规避三个方面,但侧重点不同。
肯定检验策略:强调个体为了避免由假设带来的不确定或模糊状态,为了实现认知闭合的需要。肯定检验策略表现为检验期望出现的事件是否出现,检验已经发生的案例是否符合假设条件,通俗的讲就是先有结论,在找证据支持,当我们对一个问题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时,我们会下意识的寻找论据来证明这个偏见,从而陷入非理性的思考之中。
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个体为了避免,因认知失调而产生的不舒适的感觉。认为所有人类都有一种避免认知不一致的倾向,当一个人的信念和行为之间不一致,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况下个体会通过改变原有信念或否认新认知来进行自我调节。
错误规避:强调个体为了避免,因判断错误而导致更大的损失。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证实性偏差,是为了规避因错误而导致的损失,保证决策的实用性。富贵必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节约成本和脑细胞是生态理性的一种表现。
证实偏差影响因素
因素一,锚定效应及先入为主。有了肯定的证据决策,很快就减少了信息的复杂度,并且有选择的记住具有支持性的印象,对于否定的证据,他们会继续思考那些不破坏,选择性解释的信息。
因素二,认知闭合需要。给问题和人生找个答案,这种愿望和动机对证实偏差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不确定或模糊情形中,个体通过夺取冻结两个阶段实现认知闭合,在夺取阶段个人没有明确的认知闭合目标,需要通过信息搜索形成对目标事物的常识性判断和假设,在冻结阶段需要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最终形成判断。
因素三,个人经验。个人经验会降低,证实偏差的程度,拥有相关经验的个人,能自发提出其他可能的假设,并通过不同假设的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因素四,信念坚持。个体往往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评价一旦形成便不轻易改变,人们会坚持相信他们的假设,甚至这种假设,逐渐形成一种信念,当这个假设与新数据相互矛盾的时候,人们还会坚持下去。
证实偏差负面影响:导致产生错误的决策,最终造成各种损失。
如何应对证实偏差
多元思维,竞争性假设分析法。
核心思想是:
首先,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假设,并在更大范围内列举证据。
然后,列出假设证据举证,对每个证据与每个假设是否一致进行判断。
接着,重新组织假设,进行假设与证据一致性的再评估,标注出所有假设都一致的证据形成初步结论。
最后,对关键证据进行重新评估,看其是否符合整个逻辑推理过程,而不符合部分推理过程。
证伪思维:从反面去思考
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就是:是否具备可证伪性。
查理芒格有一句话叫做,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就是要学会逆向思考,考虑问题的对立面,通过考虑对立面,人们在搜索和加工信息时考虑,会更加全面,判断和决策的时候会更加谨慎。
科学实验,随机对照双盲实验,科学是一套证实体系和工具。比如: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及统计分析,以严格的规则将我们所见的各种样本进行归纳和演绎,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证实偏差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副产品,是人维护自己信念的需要而创造出的一种思维陷阱,陷入其中之后,人们会失去所有的客观和理智而不知不知,只反而会觉得自己才是最客观和公正的,很多狂热的信徒便是如此,并不是他们故意与人作对,而是他们本身的证实误差,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是善良的。
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并使用,例如元认知批判性思维,贝叶斯定理,第一性原理,决策树等科学理论和工具,帮助决策者尽可能不受证实偏差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