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970833/ed698fecc6a9939e.jpg)
今日学习《道德经》第六讲修身篇的第16章“致虚极”。老子指出,只有在虚静到极点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对万物规律的真知,从而逐渐到达修之于天下的得道境界,才能终身没有危险,得到长生久视。
【正文】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
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身不殆
【直译】
让心虚到极点
守住静到极致
万物一起发作
我观察万物循环往复
万物纷纷芸芸
各自回到自己的根
归根就逐渐能静下来
静就逐渐能重新回到生命本原
重新回到生命本原就逐渐能到达常的境界
知常就逐渐能到达明的境界
而如果没有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
违背这种规律妄为的话
那就凶险了
有了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就能逐渐做到包容一切
包容一切就能逐渐做到公正
做到公正就能逐渐成为王者
成为王者就逐渐合于天之道
合于天之道就逐渐合于大道
合于道自然就能长久
终身没有危险
【我所悟】
老子讲虚极,虚到极致,连虚也没有了,就是无的状态,清净的状态,永恒的状态。人无论修身还是参禅、悟道,都是让人认识这个“无”,了知这个“无”是一切的本源,始终与一切同在,这是唯一的真实。而 这个真实就是常,就是道,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
【本章作业】
1、请用2-4个字,描述本章的主题:修道。
2、已手抄一遍本章
3、为什么讲,归根曰静?
归根,植物的能量逐渐下降到根上,人的归根,就是其内氣与大道沟通上。对大道有感应,内心噪声自然减少,自然逐渐安静。
4、思索,如何守住静?(不要求回答)
5、致虚极,虚什么?
是虚其心。要把大脑之中的前识,都要打扫干净,空空如也。这个前识,指的是对道的预先的认识。
6、字的解释:
①常:规律;②公:公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