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得道者

作者: 阳焱焱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09:26 被阅读34次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相;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在这一章里,老子讲的仍然是道体。他说,最高明、最完美的道德,是以道为本体追求的。“惟道是从”就是这个意思。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是客观的存在,它是一种恍恍惚惚的境界。在现代人看来,这种境界是捉摸不透、把握不住、迷离不定、似有似无的。这种解释跟恍惚真正的意思有距离。

    我们先按最常见的理解来解读,然后再从实修角度解读。到时候,后者可能会推翻前者,但不要紧,两种解读之间的矛盾,也许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道德经》。

    窈兮冥兮

    它深远而幽暗。包括道家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其实都非常深奥。跟几位科学家交流时,我认为,现代医学有个重大失误,就是忽视了人的生理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宇宙中某种功能性力量对健康的干预。现在的医学研究,多局限于人,却忽略了人类个体与大自然之间的某种联系。为什么同一种病、同一种治法,但有的人能好、有的人好不了呢?为什么有些人得病后可以自愈,有些人不能自愈呢?为什么有些人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方式改善病情,有些人却不行呢?说不清,这需要研究。我觉得,这是目前医学界的很大一块空白,也是一个很需要突破的区域。比如八字,传统文化认为,八字显示了人类的某种生命密码。通过对八字的演算,就能知道你哪一年的健康状况肯定不好,哪一年又会很好,其中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其中的奥秘,会不会对现代医学有启发?

    其中有精

    很多人认为,“精”是精微的物质,也有人认为是情感的情。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种精微的物质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验证的。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从今天追溯到远古,道一直没有离开过,它也一直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甚至将一些外来文化也给同化了。儒释道有很多相通之处,儒释两家也有被道家影响的地方。因为,我们接受了道的本体,也就接受了道的概念。就连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它们在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有些地方把“甫”作“𠇑”,“众甫”就是万物的起源、来源的意思。我如何知道万物及各种显现的起源呢?“以此”正是依托对道的认识。

    上面是人们对这一章的普遍理解,下面,我针对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再详细地讲解一下。

    最近,老有人给我提建议,希望我讲得通俗一点,多讲一些其中的哲学,别讲着讲着,就讲到超越智慧上了。我明白他的意思,他说得有道理,但大家想想看,《道德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对道、对得道的境界、对超越智慧的表述。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的话,《雪煮<道德经>》就没有意义。

    老子和庄子代表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因为有了他们,所以中国文化一点也不逊于印度文化。我们很难说他们跟佛陀相差多远,因为,老庄和佛陀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事业,而不是境界。虽然很多人可能更推崇佛教,但这是因为很多人对道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这不怪道教本身,也不怪很多误读道教的人,只能怪道教的鱼龙混杂。

    道教的衰微,远比佛教更加严重,道教已经没落了,基本上处于衰亡的状态,多流于道术的层面了。就是说,关心道、想要证道的人已经不太多了,学到老子《道德经》核心层面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很有名的道教领袖人物,也不讲道,只讲道术,一见人就打卦算命,再高一点的,就把内丹作为一种生命科学在训练,这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道教,有些人甚至以为道教只有道术。其实,道术根本不能代表道教,也不能代表道家。能够代表道家的,是老子和庄子所讲的本体的道。你可以看看《逍遥游》和《齐物论》,至少在表述上,庄子的境界不在老子之下。因为,《道德经》还有一种即时性、格言性的味道,毕竟它是在别人的要求下诞生的,而庄子是系统地著书立说。所以,庄子对证道的表述更加圆满。庄子的境界不会低于老子。有人一提起禅宗的开悟者,就觉得庄子可能不如他们,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老庄的境界,超越了很多高僧大德。

    我上面说过,老庄和佛陀的区别在于事业,即影响力。老庄活着的时候,其思想的影响力没现在大,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和积累,他们才形成了今天这么恒久的影响力;而佛陀在活着时,就已经开宗立派,创建了佛教,整个印度半岛很快就接受了佛陀的思想,无论是佛陀本身,还是佛教,影响力都非常大。佛陀培养了很多优秀弟子,在这方面,老子和庄子是不如释迦牟尼的。

    佛教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时,通常会看身、口、意、事业、功德这五个方面。身,就是他的生命境界,也就是他的修证到了什么程度,这需要他用行为来展示。口,也就是语,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般若的境界到了什么程度,能不能把他证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要是表达不出来,这说明他的成就不圆满,就像禅宗开悟后,要对机锋,看看能否生起妙用。意就是思想境界。功德是利益世界的程度。事业就是影响力。如果其中哪一项缺了的话,就说明他的成就不圆满。

    我看了很多对《道德经》的注解,从东汉到现在,很多人对“恍惚”一直解释得不到位。事实上,老子对道的证悟是非常清晰的,他没有那种不清晰、含含糊糊的东西,他所说的“恍惚”和现代人所说的“恍惚”不一样。如果一个得道者对智慧本体的解释和体验不清晰的话,他就不是得道者。

    所以,在今天这段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如果我能把“恍惚”给解释清楚,就是对老子最大的贡献了。

    节选《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一辑》雪漠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误读的得道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i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