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经想写过一篇文章,叫为什么好为人师,底层逻辑是什么?没有想透彻,因此没写成。但是发现身边好些人,包括有时候的自己,每每就会想教别人些什么,纠正他们些什么,特别是晚辈或者是下属,或者你认为你更有优越感的人面前,我称为不受欢迎的中年人的好为人师癖。我只是觉得这样不太好,而且很多时候也没有资格去纠正或评论别人些什么。每个人的经历和想法不一样,因此在某种情境下,说的话,做出的选择都是依据他们自己脑子里的最优方案来进行选择的,而作为旁人,可能觉得对方的选择不可思议,怎么会那么想,怎么会那么做,不可理解。然后根据自己了解的他们的一些信息,配合上自己的脑子里的程序,就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只能说是我们片面的了解了她们的信息,而我们双方的程序又不一样,因此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必然的。不过在得出不同的结论之后,我们很容易草率的做出判断,觉得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对,因此就想劝说,想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其实改变别人是很难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同,那也很难,因此我想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自恋而已,觉得自己很厉害,自己的想法很不错。其实对于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人们的选择和决定往往是慎重的,并不会如你说的那样草率。之前万老师讲过一本书《你当我好骗吗》,说的是人其实是非常理性的,人们其实不是如你想的那么容易说动。即使是你非常亲密的朋友,也不会那么容易被你说服,你可能觉得你非常了解她了,他们就非常愿意听你的了,其实不然。因此在社交中在相处中,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去聆听,而不是做评论,去说教,不仅对孩子,对朋友,对爱人皆应如此才能做到理解,才能建立深深的连接,才能建立日渐深厚的关系。
在成人世界中,没有谁是谁的老师,人的性格已经形成,世界观已经形成,和世界的相处模式已经形成,脑神经回路已经成熟,要改变就比较难,不是谁说几句就可以的,特别是普通朋友之间,随便聊聊,表示认同,理解就可以了,不要去评判哪样好,哪样不好,当然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客观的拿出来品评,但不要带有评论,对与错,好与坏,客观世界的东西,是有对错,可是由于我们了解的不一定全面,因此判断也不一定准确,主观世界的认识就更加如此,每个人的理解和看法,感受,经历都不一样,更不要轻易的去评价,愿意互相交流那当然是好的,大家都心态开放的情况下。可是普通朋友间的,同学聚会间,哪能轻松开放呢,很多的谈话,对话,都是互相较劲,暗中比较,或者是有些人的胡乱评价而已,或者只是互喷互捧的低质量社交罢了。如果你不想这样,那就在这些场合中能够用一种真诚的方式深深的理解他们,认真聆听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反而更有意义,或者只是信息交流一下,在隐私可控范围中,人类的正常社交活动即可,毕竟人也有这样的一些需求。
最近对关系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想这是人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友谊与冲突等相处想象背后的关键。因此深刻的提醒我的一点是我们能做的是理解他人,而不是想去改变他人,要不是理解在先,改变即使发生也是临时的。如果你想改变,倒是可以尝试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认知,进而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一点一点的,不着急。至于在你面的无数个他,你能做的就是去理解他们,尤其对于你看似很有把握改变的孩子,也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去理解,去接纳,而不是首先去改变行为。改善关系第一,纠正行为第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