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年轻家长,都颇为重视子女的英语启蒙教育,有的家长亲自上阵,更多的会花钱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但无论是哪种家长,对诸如“教什么内容?怎么教?能学到什么程度?”之类的问题,通常是心里没数的。
在种种英语早教的理念与实践中,有一种被很多人“无意识”地认同:“学英语要学ABC”——无论是家庭还是机构,早早开始字母教学的现象相当常见。但殊不知:过早学习英语书面系统,反而会妨碍儿童对英语的真正习得。
这个论断听起来很有些反直觉,但确是很容易推导出的常识,长久以来对这个常识的扭曲,是我国英语教育低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具体请看下文——
【语言和文字,是一回事么?】
语言以声音为媒介,这似乎是1+1=2一样的常识(注1)。
那么,请思考以下问题:汉字和汉语,英文和英语,是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会说,汉字是汉语的书面形式,是汉语的组成部分,英文同理。
这么说当然没错,但若我们应用奥卡姆剃刀——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为了确定语言的核心,只能留一个,那么留声音还是文字?
当然是留声音。
文字的发明无疑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有了它,人类的经验、历史、技术、文化才得以更好的传承和积累,其作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文字再重要,终归只是人类口头语言这个1后面的0。人类语言的历史有五万年(可能更久),而人类使用象征性符号的历史只有一万多年。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在几万年的时间里,都是彻头彻尾的文盲,但这并没耽误他们打猎、采集、繁衍、形成部落、发展文明。而他们所说的语言,除了环境所限的复杂度外,跟现代语言也没有本质的不同。
事实上,在绝大部分的人类历史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中世纪的欧洲,即使是贵族也多不识字(以中世纪为蓝本的奇幻史诗剧《冰与火之歌》中,很多贵族就不识字,辅佐贵族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学士”是以中世纪的僧侣为蓝本)。在我国古代,如果一个人能识字,也是难得的要受到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尊重的读书人。即使是现代,非洲也存在大量的文盲人口。但无论是中世纪的贵族,我国古代的农民,还是现代非洲的文盲,没人能否认他们拥有语言(注2)。
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4000多种是没有书写系统的,这些语言大部分在非洲。一种语言的书写系统是可以换的,例如韩语原来就是借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后来才创造了韩文。日本、越南也都曾借用汉字作为自己的书写系统,后来越南改用罗马字母,而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假名系统以适应日语语法的独特性。
一种语言,只要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在说在用,它就是一门活的语言,无论它有没有书面系统,比如世界上现存6000多种语言中的4000多种;相反,如果一种语言已经没有人说了,即使书面系统再发达,它也是一门死的语言,如拉丁语。
所以,语言本质上是声音的,而书面系统从本质上说,是可有可无的。
未完待续……
注1:
首先要说明的是,手语也是自然语言,有词汇和语法,表现力和以声音为媒介的口头语言是一样的。为何手势也具有语言表现力,是个很前沿的研究领域,有学者认为在人类进化史上手势沟通要先于口语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手势和口语是同步发展后来才过渡到单一口语,但无论如何,手势在人类语言的发展史上,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手势与我们还有很大的缘分,会在后续章节中详叙。
注2:.
说到文盲,其实现代美国也不少,有阅读障碍的人比比皆是,如大家熟悉的帅哥汤姆·克鲁斯,高中毕业的时候就是个文盲,后来宣称被一邪教教主治愈了。在著名作家马尔科姆(《引爆点》《异类》作者)的新书《大卫和歌利亚》(国内译名《逆转》)中,他引用研究,展示美国成功人士中文盲的比例不可思议的高,包括好莱坞教父和大律师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8/3b4b518acb45831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