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这一年,球爸从一个广告人,创业者,商业人士,变成一位奶爸,写作者,育儿讲师……转变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有时候,自己也会疑惑,
咦,我是怎么就走上这条路了?
这就像一个在走在田野里的小孩,本来走在一条笔直的回家路上,但路边一只你从来没见过的彩色蝴蝶吸引了你的兴趣,这是你从来都没见过的颜色。
你追着蝴蝶,跑啊跑,跑到了一条小溪边,你惊讶这一带竟然有一条这么清澈的小溪,溪里的鱼也特别的肥美,你兴喜若狂,开始玩水,抓鱼……慢慢的,天色渐晚,你突然意识到,你并不记得怎么来到这个地方,你开始找路回家,你记得只要背对着西阳的方向,就是你要去的地方……你回到家里,回想这一路可能并不顺利,但你很满意今天这意外的收获。
我就是这样一个小孩,眼前这个小东西(球球),就像那只彩色蝴蝶,吸引我来到一片我未知的地方。我是怎么来的,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
虽然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但对自己,还是需要一个解释。
我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走上这条路?我仔细思考后,可能是这样的。
1、原来过去我们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对养育有一种醍醐灌顶的认知,是看到育儿专家小巫老师在《无条件养育》的序言(今天二条图文推荐),以及其中一句话“家长对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都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即使他们对你施加惩罚,那也是为了孩子好”……这种理念通过从小的教育,我们已经天然的认为,它是一种政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但实际呢,父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惩罚孩子,会把自己的需求(比如,考大学)强加给孩子……
从内心底层来说,我们不自觉的把孩子当作我们的附属品,或者残忍一点说,孩子更像是我们的宠物,只有他们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接受了我们的控制,我们才会爱他们。
2、源于工业社会的人性本恶
把“有条件养育”的底裤拔出来,可能会让一些父母难以接受,也可能有些父母觉得一派胡言。
但没关系,我并不打算对“无条件养育”做道德判断。作为历史和哲学的爱好者,面对一个不合理现象的反应,并非进行道德批评,而是思考,它是怎么来的?两者之间的核心冲突到底在哪?
在最近的畅销新书《未来简史》中,作者尤瓦尔赫拉里,就揭开了“有条件养育”的历史基础
20世纪上半夜……当时主流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由物质的回馈决定的:儿童主要需要食物、居所和医疗照顾……那些要求温暖、拥抱和亲吻的儿童,则被认为“宠坏了”……会让他们成年以后自私、没有安全感、情感不独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有越来越多的专家达成共识,放弃这些严苛的行为主义理论,承认情感需求的重要性。
“有条件养育”的出现,是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认知和工业革命的需求,而伴生的产物。
在像机器一样运转的社会形态下,需要人像零件一样,嵌套在社会的运转系统之中(就像《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一样),除了少数顶层精英,社会并不需要人有太多的个性,就像工业生产中,最不能忍受“非标准产品”一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孩子的养育,只能基于一个残忍的假设“人性本恶”的基础上。我必须压制你内心的恶魔,让你变成守规则的标准零件(标准的社会规则,标准的教育,标准的组织……),你才能在社会机器中生存下去。
3、互联网社会下,我们必须让孩子更自由
《李翔商业内参》1月19日的推送用了“人类教育明显需要重启”这个标题。
之所以加了“明显”这个词,相信作为正统的知识工作者,李翔认为教育的重启,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儿。
里面引用了李开复的言论
“人类的成长是金字塔形的,从底端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筛选,精英领导就是这么磨炼挑选出来的。但人工智能取代的恰恰就是最底端的初级人才。取代之后,人类如何磨炼成长筛选?
……我们需要教育,让父母不要再要求孩子寻找安稳的工作,因为安稳的工作都会被机器取代”
从传统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构架中,我们也能看出工业社会和未来智能社会的差别。
传统公司,每个人就是维持组织运转的零件,如果一个岗位空缺了,补充另一个零件就可以了。
而互联网公司,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人与人自由协作,一个人空缺了,都可能都会导致一个组织产生一次微小的调整。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标准化的人被机器取代,只有个性化的,有特长的,善于协作的人才能,或者说有资格创造价值。
我们不再需要压制孩子的“恶”,而是要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善”,让他们在更“自由”的环境下,变成不会被机器所取代的人。
“无条件养育”应对未来的五个好处
虽然球爸现在不能预测学校教育是否会被重启,何时会重启,但我们起码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变化。
而我认为“无条件养育”,在帮助孩子适应未来世界(也许已经是现实世界)上,起码有五点好处:
1、自我价值感高
“无条件养育”鼓励孩子产生内在动力,反对用外在奖励。学习,是因为你自己喜欢学习,并不是因为老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惩罚的威胁或者奖励的诱惑,只有你自己愿意学,你才能真正学到你想学的东西。
2、孩子的“兴趣”被尊重
因为所有的行为动力,都来自孩子自己,所以孩子的兴趣被视为重要的资源,父母如何尊重,保护孩子的兴趣,变得很重要。学音乐不是为了考级,高考加分(外在奖励)而是因为你真的喜欢。
3、深度学习的能力
因为没有外在奖励的刺激,孩子才有持续学习的动力,而不是高考之后,就再也不愿拿起课本。这种能力,才能促使他们把一门手艺,一类知识钻研的足够深。
4、更重视艺术教育
在华德福教育,小巫艺术养育课堂中,艺术教学的部分被受到空前的重视,这不仅是教孩子学音乐,画画等艺术课程,而是把艺术教育融入到数学,语文,历史等等通识教育中
5、更善于协作的能力
因为“无条件养育”所有的基础,都建立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基础上,尽量不采用强制的管教措施,而让家长不得不采用更有效的沟通手段(P.E.T.)。这种沟通不仅有助于家长自己的内省思考,更会让孩子变得更善于与人沟通,而这种能力,是协作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