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心得】《非暴力沟通》
【听书来源】樊登读书APP
【作者】卢森堡
【字数】1800
【正文】
本书是人与人沟通,经典中的经典,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是沟通技巧最重要的四个步骤。这本书值得所有的人读,而且是反复的研读。我自己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是这一次听樊登老师讲解,还是有很深刻的认识和感触。
001 暴力沟通的四个因素
要学会非暴力沟通,首先就要了解,是什么造成了暴力沟通。
樊登老师解读中,给出了四个因素:
1、首要因素是道德评判。
我们在说一件事的时候,不完全说这件事,而是附加了自己的很多判断:你就是是个傻子;他是一个低素质的人;他是一个坏孩子;这是一个没有修养的人;你是一个人渣!等等。
2、第二个因素是比较:
你看谁谁谁,他为什么写字那么好。谁谁谁,为什么写作业效率这么高。谁谁谁,为什么他能做到你做不到。
3、第三个因素是回避责任。
回避责任,最常用的词语就是“不得不”。我不得不每天守着孩子学习,否者他没法完成作业。我不得不棍棒伺候,否则他不听我的话。我不得不做这项工作,否则领导会不高兴,甚至会开除了我。
4、第四个因素是强人所难
今天必须把什么,什么任务完成了,否则不许吃饭。你下次开始必须考到多少多少分,否则干脆退学算了。
你如果怎么怎么样,才能怎么怎么样。
002 “不得不”转换成“我选择”
书中关于“不得不”的这一段,很震撼。最典型的是在纳粹分子被审判的时候,经常会说,我不得不执行上级的命令。于是书中说了 一句名言:
“一旦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在说不得不的时候,是在回避我们的责任。
我们会说,这不是我的错,我也是被逼的。
我不得不盯住孩子的学习——因为如果一旦错过了这段最佳学习习惯培养期,后面就很难纠正了。
我不得不完成我每天必须做的家务——因为如果我不做的话,太太回家会很生气。
我不得不这样,我不得不那样。
实际上。我们发现,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真的是我们的责任。这个责任没有承担好,那么最后后悔的一定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
家务劳动,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没有理由在一个家庭里面生活,不去承担做家务的责任。
可是,我真的很讨厌啊,因为辅导孩子的时候,我可能会生气,会占用我的很多时间。做家务也是这样,我讨厌做家务。
那么,我们先理清自己的责任,意识到这个责任我真的是不能够轻易推卸,轻易放弃的(想想看,一旦晚年,回忆起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那是一个怎样的惨痛心情)。我的理性思维一定要意识到这个责任后面所承担的结果。
于是,我把"不得不“,变成“我选择”。我不回避这个责任,但是也许今天我真的心情不好,很累,我可以委托我的太太帮我管一下孩子。或者我只要今天孩子达到了基本要求,就可以,不用要刻意地攀比,拔高。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强调的是长期性和规律性。
这样一来,我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理解了这么做的意义,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变通的选项。我做这件事,不带着怨恨来做,最后达成的效果和情绪,会好得多。
003 不带评判的观察,是最高的智商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不带评判的观察。
樊登老师引用了领导力课程里面的BIC法则。B——Behavior: 人的行为。说行为的时候,一定是基于事实:比如根据考勤记录,你这个星期迟到了三次。根据我的记录,你个小时真正写作业的时间20分钟,其余时间不是去上厕所,就是去玩玩具什么的。你的效率只有25%。这就是事实。这就是不带评判的观察。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沟通,一开始就错了。
我们不单单说了事,更多的是夹带了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我们的观察之中。结果真正的事,可能不足5~10%,90%使我们情绪的宣泄。
第二步,就是学会“体会”和“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以他的感受来体会这件事情。不是可以地压抑和隐藏自己的情绪。而是学会管理和引导自己的情绪。能够“感受”,能够体察出:高兴、愤怒、恐惧,气氛,害怕……情绪就得到了释放的渠道。
第三步:找到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来自于需求。愤怒和害怕,恐惧,来源于不安全感。需要一些安全感的保障。高兴,愉悦来源于被尊重,需求被满足,身心欢畅。
第四步:请求。这个请求,就是建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的。越具体越好。
“我希望你下一个小时,能够把效率提升,也就是能用30分钟的时间,有效地学习。”
“我希望我做完了家务后,你能适当地表扬我一下!”
在樊登老师讲书的最后,他送给大家一首歌,觉得这首歌特别特别契合这本书,这首歌的名字叫做《听妈妈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