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发来微信,说妹妹这次数学考试只考了78分,让我多和妹妹聊聊天。
“有这么一个能干聪慧的姐姐,和傻而憨的妹妹,应该多交流呀”,妈妈这样对我说。
看着有点想笑,我想小家伙现在一定心里也不好受,毕竟平时都是考九十多一百的,骤然拿到了实实在在的中等生分数,说不定会嘟着嘴说:题目我都会做,我只是没时间检查而已!
想象着她信誓旦旦的样子,我都忍不住笑起来。
不过,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小测验,是她繁忙枯燥的诸多学习任务中的一个。
紧张的是我妈,“你说她要是上不了高中怎么办,将来听说一半的孩子都只能去上职业高中了”。
看,这就是一次考不好的效应。家长为孩子计深远,说不定把长大后失业在家的情形都想象出来了。
我能理解她,特别是我这样一位永远不服输,永远走在前面的妈妈。而我小时候也确实没有考过78。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学六年级的期末考考了班里第11名,我吓得都不敢回家,好不容易战战兢兢到了家里,只敢对爷爷奶奶说。当时还是台式电话,现在的孩子们恐怕都没见过,爸妈打电话回来问我成绩,我哆哆嗦嗦地说,第11名。
我爸妈听完什么都没有说,啪一下把电话挂了。
毫不夸张地说,那一刻我的心简直跌落谷底,成为我为数不多的童年阴影,一直记到现在。
我记得我的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拿着听筒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回家以后,我妈甚至把我得的一大堆奖状撕了。虽然爷爷后来非常严厉地训了她,但是那个寒假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的,大概头顶一直乌云密布吧。
现在想起来甚至觉得好笑——班里70多个孩子,11名难道是个很差的名次吗?可谁让我一直以来都是第一二名呢。是我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如履薄冰,亲手拉高了我爸妈对我的期待,包括我对我自己的期待,所以11名突然就成了不可原谅的成绩下滑,成为了刺眼的错误。
那属实是我成绩最差的一次。高中以后,即使在省重点的实验班,我的成绩也都是名列前茅。
一路上了重点大学,再出国留学,我绝对能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哪怕此刻已经告别学生时代,在学习成绩上,我也是我妈眼里“能干聪慧的姐姐”,虽然她平时没少在其他方面数落我。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对我这样说。我不仅仅是听耳里,我想我是真的印在心里了。
——不然我也不会为此自苦这些年。
好多人都以为,成绩优秀的孩子没有什么烦恼,其实不是的,至少我不是。我清楚地记得我对每一次考试的焦虑,我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上因为害怕出错而展现的犹豫不决,我对任何形式的比赛和竞争的厌恶和逃避,我对自己的不自信。
因为你一直很好,所以你就应该这样好下去,你不能出错,不能做异于常人的决定,不能在哪怕任何一点小事上展现你的不擅长,不然你现在拥有所有的一切都会离开你,连你父母对你的爱也是。
很多年里,我是切切实实地这样想过,因为妄想当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丢掉了很多本可以尝试的机会,甚至丢掉了自己。我做什么都害怕,又对这样畏畏缩缩的自己产生了厌恶。而所有对自己的厌恶,其实都是在憎恨,我为什么不是那个第一名。
但,我们一定要成为第一名吗。
当然不是。
我们可以成为快乐的第很多名。第多少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为自己。
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待而去努力,不是为了别人的赞美和好听的标签去变得更好。失败不丢人,而恐惧也只会成为人生路上最大的阻碍。
做一个完美的木偶,意味着没有人生。
为了明白这个道理,我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和很多很多的眼泪。在亲近的人面前,我曾尖锐,刻薄,情绪失控,从不认错,我想也是因为,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我都以为即使在亲密关系里,也一定有输赢,而我必须是胜者。为此我伤害了很多人,也折磨着我自己。
好在我明白的不算太晚。
我们面临的这个时代,前所未有。最好也最坏,乱糟糟一片,玄幻又迷人。读书,确实是很好的出路,也可以称之为必要。但只有那些真正能明白自己擅长什么,想要什么并勇于尝试的人,只有心存柔软善良,又保留自我的人,才能在巨大的变化里,在狂热的竞争中,过上精彩丰富的人生,不论输赢。
我是走过独木桥的人,将来有一天,妹妹也要走的时候,我当然希望她也能走过。但哪怕走不过,也没什么,人生一定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只要勇于尝试不轻易言弃,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路。我不想让她像我一样,以为自己的人生只有一种可能。
毕竟她是还说不清话时就扬言要成为我的“盾牌”的妹妹。
毕竟她是我每次回家,不论多晚,都会等待着给我一个吻的妹妹。
毕竟她是如此快乐,如此善良。哪怕妈妈是急性子,粗暴吼她的时候,她也从不生气,只会轻轻地说,妈妈你别着急呀,不就是一次考试嘛,下次我一定考好的。然后笑嘻嘻地拿出学校小朋友送的零食,递给妈妈说,这是我专门留给你的,可好吃了。
不论她考多少分,我都不会突然挂她电话,更不会撕她的奖状。
因为,她不必成为第一。
所有的孩子,都不必一定要是第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