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跑步已经一个多月了,虽然期间也会有间断(比如最近为了演讲有好几天没去)。好些人问我:“你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说并不需要坚持,自己就想跑。这话听起来很凡尔赛,但确实是这样的。
人们总是愿意用“他好有毅力”这样的话来夸赞一个人,但跑步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当一个人能长久的做某一件事时,他靠的一定不是毅力。我们一说“坚持”,脑中浮现的场景一定是这件事情有多么困难,而这个人的人物形象是咬紧牙关,排除万难,一步一步坚持下来。事实上,你去问一个学霸是如何每天坚持自律的,他不会认为学习这件事有多痛苦。你去问一个每天都写日志的人,他不会觉得这是一件需要咬牙坚持的事。
我自己其实是一个跑步小白,自从高中时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学校运动会一下报了100米,400米,800米三项跑步后(且当时这三项在同一天上午举行),跑步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自此脑中再也没有跑步这件事。包括这次重新开始跑步时,我仍然觉得自己不行,既跑不快也跑不远,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开启跑步的原因。人们总是在做了某一行为之后要求改变,比如通过跑步要改变体重,或者要让自己跑得比以前快。一旦没有发生改变,就会否定自己,所以干脆就不打算开始。
一开始,我是抱着想要减肥的心态去跑的,但也知道自己根本坚持不下来(其实我是一个很没有意志力的人),就改变初衷,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本身身体素质的改变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自己就在跑步过程中少了很多功利心。比如跑不了四圈就跑三圈,跑不过同伴就慢慢按照自己的速度来。从三圈到六圈七圈的突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觉得自己还能跑,跑下去就好了。
前面刚刚提到,一个人能长久的做一件事情绝不是靠毅力,也不是兴趣,他靠的是成就感。因为毅力会损耗,兴趣会减弱,而成就感会一点一点去增加。我的成就感来自于跑完步以后,身体上的舒爽以及对自己的肯定:原来一个跑步小白也能跑三公里。
今天听到《饮食术》这本书后,由饮食迁移到自己的跑步,才发现原来我能做这件事情不单是由于跑完步后的成就感,还来源于跑步过程中的正念。正念是什么?一开始接触这个词是在练瑜伽时,老师会要求“保持正念”,也就是排除杂念,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上。那么,当你一瞬间沉浸于夕阳的美好时,当你某一刻能静心品尝一杯下午茶时,甚至当你洗碗时专注去感受碗的质地,水漫过手掌的感觉时,这都是正念。我在跑步的时候,会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呼吸上,感受吸气时鼻尖的冷空气,呼气时喉咙的热气,或者腿变的酸胀的感觉,仔细体会时,发现似乎又不那么累,还能继续跑下去。那个时候不想工作,不想家人,也不想自己,只关注呼吸,你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时代,每天的早饭吃得匆匆忙忙,匆忙间还要探讨学生的问题;和另一半在一起时,没有去感受岁月静好,而是一边聊天一边想着工作的事情;和孩子在一起时,没有仔细专注的去感受孩子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语气,而是不一会儿就想拿起手机看看。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应付差事一样,而生活也从不经意间随意流走,似乎我们从没生活过一样。
要体会正念其实很简单。试试深呼吸,试试全神贯注去洗个澡,试试不搭电梯体会每一步上楼下楼肌肉的颤动,甚至试试毫无杂念的喝一口水。每一次正念都是向内的觉知自己,它会让我们在庞大复杂的环境中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