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分享了许多成功老铁,让我们看到了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身上有许多特质,我将虞潇君的面霸经历分享给一个闺蜜,但是闺蜜说了句话,感觉有点扎心。
来自花瓣网A:但是前提是他成功啊,所以当他讲的时候有一种优越感,然后使得我们看起来他之前的努力就是接近成功的真理。
我:哈哈,有道理,只有撑过了才有资格说,不过还是有借鉴的意义。
A:我看这种分享的话,会觉得,嗯,有道理,要努力,但是又会觉得有距离
A:哈哈哈
很多时候,是啊,成功的概率是相当低的,比赌博赢了还低,读书营里,采访周的活动创造一个平台,让我们看到身边的榜样,希望传达这样的一个观念,成功并没有离我们太遥远,我们是可能改变的,是有机会变得更优秀的。
但是,为什么,我的闺蜜会有点儿悲观,虞潇君分享的经验,具备一定普世的价值:
首先认真对待你的简历
其次是根据面试单位准备不同的自我介绍
最后要自信,积极发言
虞潇君也并非一开始就轻轻松松地拿到心仪的offer,在大四上面试的律师事务所,等了3个小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三是给自己打分,虞潇君当时给自己打了60分,然后律所主任微笑着说:“期待我们下次合作。”之后是虞潇君上述的经验分享。我注意到虞潇君最后提到:“然后不断积累经验”,这句话,不长,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是,我知道这里面省略了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太让人舒服,会有各种不如意,各种打击,我在一个沿海地区的985高校,有一个好朋友,在今年3月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坦言自己在面试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不会说话,或许是他不够自信,参加活动较少,总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没啥好说的,但是真的没啥好说的吗?可能他缺少了挖掘自身闪光点的能力。他参加过合唱团,英语的腔调很好听,画的CAD图纸总是被当成全班的参考范本。。。。。。
闺蜜说的具有一定道理,因为你成功了,所以你说的很可能被奉为“成功的经验”,但是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在你的身上适用,但是,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可能就会失效了。虞潇君在追非非姐的时候。参加过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很小的时候干过农活,吃苦耐劳,同时进取心会比同龄人强——这是虞潇君的一部分特质。特例是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我认为是适用的。
第一、目前公司面试选人的标准有共同点,他们倾向于录取具备某种技能和特长的一类人。
第二、看到自己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后,逐渐改掉,这个过程,只能靠自己,我们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为什么大家看到成功的榜样后,仍然具备一定的挫败感,不愿意极致去践行,一方面,就像我的闺蜜,可能会结合一个较长的时空去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我认为批判性地接受是成熟的,但是不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认为那只是别人的经验,从一开始就拒绝改变认知会关上改变的那扇门。
我知道,也理解,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家庭由不同的父母教育着,每个人从小到大享受着不一样的资源,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乐观自信,有的人具备很强的忧患意识,有的人能够轻松·具备爱别人的能力。。。。。。我们是不同的,但是仅仅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就不去探究它们同时具备生理和功能上的共同的特征吗?归纳总结出特性,并不是说,具备这样的特性,就一定会怎样,但是,具备这样的共性的人有更大的概率成功。
道理都懂,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想想,是不是内心真的认同那个道理,还是仅仅知道:这个道理是正确的,而内心是十分怀疑的;认同了它,其后,又做了多少呢?即使做了,能要求见效吗?我们知道,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反过来,要是成功那么容易,我们还会仅仅频频献出自己的膝盖吗?保持一个平常心,踏踏实实去践行,不断调整,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