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野豌豆人物
【人物】贾平凹:工地水库刷标语,是他文学梦想启航的地方

【人物】贾平凹:工地水库刷标语,是他文学梦想启航的地方

作者: 云仙子2 | 来源:发表于2020-08-19 17:07 被阅读0次

    【原创作者】|云仙子

      图片|网络

    近日,再次阅读贾平凹的一本散文集,酣畅淋漓,感悟颇深。其文字的魅力撼人心魄,直抵人心。

    在我看来,用这段话来描述贾平凹极为恰当:“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贾平凹从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掐指算来,他已经在文学的道路上辛勤耕耘了46个年头。

    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写作,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荣获了各种文学奖项。迄今为止,他已创作出了17本长篇小说,成绩斐然。他的影响力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享有盛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名扬四海。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最为崇拜的三个人:一是曹雪芹;二是张爱玲;三是贾平凹。

    贾平凹的名字如雷贯耳,妇孺皆知。你或许读过他的不少作品,或者看过他的作品被拍成了影视剧。但是,你知道贾平凹的文学道路是从哪儿起步的吗?

    从他成名后的文学轨迹来看,应该是从他那年在工地水库刷标语开始起步的。

    一、一个弱弱的回乡青年,在农村“吃不开”

    贾平凹是个山里娃,农民的儿子。他在陕南农村生活了20多年,直到1972年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西北大学中文系)时,才离开农村。

    20岁以前,他一直在乡下生活,那个时候农村的日子特别贫困,苦难不断。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贾平凹上到初中二年级前半学期时,就停课了。学校放了长假,他被划为1967年的初中毕业生,回到了棣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本该他属于农村里的知识青年,但那个时候不被承认。人们的概念里认为,只有从城市下放到农村的才算是正儿八经的知识青年,而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回乡青年。

    回乡青年在人们的眼中是低人一等的,属于“吃不开”之类的人,社会和村里的人们也不太关注。

    他由此感到十分地苦闷、彷徨、犹豫,他对未来充满了迷惘,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回到农村,一无所长,就要整天像大人一样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可以想象其艰难程度。

    他人小,个子低,不被重视。在生产队干满一天的活儿,队里只给他记三分工,一天才挣6分钱。而当时正常情况下,一个男劳力每天可以挣十分工,女的也能挣到七八分工,而他只有6分工。

    由于家庭贫寒,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吃不饱,每天还要和大人一样出工干活儿。他只有咬牙忍着、扛着,多劳动挣工分,为家庭出点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因为家庭和出身问题,啥好事都轮不到他

    贾平凹的父亲是国家教师,挣工资养家糊口,而且工资还比较高,在当时他们村子的日子殷实,属于小康之家。

    但后来,他父亲突然遭人诬陷,被开除了公职,他家在政治上、经济上一下子就垮塌了,由人上人变成人下人了,由令人羡慕变成了遭人白眼。那种世态炎凉,人情寡淡在贾平凹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痕。

    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家庭遭到厄运,深深地影响了贾平凹的人生道路,而他的前途、命运和未来更是无从谈起了。

    他父亲被打成“反革命”那几年,他在农村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出去参加工作,闯出一条路子。

    但那个时候,啥好机会也轮不到他。比如,当时城市里的单位来招收技术工人,肯定没有他了,怎么可能叫一个“反革命”子女去当工人?公路上收养路工,也不收他;部队来征兵,他去报名,也不让他去;学校招收民办教师,他也报过名,根本没门儿。

    后来,学校一个老师回家生小孩,临时让他代课。等人家把产期休完以后,他又代不成课了,还是该干嘛干嘛去。

    因为他的字写得好,本来他在民兵连里当文书,后来他父亲一出事,也不让他写了,把他赶出来了。

    由于家庭和出身的遭遇,使他悲愤难抑,仰天长叹,又无可奈何。

    后来,贾平凹父亲带着一身伤残被开除公职押送回家的一个中午,他正在山坡上拔草,听到消息后,便急急地扑了回来。

    父亲已躺在床上,一见他回来,便抱住他说:“我害了我娃了!”说完放声大哭……

    三、苦闷、彷徨,人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现实是残酷的,世道人心,变幻莫测,他的人生道路不知道该怎么走?

    那时候,学大寨,兴修水利,他们公社要修一个大型水库。年轻人都争相去了水库,以民兵建制,劳动挣工分。而他仍然被留在村子里和妇女一块儿劳动。

    有一天,村民在一处闲聊时,他听从水库工地回来的人说,工地上需要一个搞宣传、写字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特别激动,心想,机会来了,就主动跑到水库上去了。

    那天,下着大雨。他从家里拿了一些干粮,就跑到水库主动干了三天活。工地的活儿特别累,也特别苦,他小小年纪,咬牙坚持。活路是从大坝下面扛石头,扛到大坝上。每天有定量,要扛够多少立方,才能挣到那个工分。一天干活下来,浑身累得像散了架,胳膊不是胳膊,腿不是腿儿的。

    每天扛石头,他小小的年纪肯定吃不消。他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他还是想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写字。

    四、逮住机会,就要埋头苦干,舍得力气

    机会,随时都为有眼光、有准备、有自信的人积攒着,一旦机遇来临,就要紧紧抓住。

    当时,他总在工地指挥部每天晃来晃去的,踅摸着,想引起人家注意。于是,他毛遂自荐说自己会写毛笔字,可以刷标语。后来工地指挥部的人就说:“好,既然你来了,那你给咱去刷一下标语吧!”

    一听这话,正中下怀。他欢呼雀跃,浑身来了劲,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儿吗?他跑到工地上干什么来了?还不是想写字吗?想发挥一下他写字的长处嘛?真是天随人愿,心想事成。

    刷标语,就是在山崖的大石头上刷那些“农业学大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等大型标语。别看他年龄小,但劲头可大着呢。

    他兴高采烈地拎着大红油漆桶子,手握着大排笔,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龙飞凤舞地满山写标语,干得可带劲啦!

    指挥部的领导觉得他人机灵,腿勤快,能吃苦,写得还不错,就把他留了下来,让他在工地上办简报。这下,他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想,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当时工地办简报有两个人,他进去给人家帮忙了一段时间,那两人就干其他的事了,后来就剩下他一个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工地战报”的主编、编辑、记者、刻写、油印、发行、广播集七职于一身。

    日子很清苦,但很快乐,也很充实。他每天忙忙碌碌,到工地上去采访,回来熬夜写成稿子,然后在蜡纸上刻,拿油印机子印,到工地上去散发,再拿大喇叭念自己写的稿子。

    五、能画会写,瑰丽的文学梦想在这里起航

    为了活跃战报的版面,他学会了写各类字体,学会绘画、插图、钢笔速写,并开始学着写诗。

    有一首诗,周围的人看后,反应不错,觉得写得挺好。有人鼓动他,让他投稿到省报去,说发表了可以得稿费。

    于是他心动了,誊抄清楚,赶回家去问母亲要钱买了邮票,邮寄走了。

    稿子投出去后,从第二天起他就每天留心省报。一天天过去,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但贾平凹并不气馁,而是只要他认准的路,就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慢慢地摸索着坚持往下走。

    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目标,勤奋努力,踏实肯干,就一定会迎来自己人生的艳阳天。

    贾平凹在水库工地时,就开始练笔,有时给周围的人写一段贺词,或者写上几句话,没想到大伙认为写得挺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褒扬。

    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贾平凹心里活泛起来,觉得自己还能写一点东西,他便开始认真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白天他认真办报,晚上就开始不停地写作,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很厚的一本子。

    家乡的水库工地,这或许就是他写作梦想起航的地方。从此,他的心中便有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学梦。

    大家都觉得贾平凹做事踏实认真,一丝不苟,从办报中也渐渐地展露出他的文学才华。

    六、出色表现,赢得上大学机会

    1972年5月,由于在工地上的出色表现,贾平凹被推荐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

    后来,在上大学期间,开学初,贾平凹作为新生的一篇诗作就发表在第一期校刊上,上面尽是教师们的诗文,而作为学生的,仅仅只有他的那一首诗。

    当年想当作家、诗人的梦,又一次死灰复燃了。

    贾平凹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正如一首民歌所写的:“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从此,贾平凹一飞冲天,鹤鸣九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贾平凹:工地水库刷标语,是他文学梦想启航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ld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