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
以课堂为抓手,确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课堂为抓手,确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 第一等野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9-24 20:32 被阅读0次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不过说到底,无论是哪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使我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世界舞台上赢得话语权。我国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储备。这种重视,从小学科学课程的安排上就可初见端倪。以前,小学科学课是从三年级才开始的。现在往前推进了两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科学课程。可见,国家对于国民科学教育有多重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从:(一)设立科技节,让科学教育更具血肉。(二)家校结合,让科学实验更有实效。(三)利用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四)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熟练科学实验的流程。(五)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这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在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上好小学科学课程。以从小培养起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动手实验能力,并初步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确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关键字:科学素养,课堂教学,科技创新,学科教学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决不是一句空话。看看现在的美国,为了遏制我国的发展,不惜举全国之力来打压、制裁“华为”、“抖音”、“微信”⋯等企业的发展。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为我国的科技强国做好人才的输送准备?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设立科技节,让科学教育更具血肉。

在学校教育中,科学技术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也不能停留在理论文字上。而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训练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去摸索、总结、提升。

学校科技节的设立将很好地为学生提供“练兵比武”的场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培养他们动手操作,求知探索能力的作用。

有一本书叫《怦然心动》。里面讲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心慕不已。

主人公当时正读小学。她所在的学校每一年都会举办一场科技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

那一年,主人公的老师给了她六个受精的鸡蛋。让她回家研究怎样人工孵出小鸡。

望着这6个受精鸡蛋,主人公又是兴奋,又是担心。为了能顺利孵出小鸡。主人公特意买了一本有关人工孵小鸡的书来研究。在爸爸的协助下,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科技节的当天,在学校里让同学们亲眼目睹了小鸡破壳而出的那一刻。

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但故事并未到此结束。之后,主人公把那6只刚出壳的小鸡带回家悉心照料。几个月后,6只小鸡长大了,开始下蛋。这些鸡蛋,不但满足了主人公一家对鸡蛋的需求。还让主人公拿来送人,换钱。

故事看到这里,我很受感动。这才叫“科学教育”。这种把科学融入日常的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于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生成他们的血液。长成他们的肌肉。

我们现在的科学课由于受到师资、硬件配套、教育理念等限制。大多数还停留在概念识记,理论撑场的阶段。要想有所突破。我想,从设立科技节开始。让学生有机会在操作实践的竞技场上形成自己求真务实的科学创新精神,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家校结合,让科学实验更有实效。

现在的科学课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没有专业的老师。任科学课的老师大都是由数学老师兼任。个别学校或许也安排了一些专职的任课老师。但这些专职的老师大多是那些退居教学一线,再过几年就要退体的老教师。想想,这些老师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年老力衰。哪来的精力教好科学课?其次是实验室、实验器材的配备不足。有的学校规模很大。一个学校就有三四十个班级。这样规模的学校,却只配备了一间实验室。试想,怎么安排得过来?还有就是实验器材的配置,不是老化,就是旧,再加上缺乏专职、专业的管理员。更新不及时。真到要做实验的时候,不是缺东,就是少西。所有的这些不足,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使原本重要的科学课无法得到应有的开展。而是依靠期末几天概念的背诵来应对考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俨然成了一句空话。

针对以上不足。做为任课老师,有必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家校联结的作用。每学期精选两至三课易于操作的课题。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研究。而后利用课堂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这样的实验教学虽然无奈,却是弥补当前学校师资不足、配套不齐,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补充。

比如: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种子的发芽实验》、《改变生态瓶》等课程就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研究。当然,有了家长的加入。并不等于老师可以当甩手掌柜。当我们把实验的任务推给家长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指导。比如:怎么控制变量,怎样观察,怎么记录,怎么得出实验结论⋯⋯。只有这种基于老师指导下的家校结合才是有效的,也才能由此真正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并据此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利用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的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可以说,世上的各行各业基本上都离不开网络。同样的,学校的科学课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快速分享制作精良的科学实验视频,科学知识拓展,科学实验模拟。这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师资配置不足,实验设备简陋等原因造成的小学科学课程流于形式,无法深入的困镜。

我们还是以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为例。第一单元有一节《蚯蚓的选择》的课题。需要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这样的对比实验如果放在农村。蚯蚓较易获得,学生对于蚯蚓也比较熟悉。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会很高。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可是如果放在城市,首先对于蚯蚓的获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即使获得了,真到观察记录这一节,也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效果不明显。这个时,我们不妨利用班班通里面的模拟实验视频。视频中,蚯蚓的生活场地干湿、明暗分区明显。视频里还设置了一个时间轴。供播放者进行互动。随着时间轴的走动,视频中的蚯蚓慢慢地由光亮,干燥地方蠕动到阴暗潮湿的地方。实验效果明显。有了这样的实验视频做支撑,老师归纳,总结起科学概念就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四: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

  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的。在小学科学实验的课程中,“对比实验”是最常用的实验方法。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除了要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

  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学生进行研究。在这三个条件中,每次只能选定一个条件为变量。其余的条件是不变量。并设置对照组。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时,老师应当先把之所以要设定好变量、控制好不变量、为什么要有对照组等原因讲清楚,让学生明确这样做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老师还要进行跟进,帮学生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记录单,写好实验报告单。以完成最后的课堂交流。

  。如果老师能在一学期的科学课中,找出两三个课题,并指导学生认真的按实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总结,交流。那么,经过小学六年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就能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的方法。这对他之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五:概念提升,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发现的科学现象。

  学课的教授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科学书里呈现的科学现象,科学概念看似浅显易懂。可真的要让学生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时,却又着三不搭俩。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孩子的语言积累比较贫乏之外,也和老师不注重科学概念的总结、提升有关。

  级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学生看了视频播放、动画演示,听了知识的介绍之后。对于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可真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却又抽抽嗒嗒,说不完整。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就要及时出手,帮助学生把这些似续似断的只言片语进行联结。提升为逻辑严谨,描述准确的科学概念。每一堂课结束之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回顾总结,完成当堂为数不多的几道同步课业习题。以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记忆。应该说,对科学概念的准确描述,在帮助学生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能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比拼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领先的科学技术的引领。为了使我国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环境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人才的储备。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储备必须从小学抓起。从科学课堂入手,实实在在,卓有成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课堂为抓手,确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pt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