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下)

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下)

作者: 信步闲驴 | 来源:发表于2017-08-18 19:19 被阅读97次

上一篇: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中)


曹操的慧眼识才,彻底改变了徐邈的命运。在凉州陇西郡、南安郡,徐邈度过了七年的太守职业生涯。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魏禅代汉,魏文帝曹丕登基。徐邈从西北调回,历任豫州樵国国相、司州平阳郡太守、冀州安平郡太守,豫州颍川郡典农中郎将(颍川的屯田长官,官位等同郡太守。),所到之处,因政绩显赫而闻名、著称。因功绩被赐爵为关内侯。

魏文帝曹丕

曹魏代汉后,首都搬到了洛阳。许都改为许昌,成为颍川郡治所。颍川典农中郎将的办公室也设在许昌。有一次,魏文帝到了许昌,接见徐邈时逗他:“你又恢复中圣人了?”,面对天子,徐邈认真回答道:“从前楚国大将子反,接受谷阳竖献酒,临阵贪杯喝醉,贻误战机,以致被楚恭王处死;鲁国大夫御叔因为爱喝酒,被冒雨来访的臧武仲冲了兴致,便无视臧武仲的使者身分,轻侮、得罪圣人,以致遭到双倍赋税的惩罚。臣与子反、御叔一样,都是嗜好饮酒,不能自制,戒也戒不掉,所以时常又再喝着。然而昔日齐国东郭,脖子上长了“宿瘤”的采桑之女,以丑而闻名(进而引起了齐闵王的注意,成为王后),流芳百世;而臣却是因醉酒而得到了太祖武帝的赏识啊。”曹丕大笑,看着左右众人说:“名不虚传啊!”而后,提拔徐邈担任镇守许昌的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的军师(军事参谋长)。参考《三国志·卷二文帝纪》、《晋书·卷一帝纪一》资料推断,这一年应该是黄初五年,即公元224年,徐邈五十三岁。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於谷阳,御叔罚於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七》(晋)陈寿(裴松之注)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的太和元年,即公元227年,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向蜀国皇帝刘禅上奏《前出师表》,出祁山,驻军汉中,策动北伐进攻曹魏。五十六岁的徐邈肩负使命,出任地处前线的凉州的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此后十三年,徐邈一直镇守、治理曹魏帝国的西北边疆。期间,配合大将军曹真、司马懿的军事行动,粉碎了蜀汉的北伐入侵,还累死了诸葛亮。

黄河西部地区少雨,经常被缺少谷物所困扰。徐邈在武威和酒泉修建盐池以收购少数部族的谷物,又广泛开辟水田,招募贫民租种田地,从而使这一地区家家丰衣足食,官府的仓库也装得满满的。于是支度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他还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保存在官府之中,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移风易俗,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

西域地区同中原发展了关系,蛮荒地区的部族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因为征讨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官为建威将军。徐邈对待羌人和胡人,不过问小的过错;若罪行严重,他便先通知其所部首领,使他们知道,然后再将犯死罪者斩首示众,所以羌人、胡人都信任和畏惧他的威严。

徐邈廉洁清明,朝廷赏赐全部分给部下,不留私财。以致皇帝经常听说徐邈的妻小衣食都短缺了,特批给徐邈的家人困难补助。徐邈在凉州任内,镇压邪恶,洗雪冤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齐王曹芳登基后的正始元年。即公元240年,六十九岁的徐邈调回了京城洛阳,升任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又升任司隶校尉,掌握监督京师和地方官员的大权,百官都敬重他、怕他。之后又担任过九卿之一的光禄大夫。几年后,七十多岁的徐邈又被拜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徐邈叹道:“三公是坐而论道的官,(代表国之形象),无合适人选宁可空缺,岂可以我这种老病之躯占据?”,于是“固辞不受”!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七十八岁的光禄大夫徐邈,寿终正寝,朝廷以三公的礼仪规格下葬,官方给予的谥号“穆侯”。这是个善谥(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论定。

嘉平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皇帝曹芳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其赐邈等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

后人卢钦评价徐邈:“徐公志向高远,品行高洁;才识广博,气势英猛,仪态威严,作风严厉。但是他在施政时,却能高尚纯洁而不狷介、不孤僻高傲;践行博文约礼,即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宽猛相济、宽严相辅、恩威并重。古代圣人们都认为要做到清白高尚很难,而徐公却很容易做到了。”有人问:“在魏武帝曹操时期,徐邈官不大,人们都觉得他通情达理,随大流;自从升了官去了凉州、以及后来回了京城,人们就觉得他变得孤洁、另类、与众不同、不通人情了。这是为什么?”卢钦回答:“武帝那个时期,魏国内是毛玠、崔琰掌握人事权、主持日常工作,他们看重清高朴素之士,于是人们都纷纷更换布衣猎取名誉,而徐公本性没有改变,所以人们以为他通达,和大家一样。后来逐渐太平了,天下崇尚奢侈、豪华,大家又竞相效仿,而徐公的风雅高尚依然如故、一如既往,不随波逐流。所以前日的通达,就变成今日的孤洁、特别了。这是因为世人总是随波逐流,变化无常,而徐公秉性高洁,持之以恒,守常依然。”

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絜,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絜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或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自在凉州及还京师,人以为,何也?"钦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故人以为通。比来天下奢靡,转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无常,而徐公之有常也。"            ——《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七》(晋)陈寿(裴松之注)

有个有趣的细节。就是徐邈的谥号和因为“中圣人”而惩罚御叔的那位叔孙豹的谥号一样,都是“穆”。不知是巧合,还是官方有意而为?也许是在暗合徐邈人生最重要的转折,就是来自于“中圣人”。

徐邈因醉酒而获曹操赏识,把握了人生的重要机遇。终以“清尚弘通”、“垂称著绩”,成为国之良臣、时之彦士,并载入史册。徐邈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

相关文章

  • 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中)

    上一篇: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上) 徐邈顶风作案的出格举动,为何就能逃过曹操的惩处?并且还...

  • 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下)

    上一篇: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中) 曹操的慧眼识才,彻底改变了徐邈的命运。在凉州陇西郡、南...

  • 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上)

    曹操是饱读圣贤书,受儒家文化教育长大的。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都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但曹操不教条,他的施政治国...

  • 顶风作案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从老家发过来的。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隔壁村有确诊病例。在政府指导部门及村委共同研究,且经得村民同...

  • 顶风作案

    走到楼下逆风而行时 “咱俩这就是顶风作案吧” 我“...” 语文老师哭了

  • 顶风作案

    大叔到楼下洗衣服了,我坐沙发上对着风扇吹头发,头发吹干了,身上又起了几个大包。 我对着大包涂抹了风油精,顺手把风扇...

  • 顶风作案

    在这个节骨眼,我们依然决然的去了DSN,到那才发现,跟我们一样胆大的不在少数,这次抛弃俩孩子,自己跟同事浪!没有了...

  • 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我们无法想象,在祖国这样一个繁华和谐的大背景下,居然还有人顶风作案。 前两天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瞬间点燃了全网人民的...

  • 痴缠

    好酒之徒,在深夜,喝着酒,想着你。

  • 顶风作案之线下理财

    昨晚下班的时候花姐接到老家一位姐姐的电话,电话里,那位姐姐向我咨询有个P2P公司银谷财富的情况? 我听到这个名字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顶风作案的好酒之徒,居然能逃过曹操的惩处(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so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