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早晨,和风徐徐,阳光炙热,古城的天空飘散着一簇簇云朵,懒洋洋地悬浮于空中。正像这个懒散的夏日,酷暑环绕,气温飙升。人们叫苦连天,也正像制造业,正站在前进额十字路口,退不能 ,进亦不能。
置身于制造业的人们,正在思考着未来的方向;转型与创新 继续与放弃,每个人都在权衡着利益的得与失。
上个月在深圳各个地方的考察与交流,总有一种无法述说的苦衷。尤其是那些打拼与华强北的电子产业,固然顶着中国第一电子街的光环,引领着世界潮流,但是每个老板脸上似乎都写着不甘心,或者迷茫凌乱。
其实,这是任何一家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创新或许才是最好的出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拔得头筹。
同样 ,西安的制造业,固然不能长珠三角同日而语;但问题是相同的。上周去了几家本地从事设备制造的公司。有喜有忧,还有老板放弃了辛辛苦苦打造的产业,从而转去做别的行业。有老板仍然扎根于自己的行业 不是忙着转型 而是忙着创新。他们亦从创新的过程中 ,尝到了甜头。
毕竟 ,现在社会,创新或许才是最好的驱动模式。如果你不做创新 ,尤其是机械制造行业,继续着传统模式,或者你创新的速度比别人慢,或者你创新的模式趋同于别人,没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那么,你离淘汰的期限就不远了。
当然 ,那种一窝蜂地踏入某一种创新产业中,最终伤害的是这个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机器人行业,在岭南地区,可谓是遍地开花。其实,去过那里的人们 ,都明白,大家的技术几乎无任何差异。当然,结局是产业看似蓬勃,实则产品过剩,价格血拼,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无非就是好运气,或者是靠规模和资金获胜的。
所以,产业的平衡发展,不是扎堆式的进行 或许是制造业,亦或是其他行业的出路。而德国或日本的做法,就很健康 亦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能够坚持于某一小众行业,百年以上,打造独一无二的东西。
所以珍惜当下美好的年代,每个人都应该思索,制造业如此,生活如此 人生亦如此。
网友评论